2014年糖尿病藥物現狀與研發趨勢分析
近年來,在糖尿病新藥開發領域,從胰島素的新劑型,到降糖藥的新作用機制(如GLP-1類似物,DPP-IV 抑制劑和SGLT-2 抑制劑等),都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本專題就對這些新進展進行梳理和展望。 之一:胰島素新藥研發:尋求劑型突破 胰島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無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抑制糖元分解和糖異生而降低血糖,臨床上主要用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以及部分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治療,也可用于細胞內缺鉀的治療。近年來,隨著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和治療方案的逐步成熟,胰島素用于糖尿病的治療使用越來越廣泛。 根據胰島素制備工藝不同分類可將胰島素分為由動物胰腺提取、適當純化豬胰島素、酶修飾、重組DNA 技術等不同制備工藝來源的胰島素。 經動物胰腺提取或純化的豬、牛胰島素,目前傳統的普通結晶的動物胰島素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單組分或高純化胰島素,是指經凝膠過濾處理后的胰島素,再用離子交換色譜進行純化,以進一步降低胰島素原的含量......閱讀全文
葡萄糖抑制生長激素試驗
【參考范圍】放免法:口服葡萄糖后GH
阻斷葡萄糖酶抑制癌細胞生長
最近,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癌癥動物模型中發現了癌細胞中的一種獨有的特性,他們認為這一特性可以被利用來開發新的治療策略。 腫瘤生長所需要的一種葡萄糖代謝酶,在腫瘤細胞中高濃度,但在極少數的正常成人組織中卻是很低的。在實驗室老鼠中去除酶基因就能停止癌細胞的生長,同時并沒有相關的
葡萄糖抑制生長激素試驗
【參考范圍】放免法:口服葡萄糖后GH
控制葡萄糖輸送可以恢復胰島素產量
2型糖尿病的特征在于血糖含量高,由胰島素產量減少引發。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施用受控葡萄糖脈沖具有恢復正常胰島素產量和防止2型糖尿病的潛力。 研究共同作者來自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SU)的Joseph McKenna及其同事在“PLOS計算生物學”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胰島素
胰島素與葡萄糖代謝的相關介紹
胰島素與葡萄糖代謝 — 葡萄糖的三大來源是:食物的腸道吸收,糖原分解(糖原是葡萄糖的儲存形式),以及糖異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代謝過程中生成的非糖前體成分可經糖異生作用合成葡萄糖)。 一旦轉運進細胞,葡萄糖就可作為糖原儲存起來,或經糖酵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可被還原成乳酸,或經氨基轉移作用形
葡萄糖胰島素釋放試驗的過程與判讀
方法: 1、過夜空腹。2、口服葡萄糖100克,于服糖前、服糖后0.5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分別抽血查血糖和胰島素。胰島素/血糖即為每個時相的釋放指數。結果判定: (1) 正常人空腹血漿胰島素濃度5-20mU/L,口服100g葡萄糖后30-60分鐘達最高峰,約8-10倍于基礎值,3小時后恢復至原
葡萄糖抑制生長激素試驗-生化檢驗
葡萄糖抑制生長激素試驗:【參考范圍】放免法:口服葡萄糖后GH
葡萄糖抑制生長激素試驗-生化檢驗
葡萄糖抑制生長激素試驗: 【參考范圍】放免法:口服葡萄糖后GH
口服葡萄糖會影響胰島素耐受性的產生
根據最近發表在《Diabetes》雜志上的一篇文章,腸道內存在的葡萄糖能夠刺激產生抗“腸促胰島素”的效應,進而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該研究的作者是來自意大利羅馬大學的Serenella Salinari博士等人。研究者們通過對八名健康的志愿者以及八名患有胰島素耐受癥狀的過度肥胖志愿者進行
葡萄糖-胰島素釋放試驗臨床意義\參考值
臨床意義:(1)胰島素水平降低:常見于1型糖尿病,空腹值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