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解決“三不”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和攻堅時期,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步伐加快,我國科技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仍然突出。主要表現為“三不”:科技與經濟結合不緊密,產學研用結合的機制尚未系統確立;科技投入與成果產出不對稱,科技資源配置呈現的分散、重復、封閉、低效等問題突出;科技評價機制不科學,科研誠信和創新文化建設薄弱,等等。這些問題已成為制約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影響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應本著統籌協調、突出重點、遵循規律、務求實效的原則,在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中著力處理好以下三對關系的問題。 處理好科技與經濟的協同問題 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從1985年開始,歷經了“科學的春天”“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驅動”等多次重大戰略調整和變革,取得了諸多進展和成就,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依然凸顯,科技進步與經......閱讀全文
創新交易制度可破解成果轉化難題
7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新修改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不足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啟動執法檢查工作,旨在從立法、監督兩方面雙管齊下,以此來營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環境。 成果轉化率低、專業服務機構發展模式遭遇瓶頸等,是目前科技成果轉化亟待破解的
萬勁波:以制度創新激發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
創新作為經濟學概念,最早由熊彼特提出,包括產品創新、工藝創新、開辟新市場、獲得新供應來源及新的組織形式。后來被擴展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等無所不包的價值創造及實踐行為。2015年3月2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
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多位人大代表支持科研成果轉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參加全國兩會的濱海新區代表委員們圍繞繼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展開熱議。江浩然:搭建科研端與產業端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總理用言簡意賅的
全國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舉行
由科技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舉辦的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展會并參觀展覽。 萬鋼介紹說,科技部通過部省、部市會商機制,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通過實地調研,先后組織了重大問題研究,編制了京津冀區域科技創新專題規劃,整體考慮
我國科技創新成果呈“井噴”之勢
6月16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科研團隊宣布,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基于量子糾纏的量子保密通信奠定了基礎;6月19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公布,由我國全自主研發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以每秒12.5億億次的峰值計算能
全國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舉行
由科技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舉辦的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展會并參觀展覽。 萬鋼介紹說,科技部通過部省、部市會商機制,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通過實地調研,先后組織了重大問題研究,編制了京津冀區域科技創新專題規劃,整體考慮主
科技成果處置制度重大變革:高校可自主轉讓投資科技成果
今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國務院提交了關于提請審議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科技部部長萬鋼向與會全體出席人員做了關于草案的說明。科技成果轉化法于1996年公布施行,這是近20年來其首次修改。 廢話不多說,直接看亮點吧! 重建高校科研成果分配制度 1、高校自主決定
萬勁波:完善國家科技創新決策咨詢制度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才、知識、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的全球流動速度、范圍和規模達到空前水平。與之相隨,科技戰略與政策的決策復雜性日益增強,需要經濟、教育、人才等各界力量與各類智庫的綜合參與。在此形勢下,一些國家進一步整合科學技術創新戰略,對組織架構進行相應調整,以減少政府創新
科技部將建科研信用管理“黑名單”制度
近年來,科技經費使用安全和效率問題,備受輿論和社會的關注。 據《2012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顯示,2012年全國研發投入突破萬億元。在這塊越來越大的“蛋糕”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約74%,而源于納稅人的財政科技支出也達到2221.4億元。如何用好管好這筆錢,使其在陽光下運作,這既是科技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