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甲醇制烯烴技術再獲重大突破
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工業化技術(DMTO-II)取得重大突破。5月19日,這項工業化試驗技術在陜西省華縣通過72小時現場考核,專家認為各項數據達到預期指標,技術先進可行,建議盡快工業化推廣應用。 50噸/日的DMTO—Ⅱ技術工業化試驗采用工業化生產的催化劑,于4月30日開始甲醇進料,5月4日甲醇反應副產物循環轉化單元投料,5月12日8時單程轉化率以及乙烯+丙烯選擇性達到預期指標。經數百小時連續穩定運行后,5月16日至5月19日進行了72小時現場考核與標定,結果表明甲醇轉化率接近100%,與DMTO技術相比,乙烯+丙烯選擇性、甲醇單耗及催化劑消耗等各項技術指標均有較大幅度改進,標志著新一代技術開發取得了突破進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委托的專家通過現場考核,認為各項技術指標先進可靠,是在DMTO技術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閱讀全文
甲醇制烯烴工業裝置投料試車成功
甲醇制烯烴裝置投料試車現場 8月8日,世界首套甲醇制低碳烯烴工業裝置(年產60萬噸烯烴)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標志著我國煤制烯烴新興產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該裝置采用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 經過幾代科學家20多年的努力,通過非石油路
甲醇制烯烴迅速擴張 中外甲醇技術角逐或拉開序幕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擬建的甲醇制烯烴(MTO)項目規模高達3000多萬噸/年,加上甲醇制油(MTG)和甲醇制芳烴(MTA),除去部分MTO裝置用進口甲醇作原料外,所用甲醇規模已超過1萬億噸/年。這還不包括我國多地已在推廣的各種型號甲醇燃料,甲醇需求之大可見一斑。此外,為適應國際上控制船舶燃料油污染
我國甲醇制烯烴技術再獲重大突破
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工業化技術(DMTO-II)取得重大突破。5月19日,這項工業化試驗技術在陜西省華縣通過72小時現場考核,專家認為各項數據達到預期指標,技術先進可行,建議盡快工業化推廣應用。
路甬祥致信祝賀甲醇制烯烴項目成功運行
8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給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來賀信,就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年產60萬噸甲醇制烯烴(DMTO)裝置建成并成功運行向大連化物所表示熱烈祝賀,并向參加甲醇制烯烴項目研發的幾代科技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路甬祥在賀信里指出,甲醇制烯烴核心生產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驗收
核心烯烴裝置 6月15日,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托,中國科學院組織專家在大連對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進行了驗收。專家認為,DMTO系列技術先后實施許可14套工業化裝置,合計烯烴產能每年800多萬噸,引領了新興的甲醇制烯烴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煤代油戰略的實施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甲醇制烯烴基礎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研究員領導的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鄧風、鄭安民研究員(負責理論計算)合作,在甲醇制烯烴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多年來一直堅持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
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MTO)基礎研究取得突破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多年來一直堅持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并重,在甲醇制烯烴工業化過程開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研究人員在甲醇轉化機理研究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甲醇制烯烴是在酸性分子篩上進行的多相催化反應,
大連化物所舉行甲醇制烯烴(DMTO)項目媒體見面會
10月18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甲醇制烯烴(DMTO)項目媒體見面會。所長張濤以及參與DMTO項目的部分科技人員出席了會議。院辦公廳信息宣傳處、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社、《文匯報》、《中國化工報》、《科學時報》、《遼寧日報》、《大連日報》、大連電視
神華68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甲醇裝置開車
近日,神華新疆68萬噸/年煤基新材料項目甲醇合成裝置一次開車生產成功。神華新疆68萬噸/年煤基新材料項目經過近3年的緊張建設,目前已全面進入投料試車開車階段。 2016年6月14日,甲醇生產中心氣化裝置正式投煤試車成功。2016年6月17日,凈化裝置投料。2016年6月17日,甲醇合
甲醇制烯烴技術產業化獲重大進展
采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的浙江興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8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10月18日在嘉興市舉行開工典禮,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興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志輝、嘉興市委書記李衛寧等出席。 浙江興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規劃在嘉興港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