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渤海海洋酸化與海氣二氧化碳通量監測”航次在渤海持續作業。該航次同時搭載北戴河鄰近海域典型生態與污染監控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區微型生物海洋學及其儲碳過程與機制研究等6個項目。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的公告,批準《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該標準自2021年4月1日起實施。根據《環......
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12月4-5日在海南博鰲舉行。福州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華智能科技”)董事長陳融圣出席了4日召開的“創新合作5G賦能產業高峰論壇”平行......
關于發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衛星地球上行站》《中波廣播發射臺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兩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修鵬與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柴扉合作,利用生物地球化學浮標(BGC-Argo)數據揭示北太平洋副熱帶流渦區(NPSG)中尺度渦旋對......
2020年9月,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寧波研究院光電分院劉東教授、劉崇教授團隊成功研制出了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分辨率激光雷達,與自主研制的海洋彈性激光雷達系統一起參加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組織......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尚曉東團隊與復旦大學教授王桂華合作,在臺風影響海洋中尺度及大尺度環流的動力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盡管存在海洋對臺風的地轉響應,但人們相信其強度、尺......
海洋變暖導致洋流方向改變,藍貽貝幼蟲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響,該物種的生存范圍已大大縮小。(圖片來源:SCIENCESOURCE)全球變暖讓許多生物不得不尋找新的棲息地,但對海蝸牛、海腸和貝類等底棲生物而......
1.機構:承擔監測任務的檢測機構通過省級計量認證或國家實驗室資質認定。2.人員:監測人員(監測測試人員、現場采樣人員)持證上崗(監測系統人員),實習員必須由持證上崗人員帶領。采樣和實驗室分析設專人負責......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規劃中,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新趨勢和新方向在哪里?哪些“關鍵技術”值得重點關注?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做好環境監測科研成果轉化?這些問題是環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為進一步規范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已完成《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測要求(征求意見稿)》,現予以征集。《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