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曾提議取消NASA的寬視場紅外測量望遠鏡(WFIRST),而國會支持這一項目。
圖片來源:《科學》雜志官網
今日視點
據路透社近日報道,美國國會23日投票通過了總額為1.3萬億美元的預算案——2018年綜合支出法案。盡管其姍姍來遲,但給美國科學家帶來了很多好消息。法案連續兩年拒絕了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削減研究機構預算的提議,不僅如此,很多科研機構的撥款都有顯著增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獲得近年來最高撥款額370億美元;能源部的經費更是增加了15%。
針對最新支出法案,專門分析科研支出情況的馬特·霍里漢和同事戴維·帕克斯在《科學》雜志網站發文指出,他們估計,2018財年美國的研發支出將達到1768億美元,比2017財年增加12.8%(201億美元),增長幅度為近十多年來最大,“研發支出將為最近幾年最高點,基礎和應用研究經費將獲得自2009年以來最大增長”。
喜出望外
NIH獲近年最高撥款
此前,白宮提出要將NIH的支出削減22%,但新法案中,NIH的經費比2017年增加了8.3%——約30億美元,為該機構自2003年以來最大增長幅度。其中,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總計18億美元;“大腦計劃(BRAIN)”總計4億美元;精準醫學研究2.9億美元;臨床和轉化醫學科學基金5.43億美元。
該法案還將提供4000萬美元的新基金,用于研究通用流感疫苗(總經費為1億美元)。此外,至少有5億美元的新基金將用于研究阿片類成癮。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經費增加了11億美元,達到83億美元。
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公共事務主任本杰明·科爾布發推文說,NIH獲得資助的增幅“超乎尋常”;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立法關系主任詹妮弗·齊澤爾也表示:“這非同尋常,我們非常感激。”
超出預期
NASA獲207億美元
根據新法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獲得207億美元,比2017年多11億美元。NASA科學理事會的經費增加了4.57億美元,增長7.9%,總額為62億美元。其中5.95億美元用于“木衛二快帆(Europa Clipper)”航天器和后續著陸器的研發。法案也要求NASA在2022年前利用太空發射系統(SLS)發射“木衛二快帆”;2024年前發射著陸器。
行星科學項目的經費增加了3.82億美元。NASA目前正在考慮在“火星2020(Mars 2020)”中加入直升機,新法案也為直升機提供了2300萬美元的撥款。
SLS和“獵戶座(Orion)”飛船分別獲得了21.5億美元、13.5億美元的撥款;另外還有3.5億美元為SLS建立第二個移動發射平臺。
地球科學項目的經費與2017年持平。此前,白宮曾提出取消5項地球科學項目中的4項:浮游生物、氣溶膠、云和海洋生態系統(PACE)任務、氣候絕對輻射與折射率觀測臺(CLARREO)探路者、軌道碳觀測站-3儀器(從太空探測二氧化碳)以及深空氣候觀測臺上的地球觀測儀器,但新法案明確表示要繼續資助這些項目。由于技術和方案問題,NASA今年初取消了第5個項目——輻射預算工具(RBI)。
新法案將繼續資助陷入困境的寬視場紅外測量望遠鏡(WFIRST)——旨在搜尋系外行星和暗物質;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獲得5.3億美元,與NASA要求的金額一樣。
雨露均沾
科研機構普遍成贏家
國家科學基金會將獲得78億美元,增長3.9%。該法案指出,“對基礎研究的強勁投資,反映了國會對中國和其他競爭對手的研究支出超過美國的擔憂”。法案也贊同參議院提出的建造3艘新海洋調查船的提案。
此前,白宮曾提出將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的經費削減15%,但在新法案中,該機構的經費增加了8.68億美元(約15%)。取消高級能源研究計劃局(ARPA-E)的提議也遭拒絕,其撥款反而增加了4700萬美元。獲得撥款比去年增加的機構還有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地質調查局和農業部。特朗普和眾議院還曾提出,削減氣候變化研究經費和環境保護局(EPA)的預算,但二者所獲資金與去年持平,不啻為喜事一件。
當然,也有科學家警告,科研人員不應因新法案志得意滿。紐約城市學院的邁克爾·盧貝爾對《自然》雜志表示,科研機構的預算之所以增加,是因為今年2月份,國會放松了2018年和2019年的預算限額,使今年的總支出增加了630億美元;而2019年增加了680億美元。
目前這一預算案已獲特朗普簽署通過,避免了政府被迫關門,使包括科研機構在內的聯邦機構今年9月30日以前都有錢可用。
3月25日至26日,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國家語委科研機構秘書處主辦的2023年度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工作會議在廣州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5家國家語委科研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教育部語言文字信......
據1月3日《光明日報》報道,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期不少高校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
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技力量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校級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
Euformatics近日表示,它已從歐盟委員會的恢復和彈性基金獲得了35萬歐元(36.3萬美元)的贈款,用于創建新的軟件算法和工作流程,用于從下一代測序數據中診斷癌癥和罕見疾病。這家芬蘭公司還將利用......
2021年10月19日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免稅進口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管理細則》的通知。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人民團體,有關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
5月26日,全球頂級科研期刊《自然》發布增刊“2021中國自然指數”,“2021中國自然指數”基于自然指數(NatureIndex)數據,展現了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最新的科研產出情況,并揭示中國科學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數據顯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60%,但相比美國、德國、荷蘭等發達國家80%以上的水平,仍有距離,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仍舊不高,種業“卡脖子”、資源優先節約技術瓶頸等問......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Nature)于11月5日與上海科技大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全面擴大和加深雙方合作,助力上海科技大學實現其辦學使命及發展成為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和創新型大學的目標......
記者3月4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秘書處陸續收到了來自俄羅斯科學院、巴基斯坦科學院、巴基斯坦蒂布國家委員會、泰國科技部國家科技發......
日前,為深入貫徹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持續推進實施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戰略,浙江省科技廳制定了《浙江省引進大院名校共建高端創新載體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