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壓力沉重的時候或者吃了很辣的食物后急著去廁所?這或許是因為腸道內的味蕾能感知炎癥化學物質并且向大腦發出警告。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細胞》雜志。
人們對這種被稱為腸嗜鉻細胞的味蕾知之甚少。它們最早激起科學家的好奇心是在發現腸嗜鉻細胞產生了體內90%的血清素時。血清素是一種大腦化學物質,最為人熟知的是能調控心情、食欲和睡眠。
為闡明為何腸道細胞能釋放如此大量的大腦化學物質,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David Julius和同事在實驗室中用小鼠細胞生長出來的微型腸道研究了這些細胞。
他們發現,腸嗜鉻細胞擁有感知飲食刺激物、壓力激素和細菌副產品的受體。當暴露在這些物質中時,此類細胞會釋放血清素分子,從而激活連接到大腦的腸道神經末梢。
大腦作出的回應是讓腸道運動加速,或者如果情況真的非常糟糕,會導致腹瀉或嘔吐。“它可能還會給你一種一般意義上的不適感,作為讓你知道腸道內某種炎癥發作正在進行的方式。”Julius介紹說。
該團隊發現,最能強烈激起這種反應的飲食刺激物是異硫氰酸烯丙酯。這是一種含有硫的化合物,出現在山葵、辣根、卷心菜和西藍花中。
研究證實,這些食物能影響腸道運動,并且在食入過量時,導致肚子出現咕嚕聲。
包括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在內的壓力激素也會產生這種激活效應。Julius表示,作為對局部炎癥的響應,這些化學物質在腸道內的水平會上升,但可能也會對一般壓力作出響應,從而導致其水平上升。雖然仍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但這可能代表了壓力和消化問題之間的部分關聯。
這些細胞的其他主要激活物是一種名為異戊酸鹽的細菌副產品。這種物質被認為是腸道內細菌失衡的標記物,并且同腹部疼痛存在關聯。
《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汪勝研究組和叢堯研究組完成的研究成果(Structuralinsightsintoconsti......
3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汪勝研究組和叢堯研究組完成的研究成果(Structuralinsightsinto......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對之前的研究進行了回顧,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仍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血清素水平或血清素活動與抑郁癥有關。這篇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的新傘式綜述——對現有的薈萃分析和系統綜述的概述—......
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也被稱為幸福激素,因為它對情緒有益。在抑郁癥患者中,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會降低。這種激素還會影響全身的許多其他功能。大多數血清素不在大腦中,而是儲存在血小板中。用于治療抑郁癥的血清......
在流行的經驗中,關于血清素如何調節大腦的故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服用抗抑郁藥物就能提高血清素水平,從而改善機體情緒,但目前神經科學們并不是非常清楚,在非常復雜的人類大腦中神經遞質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回路和機......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IanMaze領導了這項研究。清華大學醫學院的李海濤課題組、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也參與了研究。這項成果于3月份發表在《Nature》雜志上,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各種腦部疾......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以在緩解抑郁中的作用而為人所知的神經化學物質,血清素也可能有助于大腦在緊急情況下立即執行適當的行為。他們研究了小鼠中的大腦活動模式。如果小鼠正......
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其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組織中,特別在大腦皮層質及神經突觸內含量很高。血清素一種能夠抵抗悲傷的物質,這種產生于腦干神經元里的神經遞質對于調節我們的情緒不可或缺。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對......
在雄性線蟲性成熟之前,科學家們能通過“饑餓”來阻礙其進入青春期,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性成熟之前幾天的饑餓壓力會抑制大腦關鍵神經回路......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Host&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發現,遺傳工程化的細菌或有望作為治療便秘的新療法,這一研究意義非常重大,因為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