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轉換酶抑制劑為卡托普利,是最早應用于臨床的轉換酶抑制劑,現已廣泛應用于高血壓和心衰的治療。對輕、中度高血壓均適用。用于降壓時,開始劑量 12.5~25mg,每日 3 次口服,有效劑量為每日 50~ 150mg。加用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噻)、 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等),療效更佳。本品能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鈉水潴留,因而可減輕心臟的后負荷和心臟前負荷,故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卡托普利小劑量服用,不良反應較少,加大劑量并不增加治療效果,但不良反應明顯增加。常見副作用有干咳,皮疹,味覺異常,血管性水腫。首次服藥劑量過大,可發生癥狀性低血壓,嚴重而罕見副作用有腎功能減退和粒細胞減少。第二代轉換酶抑制劑為依那普利和賴諾普利,藥物結構中不含巰基,其療效與卡托普利相似,在國內依那普利應用較為普遍。其半衰期長,每日服 1~2 次即可,用量也較卡托普利小,毒性相對較低,一般用量每次為 5~ 10mg,可逐漸增加劑量至每日 80mg,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副作用與卡托普利相近,主要表現為干咳,個別患者可出現蛋白尿、皮疹和粒細胞減少。
新的轉換酶抑制劑還在不斷出現,目前較常見的有培哚普利,半衰期較長,每日服用一次,每次 4~ 8mg,血壓穩定后,輕型高血壓每日 2mg維持,長期服用可逆轉心肌肥厚和血管壁損害,改善血管彈性,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者較適用。常見副作用有干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