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以下簡稱:航天六院)獲悉,該院將用8年時間,研制以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百噸級補燃循環液氧液氫發動機為代表的9型泵壓式液體火箭發動機,支撐載人登月、深空探測、天地往返重復使用運輸系統等重大航天任務實施。
北京時間12月10日8時11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同時,將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刷新至400次。
從東方紅一號奏響中國探索太空的序曲,到載人航天、北斗組網,再到嫦娥探月、火星探測,航天六院研制的系列液體動力產品,不斷推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飛向蒼穹。
航天六院專家表示,隨著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發展,新老火箭將實現全面交替,中國運載火箭能力將再次實現新跨越。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空間運輸的方式也將實現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由單一航天運輸向航天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等重大突破。
“發展航天、動力先行。”自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火箭首飛,到2021年12月10日長征系列火箭實現400次發射,折射出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
“2021年,液體動力邁向了全面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的新征程,面對航天強國建設的新要求,液體動力產品必須實現卓越。”航天六院院長王萬軍表示。
據介紹,“長征”系列火箭走過了從常溫推進到低溫推進、從串聯到并聯、從低軌到高軌、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到發射載人航天器和空間探測器等技術歷程,現已具備了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載荷的運載能力,在推力、成功率、發射頻度、入軌精度和適應能力等方面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航天六院表示,一方面,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的成功應用,將支撐中國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從目前的20多噸提升4倍至5倍,達到百噸級。另一方面,圍繞“可靠、便捷、廉價”進出空間的要求,開展重復使用發動機的研制,從而支撐后續更遠距離的深空探測。未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還將開啟更多“新長征”,實現新的“飛天夢”。(完)
30日,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一子級動力系統試車的情況說明》:2024年6月30日下午3點43分,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龍三號液體運載火箭在河南鞏義市綜合試驗中心開展了一......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了解到,今天(14日),用于載人登月等任務的長征十號系列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級火箭動力系統試車。試車過程中,發動機正常啟動、穩定工作、定時關機,各項參數測試正常。此次試驗是長征十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成功將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郭超凱馬帥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6月2日6時9分,嫦......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班加羅爾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8日,印度私人航天公司阿格尼庫爾宇宙(AgnikulCosmos)在其第一枚測試火箭點火前5秒取消發射。此次發射原定于28日早晨5點45分進......
2024年5月19日,在第二十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的活動上,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中國的航天與空間科學探索》的科普報告。 劉勇研......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日前,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在湖北武漢開幕。在主論壇上,受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委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發布了2024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4月24日,第九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活動期間,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教授顧行發牽頭研發的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業務版)上線發布,并為第三批試點應用單位授牌。上線發布現場。......
4月25日,中國航天大會-地外天體探測與小行星防御論壇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本次論壇是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獻、王焰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鄧宗全、童小華等專家學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