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南開大學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院主辦的“第一屆自動駕駛創新與應用發展高端論壇暨智能網聯汽車社會實驗報告(2022)發布會”在南開大學舉行。會上,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發布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社會實驗報告 2022》。
據了解,自誕生至今,汽車產業始終是先進技術的載體,以及制造業技術創新的前沿。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和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帶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在商業化落地過程中,自動駕駛技術體系的演進和技術路徑的選擇是一個社會建構過程,具有高社會嵌入性。社會公眾選擇通過作用于市場和政策,影響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路線和產業化進程。
劉剛表示,基于實地社會實驗研究方法,該報告深入研究了社會公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及其可能對技術路徑和技術體系演進方向的影響,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生態的發展、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決策依據。
2022年,研究團隊先后在國內多地采集有效問卷819份,包括實驗組376份和對照組183份。其中,實驗組受訪者均擁有乘坐自動駕駛汽車的經歷,而對照組受訪者則沒有乘坐自動駕駛汽車的經歷。
結果表明,對擁有自動駕駛汽車乘坐經歷的公眾而言,影響自動駕駛技術接受度的因素按影響系數由高到低排序為態度、感知易用性、促進使用條件、感知有用性、個人創新性、汽車服務質量、感知風險、外界影響;對沒有自動駕駛汽車乘坐經歷的公眾而言,影響自動駕駛技術接受度的因素按影響系數由高到低排序為汽車服務質量、態度、感知易用性、促進使用條件、感知有用性、感知風險、外界影響。
其中,態度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都是排名前列的因素,說明社會公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正面評價對提高使用意圖的影響程度最高。同時,通過產業創新生態的協同創新,持續改善社會公眾對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汽車服務質量和降低安全風險,能夠有效提高社會公眾的接受度,而如何促進使用條件的便利化和降低社會公眾的感知風險,是政府政策制定的聚焦點。
在我國,社會公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預期是非常樂觀的,對國家發展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智能網聯中國方案高度認可。86.82%的受訪者認為,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有望和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大多數司機的駕駛水平,57%的實驗組受訪者認為,自動駕駛技術在5年內將被廣泛推廣。科技感、環保性和出行效率是受訪者選擇乘坐自動駕駛汽車排名前三的因素。同時,受訪者表達了對提高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環保性、駕乘體驗和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的期盼。
值得關注的是,社會公眾更加信賴由科技型平臺企業提供的自動駕駛技術、產品和服務,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汽車制造商。其中,實驗組對百度、華為等科技型平臺企業提供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服務接受程度占比高達70.82%。如何發揮科技型平臺企業的主導作用,通過科技型平臺企業、造車新勢力、傳統汽車制造商、新創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體系的發展和商業化落地,這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關鍵。
同時,對于“將自動駕駛安全員由主駕撤至副駕,最終由遠程安全員進行車外遠程監控以實現車內全無人的自動駕駛”這一逐步去掉安全員的漸進式產業發展路線,93.91%的受訪者表示認同,其中22.00%的受訪者表示強烈認同。
通過實地社會實驗研究發現,社會公眾對政府在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和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期待值很高。9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政府應秉持積極支持態度,并應該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37.48%的受訪者認為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會對嚴重影響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43.10%的受訪者認為,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會對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產生比較嚴重的不利影響。
同時,相比于乘坐過自動駕駛汽車的受訪者,未乘坐過自動駕駛汽車的受訪者更傾向于政府政策在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30.shtm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分子育種團隊在水稻滲透脅迫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9.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6.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5.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4.shtm8月3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廣州發布了《廣州藍皮書:廣州城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3.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2.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1.shtm近日,首例使用iNSC-DAP(誘導神經干細胞來源的多巴胺能神經前體細胞)自體細胞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20.shtm近日,《科學》雜志發表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教授姜長濤團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杰......
原文地址: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1/202308/t20230804_1038048.html名稱關于旅大6-2油田開發工程環境保護設施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