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29 09:34 原文鏈接: 當心!環境變化讓心血管“疾病”變成“急病”

    眾所周知,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通過用藥等常規治療能夠較好地控制病情,所以這是我們注重推進心血管慢病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心血管疾病也很容易轉化為“急病”。以急性心肌梗死等為代表的心血管急癥恰恰是造成我國心血管病死亡率居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首位的重要因素。

    是什么讓心血管疾病頻頻成為心血管急病?或許我們可以從近期在Circulation和《柳葉刀》子刊e Clinical Medicine相繼刊發的兩篇關于環境與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和急性心肌梗死(AMI)關聯性的文章中一探究竟。

    空氣污染可持續對心血管健康產生危害

    2022年4月,我們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團隊利用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胸痛中心數據庫數據開展研究,在Circulation發表了題為“Hourly air pollutants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nset in 1.29 million patients”的論文。研究結果顯示,多種空氣污染物(PM2.5、NO2、SO2和CO)的急性暴露可在極短時間(1小時)內誘發ACS發作,效應可持續一日左右。研究分析指出,空氣污染引起ACS發病的效應在老年人(65歲及以上)以及寒冷季節更強。因此,老年人群應該格外注意防范空氣污染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空氣污染是引起ACS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不僅是由于它導致個體健康風險,還由于其暴露是非自愿的,會影響到整個人群,且是一種可改變的環境因素,這對于醫生、患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有著重要的啟示。首先,醫務工作者們應當意識到,暴露于空氣污染會導致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因此在臨床診療工作中要提高對該因素的重視;其次,對于患者個人而言,應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降低自身空氣污染暴露水平(例如,戴口罩、使用室內空氣凈化器、污染天氣減少戶外運動等),從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最后,政府部門應當制定相應政策條例,不斷降低空氣污染水平。

    事實上,除空氣污染以外,暴露于環境煙草煙霧同樣危害人群心血管健康,因此在公共場所推行禁煙政策可以有效減少環境煙草煙霧引起的ACS發病。但是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針對空氣污染的公共衛生行動并未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視。因此,未來仍需要積極推廣各種綠色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減少對空氣污染,還大眾一顆健康的心臟。

    該研究為空氣污染危害人群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流行病學證據,也為空氣污染治理和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學建議。6月初,Circulation刊發了國外學者對該研究的評述。評述認為,該研究在中國較廣的濃度范圍探索空氣污染與ACS發病的關聯,揭示了這些關聯幾乎呈線性,且沒有明顯的閾值,從而有力地支持了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全球空氣質量指南》中提出的進一步收緊空氣質量目標的建議。

    低溫可迅速增加急性心肌梗死風險

    從一些流行病學研究來看,不適環境溫度與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和死亡密切相關。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結論,我們三方團隊又基于心血管健康聯盟—胸痛中心數據庫,開展了一項溫度與AMI發作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發現不適環境溫度(尤其是低溫)可迅速增加AMI發作風險,效應可持續2至3周。研究于2022年6月發表在《柳葉刀》子刊e Clinical Medicine。

    研究結果表明,全國有13.26%的AMI發作可歸因于不適環境溫度。其中,供暖地區的歸因分數(6.04%)遠低于非供暖地區(21.09%)。導致這些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社會經濟水平、氣候特征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是否有集中供暖措施。

    分層分析顯示,在女性、老年人(&ge;65歲)中,低溫引起AMI發作的風險更大。因此,女性及老年人應該格外注意不適環境溫度(尤其是極端低溫)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在寒冷天氣采取適當的保暖措施,從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政府部門也有必要建立不適溫度心血管風險預警系統,降低環境溫度對人群心血管健康的危害。醫院和醫務工作人員,則應在寒冷天氣下為可能增加的AMI患者做好充分的醫療準備。

    本研究通過在個體水平開展病例交叉研究,比較深入地分析了不適環境溫度對AMI發作的影響,首次測算了可歸因于環境溫度的AMI疾病負擔。研究結果為確證不適環境溫度促發心血管急性事件提供了強有力的流行病學證據,也為我國優化室內供暖等公共衛生政策、降低心血管疾病負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證據。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各類極端天氣事件(如寒潮)愈發頻繁,推廣集中供暖等室內保暖措施將有助于降低我國心血管疾病的負擔。

    日常生活如何做好心臟防護

    環境因素對心血管疾病急癥發作的影響從上述兩個研究可見一斑。對于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和冬季氣溫較低環境下的人而言,患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概率更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注意環境變化對心血管的影響。

    那么針對環境對心臟的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做好防護呢?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起床不宜過急,以減少心臟供血壓力。同時注意睡眠中的呼吸順暢,不要因臥室封閉性太強或睡眠動作(用被子蓋住頭部)造成空氣不流通。

    室外活動不宜過早。冬季早晨的氣溫低,過早進行室外運動很容易會受寒著涼,甚至引發感冒,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另外,早晨空氣二氧化碳濃度高、含氧量較低,心臟負擔較大,這也是引起心血管病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

    運動適量。保證人體能量不過多消耗,減少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因此不要做劇烈運動,可適當開展太極等簡單運動。

    注意控制洗澡時間。冬天浴室室溫高,老年人洗浴時間也相對較長。但由于在浴室環境中氧氣不足,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對于北方以燒煤為取暖方式的居民而言,晚上空氣質量較差,加之氣溫低,不適宜室外運動,這一點尤其值得注意。

    注意不長期暴露甚至不暴露在空氣質量差的空間里,尤其是空氣中的PM2.5、NO2等含量較多時更應注意。同時,可以通過戴口罩等方式輔助降低風險。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本報記者張思瑋整理)

    健康貼士

    心血管患者日常要注意預防急癥發作。平時可以留意周邊醫院是否有胸痛中心等,關鍵時刻“兩個120”(胸痛時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性心肌梗死黃金救治時間為120分鐘)可以及時挽救生命。


    相關文章

    洪水災害后,應該如何確保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多地迎來了連續強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溫濕熱天氣對水質的影響,伴隨強降雨而來的還有洪水造成的災區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災區人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如何保障洪澇災害后的......

    生態環境部發布8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3年7月3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進展如何?

    “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在2022年4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土壤司司長蘇克敬給出了這樣的訊息。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黑龍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較早開發的老城區,滄桑與機遇并存,問題與挑戰并存,曾有著諸多難以破解的環境問題,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諸多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方法,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哈市道外生態環境局有效......

    本世紀末地表水污染或影響55億人

    《自然·水》最新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億人。研究結果指出,到本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將成為全球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被認為會影響今后幾......

    生態環境部發布7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3年6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19902019年204個國家/地區1539歲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負擔

    研究背景:了解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s)的整體和特定類型負擔的時序趨勢以及其相關的風險因素對于有效的和有針對性的預防策略和措施至關重要。我們旨在在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提供15-39歲青少......

    向患者展示斑塊照片有助于幫助他們解決心臟風險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向患者展示其動脈中斑塊堆積的圖像不僅能教育他們,還能提供解決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的動力。心血管疾病(CVD)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估計每年造成1790萬人死亡。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

    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有助于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

    發表在《老年學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管理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因素可能有助于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大約10%的老年人會出現肌肉無力和身體功能減退,從而導致不良的健康結果和殘疾。該研究發現,血管措施與......

    防治污染,讓微生物“吃掉”有害氣體

    常用的生物大氣治理技術主要有生物過濾、生物滴濾和生物洗滌3種。與其他有機廢氣處理技術相比,生物大氣治理技術具有安全性好、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對處理低濃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強的有機廢氣效果較好。隨著我國工業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