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香港大學合作,利用單細胞拉曼光譜技術在單菌體精度揭示了持留菌的代謝特征,為研究微生物持留現象的產生和持留菌復蘇的機制提供了進一步的線索,有助于開發針對慢性感染復發的新治療策略和方法。
面對惡劣的生存條件和巨大的生存壓力,微生物開發了多種策略,“持留”(persistence)現象就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在抗生素或其他極端環境條件下,一部分細菌會保持休眠狀態,降低正常的生理代謝水平,以“保存實力”。在抗菌治療結束之后,持留菌仍能恢復活力,重新生長繁殖,從而造成微生物感染復發,難以治愈。
對于持留菌的研究主要來自對大腸桿菌的各種實驗。21世紀以來,持留菌研究越來越多。然而,由于缺乏精確的分離和標記方法等各種技術限制,對大腸桿菌持留狀態的識別、生存機制、代謝活動等仍無法進一步深入研究。
單細胞拉曼光譜(SCRS)是一種非侵入式技術,通過采用同色激光作為光源來獲得細胞拉曼光譜,從而識別單個細胞的生化特性。這些特定的光譜就像單個細胞的分子“指紋”,能夠表征細胞的底物代謝、產物合成、藥敏性、環境應激反應等關鍵代謝功能。
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拉曼光譜鑒定了大腸桿菌宿主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拉曼光譜,并用水拉曼組耐藥性快檢原理(D2O-Ramanometry)分析了宿主細胞形成和復蘇期間的代謝活動。研究發現:
首先在藥物刺激后和早期復蘇過程中,持留大腸桿菌的單細胞拉曼光譜全譜與非持留狀態有明顯差異,該發現有助于識別持留狀態的細菌單細胞。其次,在持留菌細胞內,脂質、多糖和多數與蛋白質相關的拉曼信號(除酰胺外)均有所增強,表明持留菌比同期的非持留狀態細胞更快地積累了更多的儲能物質。同時持留菌細胞的核酸含量明顯降低,進入分裂周期的過程受到顯著抑制。最后,持留菌“復蘇階段”的早期,持留菌始終保持恒定的代謝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繼續用藥)中的持留菌,且低于同期的非持留狀態細胞(未經藥物處理)。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工作豐富了他們對微生物宿主細胞的特色表型和意外功能的認識,并可能有助于推進微生物學這一關鍵領域的基礎和轉化研究。
4月11日,“第二屆ATIM先進微生物分析方法與技術論壇暨厭氧培養技術論壇”成功召開。本次論壇由海寧市高新技術研究院主辦,ATIM先進微生物分析技術研究所承辦,南京曉莊學院食品科學學院、杭州大微生物技......
01背景介紹共聚焦拉曼光譜技術是一種基于激光散射效應的非破壞性分析手段,通過探測材料中分子鍵的振動模式,提供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及應力分布等信息。其核心原理為:1.激光激發:單色激光(如473nm)聚焦......
韓國科學技術院科學家通過對微生物進行基因工程改造,首次制備出類似尼龍的堅固且柔韌的生物塑料。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17日出版的《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全球每年會產生約4億噸不可降解的石油基塑料廢物和微塑......
研究人員對微生物進行基因工程改造,首次生產出一種類似尼龍的堅固、柔韌的塑料。3月17日,他們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報告稱,過去細菌曾被用來生產聚羥基烷酸酯等聚酯,但像服裝和鞋類生產中使用的尼龍類塑料很......
圖MEER計劃下潛和樣本信息及其主要科學發現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肖湘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華大集團,發起了......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來自愛爾蘭、法國和意大利的科學家攜手,成功構建了全球最大的數字微生物庫——“阿波羅”(APOLLO)。“阿波羅”囊括了247092個計算模型,其中包含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體微生物組計算模型,有望增進科學......
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內分泌代謝病臨床研究中心王衛慶教授團隊與瑞金醫院醫學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觀科技的陳昌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自然代謝》(NatureMetabolism)......
圖在國產超算上實現包含億級原子的生物分子體系的拉曼光譜量子力學模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222026)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商紅慧教授、楊金龍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備團隊與長光辰英工程化團隊負責研制的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子課題——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選儀,完成結題驗收工作。深海蘊含著豐富、鮮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