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科學家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衰老》雜志上刊發論文稱,IL-17蛋白是導致皮膚老化的關鍵因素,其參與和衰老相關的各種活動,阻斷這種蛋白的功能可減緩與皮膚老化相關的各種癥狀的出現。這一發現為治療某些皮膚癥狀或促進手術后皮膚恢復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皮膚老化的特征是一系列結構和功能出現變化,老化的皮膚再生能力降低,愈合能力差,屏障功能減弱。除多種上皮細胞、毛囊細胞和其他成分外,皮膚也是免疫細胞的家園,免疫細胞在預防感染和防止不同損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負責人、西班牙生物醫學研究所(IRB)的薩爾瓦多·阿茲納爾·貝尼塔博士解釋說,單細胞測序使他們能夠深入研究形成皮膚的細胞類型和狀態,以及這些類型和狀態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出現的變化。在本研究中,他們借助該技術,描述了不同類型的細胞隨衰老而發生的變化。結果表明,在衰老過程中,一些免疫細胞,如先天淋巴細胞和CD4 T細胞等,在皮膚中會顯著增加,與此同時,這些細胞也開始表達非常高水平的促炎細胞因子IL-17。
研究人員指出,衰老與輕度但持續的炎癥有關,在皮膚中,其特征是IL-17顯著增加,導致皮膚老化。
先前的研究表明,IL-17與一些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如銀屑病)有關,目前有療法可阻斷這種蛋白。貝尼塔團隊研究了阻斷IL-17活性后毛囊生長、經表皮失水、傷口愈合和衰老標志物等的情況,發現治療后這4個衰老特征的出現明顯延遲。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近日,我國科學家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干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1(IFITM1)通過關鍵氨基酸位點競爭性抑制EB病毒(EBV)表面糖蛋白與上皮細胞感染受體-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A2(EphA2)的結合,形成“鉗形......
4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余學奎、羅成團隊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分別解析了HECT型泛素連接酶家族E6AP蛋白、人乳頭瘤病毒(HPV)的癌蛋白E6結合E6AP不同構象復合物的結構,并結......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許永團隊報道了一種新型的、高效的靶向環磷酸腺苷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結合蛋白CBP/腺病毒EA1結合蛋白p300(CBP/p300)的蛋白降解靶向嵌......
4月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課題組和浙江大學教授李新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探針,為氣體信號分子一氧化氮(NO)調控低糖誘導的神經元凋亡提供了新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化學科學》。葡萄......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院士、吳曉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黎明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蛋白冠調控納米酶活性研究領域獲新進展,相關研究已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納米酶表面吸附蛋白的形狀影響催化......
我所發展可實現靶蛋白結構穩定性分析的時間分辨紫外激光解離質譜法發布時間:2024-04-08 | 供稿部門:1822組 | ......
阿爾茨海默病(AD)又稱老年癡呆,起病隱匿,病程緩慢且不可逆,以智能障礙為主。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全球AD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回望2023年,AD......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正常發育過程受到核基因組和葉綠體基因組在多個層次的協同調控。核質互作的分子機理是葉綠體生物發生的核心科學問題之一。光合膜蛋白復合體的反應中心亞基通常由葉綠體基因編碼,......
復旦大學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采購國際招標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通過復旦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系統(以下簡稱電子采購平臺,網址為:https://czzx.fudan.edu.cn)在線獲取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