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1-15 15:14 原文鏈接: 大氣所等發布全球海洋變暖2020年度報告

      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3個研究單位的20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國際上第一份涵蓋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溫鹽)變化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海洋“咸變咸,淡變淡”的鹽度變化態勢加劇,海水垂向層化持續加強。

      全球變暖90%以上的熱量被海洋吸收,海洋熱含量成為判斷全球是否變暖的最佳指標之一。最新IAP數據表明,與2019年相比,在2020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吸收的熱量增加了2×1022焦耳,這些熱量可以使13億個1.5升的電熱水壺的水同時燒開;過去80年中,海洋每一個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圖2);海洋變暖也使強臺風/颶風和極端降雨增多。此外,海洋層結的加強還會抑制海洋垂向熱量交換和溶解氧輸送,進一步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并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現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溫度仍持續增溫并達到歷史新高;由于海洋對氣候變化響應具有緩慢和滯后的特性,過去的碳排放導致的海洋變暖等影響將持續至少數十年。該現象凸顯了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團隊同時發布了兩個國際機構的2020年海洋熱含量數據,即來自大氣所的IAP/CAS海洋觀測格點數據以及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NOAA/NCEI)的NCEI格點數據。此外,研究團隊還發布了2020年全球海洋鹽度和層結IAP/CAS數據。數據下載鏈接:http://159.226.119.60/cheng/http://msdc.qdio.ac.cn/data/special

      該研究的合作單位包括大氣所、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美國圣-托馬斯大學、美國大氣研究中心、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環境信息中心團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意大利國家新技術中心、意大利國立地球物理與火山學研究所、河海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相關研究成果以2021: Upper ocean temperatures hit record high in 2020為題,以News&Views形式發表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專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重點部署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等的支持。

      

    圖1.2021年1月青島近海發生的平流霧,當極冷的空氣掠過溫暖的海面時才發生。攝影時青島海洋站觀測到的海氣溫差在20℃左右(攝影:王少青)

    圖2.1958至2020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變化時間序列(上)以及0-500米、500-1000米、1000-1500米、1500-2000米熱含量變化

    相關文章

    數千顆隕石或因全球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

    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數千顆隕石可能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此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獲得。“南極失落......

    新研究揭示全球變暖將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

    基于古環境記錄、古氣候模擬和現代觀測,對比了青藏高原北緣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紀暖期、現代暖期和未來百年暖期的干濕變化,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李育教授團隊得出結論,未來全球變暖會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這項......

    全球變暖導致的極地融冰增加可能會影響全球計時

    《自然》雜志27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全球變暖導致的極地融冰增加可能會影響全球計時。格陵蘭和南極洲的融冰可能讓地球角速度(角度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速度)減慢的速度比之前更快。為此,協調世界時(UTC)可能......

    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或進一步推高食品價格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認為,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體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1.2%。這項研......

    氣溫異常或將影響精神疾病發作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可控因素與重大精神心理疾病研究團隊在《自然-心理健康》上發表了題為《COVID-19疫情前后氣溫變化與精神障礙急診關聯》的研究論文。據研究顯示,COVID-19全球大......

    2023或成人類有史以來最熱年,25個氣候臨界點接踵而至

    氣候的臨界點比你想象的更近。我們的新報告警告存在災難性風險作者:詹姆斯·戴克(JamesDyke)和大衛·阿姆斯特朗·麥凱(DavidArmstrongMcKay)地球系統的一些部分被確定為具有臨界點......

    2023年11月不平凡的一年延續,創下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北半球秋季

    每月全球地表氣溫異常值(°C),相對于1991-2020年的時間序列,從1940年1月到2023年11月。2023年和2016年分別用明亮的紅色和深紅色的粗線顯示。其他年份以藍色(1940年代)到磚紅......

    將全球氣候升溫控制在2℃內縱有溫室效應也可減少7成物種滅絕

    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今全球兩大熱點和難點問題,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人類要解決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受損“雙重危機”,必須將這兩大熱點難點問題視為相輔相成的兩個目標協同推進。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

    全球變暖讓加拿大高北緯景觀變化

    加拿大科學家通過分析該國高緯度北極地區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變化。研究根據對加拿大北極群島一個地區過去60年的景觀演化進行重建,得到了以上結果。相關研究......

    最新研究:全球變暖促加拿大高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環境變化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高北極)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