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21 08:45 原文鏈接: 第七屆農業生態前沿青年論壇在長沙舉辦

      11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主辦的第七屆農業生態前沿青年論壇在長沙舉辦。

      論壇包括開幕式、特邀報告和分會場報告,主題涵蓋農業減排固碳與碳中和、流域環境過程與綠色發展以及生態格局、過程與調控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天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與會。

      亞熱帶生態所黨委書記王克林表示,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現代化發展,需要依托大食物觀,以生態高值為目標,面向整個國土資源,通過種養復合生態農業系統來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減少環境的污染,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農產品、更美的鄉村環境。然而,當前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繼續推進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希望借助論壇這一平臺,匯聚大量業界專家學者,持續為農業農村發展建言獻策。

      亞熱帶生態所所長譚支良在致辭時表示,農業生態前沿青年論壇搭建了一個農業生態研究領域青年學者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很好地促進了學科交叉與融合,引領了農業生態創新思維。農業生態的內涵很豐富,能夠把農業各個學科和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希望通過專家學者的探討與交流,讓農業生態的格局、結構和功能進一步延展。

      印遇龍作了題為《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研究與思考》的特邀報告。他表示,功能農業是近些年來業內提出的新概念,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人類“隱性饑餓”的問題,即在能量攝入充足的情況下,由于微量營養素攝入(維生素、礦物質、芳香類物質等)不足而造成的亞健康狀態。

      印遇龍表示,功能農業的未來方向應該是為人類生產營養豐富、健康的農產品。這一概念最初提出時,主要產品方向是微量營養素富集的農產品,如富硒產品、高鐵農產品等,但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其實所有對健康和保健有幫助的產品都可以囊括進去,它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科技含量不夠、研究投入不多、品種單一、市場比較混亂等是功能農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可降低傳統養殖業對大氣、土地面源、水資源的污染,有利于養殖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優勢明顯,將是實現功能農業的最好推手。”印遇龍表示。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劉學軍以河北曲周氨減排為例作了題為《綠色生態環境的構建與實現》的特邀報告。他表示,土壤酸化嚴重、農業氨排放強度大、農村廢棄物循環利用效率低等都是當前社會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養殖業可通過優化管理飼料配方、堆肥過程和有機肥施入農田等環節,實現氨減排15%至27%,但減排潛力低于農田,未來需強化生產鏈條的前端和中端的氨減排技術應用;構建綠色生態環境平臺需要“政產學研用”多方的有機協同與持續政策、技術支撐。

      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吳金水作了題為《流域環境研究對面源污染防控與治理的基礎作用》的特邀報告。他認為,農業結構性問題是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主因,也是長遠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由之路。綜合運用環境、農業和經濟措施控制化肥投入,能夠實現在不降低糧食產量的前提下,減少環境污染。

      此外,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元作了題為《土壤固碳減排潛力與實現途徑》的特邀報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譚文峰作了題為《集約化種植下土壤退化過程與生態調控》的特邀報告,亞熱帶生態所副所長陳洪松作了題為《喀斯特關鍵帶水文過程與植物水分利用機制》的特邀報告。

      該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青年創新促進會發起并承辦,每年舉辦一屆。

    相關文章

    第七屆農業生態前沿青年論壇在長沙舉辦

    11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主辦的第七屆農業生態前沿青年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包括開幕式、特邀報告和分會場報告,主題涵蓋農業減排固碳與碳中和、流域環......

    農業農村部部署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做好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通知》指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開展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對于準確判斷我國當前農業生態環境......

    2017年工作會暨雜糧營養健康學術交流會召開

    根據《中國-加拿大科學技術和創新行動計劃(2016-2018)》的部署,按照農業與食品領域合作框架和計劃安排,5月25-26日,中加聯委會農業與食品領域牽頭單位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與加拿大農業與......

    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

    近日,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切實加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謀劃設計,也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配套規劃。......

    中科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讓脆弱黑土重生

    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成立于1978年。經過十幾年發展,它已經是東北黑土區長期、綜合性的農業資源、環境、生態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基地,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豆綜合試驗站、甜菜綜合試驗站。從哈爾......

    北京打造28個農業生態標準園

    加快農業瘦身健體和提檔升級,今年,北京市將打造28個農業生態標準園。據北京市農業局介紹,這些生態標準園由植保、農機等專業化服務組織提供技術支撐,設施規范齊備,實現高效生產和農產品的優質安全,樹立北京種......

    評論:應合理構建我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

    當前推進農業生態補償面臨耕地質量明顯下降、生態補償尚未健全、融資渠道比較單一、補償標準不甚合理、制度保障效力不足等障礙性因素。為此,需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推進:一是健全農業生態補償管理體系,在適當時機開征......

    “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召開啟動工作會議

    會議現場7月1日至5日,由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總中心主辦,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協辦的“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啟動工作會議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召開。來自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網總中心及16個......

    亞熱帶所農業生態過程研究平臺建設項目通過環評

    8月26日,湖南省環境保護廳評估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亞熱帶生態所農業生態過程研究平臺(實驗樓)建設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評估,專家組認真評議后一致同意通過評審。評審專家在對《項目》建......

    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惠州研發中心正式成立

    為了進一步加大科研成果向地方的轉移轉化與應用推廣力度,6月18日,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與惠州市世紀五豐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惠州研發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