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7-26 10:17 原文鏈接: 再次落選中科院,袁隆平卻被高票延聘為美外籍院士!

      1、是院士評選機制的恥辱

      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的袁隆平。

      說他是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甚至是世界頂尖科學家,恐怕沒有人會有異議吧。但就是這樣一位給中國帶來世界聲譽的科學家,卻沒資格當選為本國的科學院院士,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中國的學術制度是行政化制度,資源分配,利益均分,都由行政決定,導致知識分子無心學習,汲汲于仕途。伴隨著這種不正常的現象,院士這個學術榮譽,也越來越“異化”為一種有利可圖的“貴族標識”。

      因為這些影響與誘惑,使得很多單位都斥巨資打造院士工程,進行公關、疏通和聯絡。紅塵滾滾,紛紛擾擾,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路大仙,各顯神通。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每一次的院士評選,幾乎都是一場內耗嚴重、成本極大的造星運動。各個部門都要進行角力,都要分一杯羹。

      一些當選院士的丑劇鬧劇不斷地上演,而那些真正沉浸下來搞科學研究的人,常常是不暇或者也不屑去做這樣的勾當,如此看來,他們成為刀下之鬼,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了。

      學界認為,只有當院士真正回歸于學術,才能徹底解決中國院士選舉的內耗與負效應。全社會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的風氣才會形成。否則連袁隆平這樣的人都不能當選,只能是我們院士評選機制的恥辱。

      2、是評審委員的恥辱

      就在中國評審委員們用自己手中的選票,在昏暗的燈光下,在暗箱之中,否決了袁隆平之后,沒想到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機構,擁有20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卻高票延聘袁隆平為外籍院士。

      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先生,隆重宣布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無獨有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李愛珍女士,也不是中國的兩院院士。她曾先后參加1999、2001、2005年的科學院增選和2003年的工程院增選,居然邊也沒有摸到,慘得一塌糊涂。

      那么,是否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水平高于美國科學院嗎?大家都知道,這兩者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一方面,中國的某些院士名不符實,實質上和美國一二流大學助理教授的水平不相上下,有的甚至靠抄襲剽竊來支撐,學術品質不端;另一方面,真正作出重大貢獻、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學者們卻屢遭排擠,得不到應有的榮譽和尊重。

      十七大期間,不少代表大聲疾呼,嚴懲學術腐敗,還學術發展的晴朗天空。

      那些為不正之風推波助瀾的評委們,一定要捫心自問,良心是否有愧?當自己的黑手伸向袁隆平時,學術良知和道德良心早已丟得一干二凈!

      3、是當選院士的恥辱

      兩院院士為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理應受到國家和人民的愛戴,這在世界各國是不可置疑,也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當袁隆平落選科學院院士,當李愛珍落選兩院院士,卻又從側面證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已經不再是或者不完全是學術泰斗的集中地,那些當選的院士也并不能說明他們有多大成就。說不定他們的當選和袁隆平沒有當選一樣,都是歷史的誤會。

      院士評選的這種負面影響、惡劣的社會評價,已經構成了對現有院士的傷害,構成了他們集體的恥辱。當偉大的袁隆平不能和他們相提并論,這不是袁隆平的傷感,而是兩院的落魄。

      中國古代曾有“二桃殺三士”的典故。一介草莽,尚且知道不能貪天之功,位居賢者之上,袁隆平的落選,讓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如何自處?而當選不當選,對于真正的學者來說,卻并不影響他們的學術聲譽。

      無數的網友眾口一辭,我不認什么鳥院士,我只認袁隆平!在強國論壇上,路甬祥詳細地介紹了袁隆平落選的原因。

      袁隆平之所以沒有當選,是因為科技界,包括院士群體當中,對于一個人成就的評價,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頗,主要強調生命科學。

      當時比較強調的是在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是否創造了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思想,那就要求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來考察,因為袁隆平先生還是用比較傳統的雜交辦法進行科學實驗,所以沒有能夠選上。

      這種評價理念,直接說明了當選院士的成色,也從另外一個側面暴露出了我們對科學的狹隘認識。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我們對農業、農業科學和民生問題極端輕視,以為只有衛星導彈宇宙飛船,才是科學。

      根本沒有料想到農業良種研發,是關乎基因與遺傳的生命科學,是中國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因素,是富民強國、和平崛起的基礎工程,甚至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4、是國家的恥辱

      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目前更像是一個名利場。兩院評選之怪現象更是曾出不窮。而作為國家頂尖科學家的評選恥辱,不僅是對科教興國國策的莫大諷刺。

      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國家的恥辱。

      鄒承魯院士透露:在他有選舉權的時候,送錢送物的都有。還有更隱晦的,候選人所在單位以召開學術討論會為由,邀請相關評審委員會的院士參加,好吃好喝,再送一筆不菲的會議費。

      大家心知肚明。清華大學的一個老院士更是一針見血:“評選院士,得有人抬舉,但關鍵的還是自己要識抬舉。二者缺一不可。”一旦當選之后,這些付出沉重代價的院士,當然要進行成本回收。

      前些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核算風波”,一些院士推波助瀾。更有甚者,打著各種旗號,騙取國家科研經費,有的甚至高達幾十億元。

      最后出現了“五同”現象:“論證之初,同心同德;制訂計劃,同舟共濟;經費到手,同床異夢;遇到分歧,同室操戈;瓜分殆盡,同歸于盡。”一些院士的剽竊、造假、學術腐敗,讓人觸目驚心。

      科學界元老周光召就曾建議取消院士制度。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大學校長李曉紅也曾提出“解散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設想,有識之士釜底抽薪,足夠說明中國兩院目前的尷尬地位。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倘若不經必要的體制改革,不正之風就會蔓延,袁隆平式的遭遇就不會絕跡,而事關國家的這些丑聞也會越演越烈。

      “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做個禾下乘涼的幸福。”我在想,做這個夢的袁隆平一定還做過一個夢,那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什么時候不要有門戶之見,能夠給我一個公正”!

      而我擔心,等袁隆平第一個夢想成真的時候,第二個夢實現也許還是遙遙無期,如飛天手中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相關文章

    2023年兩院院士評選落幕,新晉院士名單確定!

    據可靠消息,2023年院士評選已完成投票,結果基本已塵埃落定,工程院第一輪共推選出108名候選人,最終74人當選。今年的規則相比以往出現較大變動,環節更為公正公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參評條件......

    熱議!網傳顏寧當選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兩天,“顏寧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小道消息在部分網絡媒體上傳播,有圖有真相。      據悉,11月16日晚,清華大學馬少平教授曾在微博上......

    美國女院士跨國援手,拯救重慶搬運工的孩子!

    最近,網絡上流傳了一個非常溫暖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美國女院士通過網絡救助了一個我們國家普通搬運工的孩子。這個重慶搬運工的孩子得了腦瘤,得知美國一位女院士能夠治療孩子的腦瘤,便寫信向這位女院士求助......

    巨星隕落!兩位院士逝世

    11月4日,清華大學官微發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摩擦學專家、原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溫詩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袁國勇院士獲聘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名譽院長

    10月31日,2023上海傳染病論壇暨2023年上海醫學論壇平行論壇上,吳凡為袁國勇頒發名譽院長聘書。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教授袁國勇,獲聘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上......

    經費1698萬!海南公示院士創新平臺科研項目擬立項項目

    近日,海南省科技廳經公開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行政決策等程序,公示2024年海南省院士創新平臺科研項目擬立項項目11個,安排經費1698萬元。詳情如下: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4年海南省院士創新......

    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

    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更新領導班子,顯示曾益新已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正部長級)。個人簡介:曾益新,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

    優質食味粳稻寧香粳9號得到多省引種推廣

    在安徽廬江白湖農場,13000畝“寧香粳9號”稻桿挺立、穗大粒飽、豐收在望。在近日召開的優質食味粳稻寧香粳9號現場觀摩培訓會上,參會專家實地參觀了廬江縣郭河鎮王仕照家庭農場種植的800畝連片寧香粳9號......

    秦裕琨院士捐贈150萬支持哈工大能源學院建設

    9月22日,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儀式在主樓620會議室舉行。自2019年12月起,秦裕琨院士向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累計捐贈人民幣150萬元。同時設立“秦裕琨基金”,用于支持能源學院發展建設。校黨委......

    “袁隆平追夢獎學金”設立,首批9所院校參評

    日前,“袁隆平追夢獎學金”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辦。中國作物學會與湖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共同簽署《“袁隆平追夢獎學金”戰略合作協議》。為繼承和弘揚追求真理、敢為人先、鍥而不舍、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