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Cell Press旗下20種研究類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共557篇,而在2014年僅為107篇。
▲ 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發表的論文占很大比例,兩者相加占發表論文總數量的95.3%。
▲ 中國內地高校增速明顯,2019年發表論文數433篇,增長了41%。具體來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33篇并列榜首。
▲ 過去3年,北京、上海的研究機構穩居論文數量榜前兩位,且遙遙領先。
▲ 2019年,廣東省以46篇論文數緊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第三;江蘇省、湖北省和浙江省(并列第五)、安徽省分別位居第四、五、六;安徽、天津、湖南在論文數量上的排名也在逐年遞增。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是國際頂尖的學術出版機構,擁有《細胞》(Cell)、《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ell)、《焦耳》(Joule)等諸多明星期刊,一直吸引著眾多中國科學家的關注。
2019年,中國內地高校及科研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20種研究類期刊上表現如何?哪些省份更勝一籌?
在Cell Press 2019中國年度論文/機構即將揭曉之際,我們對此進行了統計分析。
此次統計的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共有20種,其中Joule、Matter、One Earth、iScience、Heliyon新創刊,影響因子未出。
期刊 | 影響因子 | Cite Score | 論文數量 (單位:篇) |
Cell | 36.216 | 24.38 | 23 |
Cancer Cell | 23.916 | 15.04 | 5 |
Cell Metabolism | 22.415 | 14.42 | 11 |
Immunity | 21.522 | 14.69 | 12 |
Cell Stem Cell | 21.464 | 12.13 | 6 |
Chem | 18.205 | 9.88 | 47 |
Cell Host & Microbe | 15.753 | 10.5 | 6 |
Molecular Cell | 14.548 | 11.82 | 34 |
Neuron | 14.403 | 11.87 | 16 |
Current Biology | 9.193 | 5.39 | 7 |
Developmental Cell | 9.19 | 6.41 | 11 |
Cell Systems | 8.64 | 5.53 | 1 |
Cell Reports | 7.815 | 8.04 | 86 |
Cell Chemical Biology | 6.762 | 4.95 | 5 |
Structure | 4.576 | 4.25 | 6 |
Joule | 暫無 | 暫無 | 34 |
Matter | 暫無 | 暫無 | 31 |
One Earth | 暫無 | 暫無 | 2 |
iScience | 暫無 | 暫無 | 157 |
Heliyon | 暫無 | 1.66 | 57 |
數據顯示,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上述期刊上共發表論文557篇,而2018年為423篇,2017年為178篇,2016年為144篇,2015年為92篇,2014年為107篇。
2014~2019年以中國內地為第一完成單位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文總量趨勢
從上圖可以看出,近6年來,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的發文量有了大幅增長。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發文量相較之前出現井噴。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數字代表的只是以中國內地科研機構和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發表的原創研究論文,不包括在Cell Press旗下綜述類及合作期刊上發表的其他有中國科學家參與甚至作為主要貢獻人的論文。如果包括,數字還要大得多。
2019年,共有26個中國內地省份的科研人員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表論文。論文發表量排名前十的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北和浙江(并列)、安徽、福建、天津、吉林、湖南和遼寧(并列)。
省份 | 論文數量(篇) |
北京市 | 157 |
上海市 | 96 |
廣東省 | 46 |
江蘇省 | 38 |
湖北省、浙江省 | 31 |
安徽省 | 29 |
福建省 | 17 |
天津市 | 16 |
吉林省 | 13 |
湖南省、遼寧省 | 12 |
與往年一樣,發表論文最多的兩個地區依然是北京和上海。
其中,來自北京的機構2019年在上述期刊上發表論文157篇,比2018年增加27篇,漲幅為20.8%,占論文發表總量的28.2%,凸顯出北京的強大實力。
2017-2019年北京市發表論文數量變化
年份 | 論文數量(篇) | 占論文總量比例 | 漲幅 |
2017 | 69 | 38.50% | |
2018 | 130 | 30.70% | 88.40% |
2019 | 157 | 28.20% | 20.80% |
2019年,來自上海的機構在這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緊隨其后,共發表論文96篇,占論文發表總量的17.2%,科研成果穩步增長。
2017-2019年上海市發表論文數量變化
年份 | 論文數量(篇) | 占論文總量比例 | 漲幅 |
2017 | 33 | 18.40% | |
2018 | 85 | 20.10% | 157.60% |
2019 | 96 | 17.20% | 12.90% |
不過,隨著各地科研投入的增加和科研人才的有序流動,中國的科研地域標簽正在日益弱化。
例如,除北京、上海外,其他地區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占比在逐年提高。
2015年,北京、上海以外地區的機構發文數量僅占中國內地機構在上述期刊發文總數的27.1%。
到了2019年,這一占比首次突破五成,以304篇的數量占論文發表總量的54.6%。
其中,內蒙古、新疆兩個省份在2019年首次進入Cell Press論文榜單。
此外,分析近3年數據可以發現,除北京、上海外,以下5個省份在上述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增長較快,且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2019年,廣東省以46篇論文數緊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第三,論文數量比2018年增長了84%;
◤江蘇省以38篇位居第四,比2018年增長了46.2%;
◤浙江省以31篇位居第五,比2018年增長了55%;
◤安徽省以29篇位居第六,比2018年增長了93.3%,
◤天津市以16篇位居第八,比2018年增長了77.8%。
同時,安徽、天津、湖南在論文數量上的排名逐年遞增。
省份 | 2017年排名 | 2018年排名 | 2019年排名 |
安徽省 | 7 | 8 | 6 |
天津市 | 9 | 9 | 8 |
湖南省 | 12 | 16 | 10 |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省份呈現逐年遞減趨勢。比如,重慶市由2017年的第十位下滑到2019年的第12位。
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看出,盡管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均重視科研投入與人才引進,但在科研實力上仍存在較明顯的地域差異。
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共發表論文557篇。
這些論文來自169家中國內地機構,包括116家高校和53家科研機構(其中1家為企業)。
2017-2019年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論文的中國內地機構數量
年份 | 發表論文機構數量 | 高校(家) | 科研機構(家) |
2017 | 69 | 37 | 32 |
2018 | 119 | 76 | 43 |
2019 | 169 | 116 | 53 |
和2017、2018年相比,隨著發表的論文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其覆蓋的機構也在明顯增多。尤其是高校數量在2018和2019年分別以72.5%和42%的速度遞增,同時與科研機構的數量差距持續拉大。
進一步分析557篇論文的所屬機構,會發現以下特點。
1. 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發表的論文數占95.3%。
從統計數據可見,中國內地高校與中科院所屬機構(不含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科研實力強大,幾乎囊括了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的大部分論文。
2019年,兩者相加共有531篇論文發表,占發表論文總數量的95.3%。
其中,116所高校發表了433篇論文,占發表論文總量的77.7%;28家中科院所屬機構發表了98篇論文,占發表論文總量的17.6%;24家非中科院系統的研究機構發表論文25篇,占發表論文總量的4.5%;1家企業發表論文1篇,占發表論文總量的0.2%。
2019年發表論文機構分類
機構 | 發表論文數量(篇) | 占比 |
高校 | 433 | 77.70% |
中科院科研機構 | 98 | 17.60% |
非中科院科研機構 | 25 | 4.50% |
企業 | 1 | 0.20% |
2.中國內地高校論文量增速明顯
2017年,中國內地高校在上述期刊發表論文112篇;2018年,發表論文數為307篇,增長了174.1%;2019年發表論文數433篇,增長了41%。
2019年,中國內地高校在這些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前5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33篇位居榜首,浙江大學以26篇位列第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23篇位列第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以17篇、16篇位列第四和第五。
2019年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論文前十的高校/機構
排名 | 高校 | 發表論文數量(篇) |
1 | 清華大學 | 33 |
1 | 北京大學 | 33 |
3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26 |
3 | 浙江大學 | 26 |
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3 |
6 | 復旦大學 | 17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16 |
8 | 廈門大學 | 13 |
9 | 武漢大學 | 11 |
10 | 中山大學 | 10 |
3.中科院所屬機構發文數量穩步增長
2017年,中科院所屬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論文47篇;2018年,達到99篇;2019年,為98篇。
2019年,中科院所屬機構在這些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前十名分別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019年中科院所屬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文量前十名
排名 | 機構 | 發表論文量(篇) |
1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26 |
2 |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9 |
3 |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 8 |
4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6 |
4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 6 |
4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 6 |
7 |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4 |
8 |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3 |
8 |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3 |
8 |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3 |
4. 2019年發表論文機構大幅增加,與Cell Press在物質科學領域以及開放獲取期刊方面發力有關
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Joule、Chem、iScience、Matter、One Earth等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物質科學領域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急劇上升。
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這幾本期刊共發表論文271篇,占全部期刊中國科學家發表論文總量的48.7%。
同時,從Cell Reports到iScience、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Cell Reports Medicine 、Heliyon以及與中國優秀青年科學家合作創辦的全學科開放獲取新刊The Innovation……Cell Press致力于為研究人員提供開放獲取和新型出版模式的多種選擇。
總體上看,在557篇研究論文中,發表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開放獲取期刊上的論文共計300篇,比2018年增加193篇,漲幅為180.4%。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來自浙江萬向A123系統亞洲有限公司的論文通訊作者陳瑤,在Cell Press旗下Chem上發表研究論文開始,中國內地企業實現了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表論文的零的突破。
2019年,翕元對沖基金的論文通訊作者Zheng Tan在Heliyon發表了一篇題為Stock selection with random forest: An exploitation of excess return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的論文。
據介紹,翕元對沖基金由一批來自物理、化學、數學、金融領域的資深專業人士和具有多年私募行業投研和管理經驗的人士共同發起,是一家針對二級市場,以高科技為基礎,并具有全球化視野和多元化精神的基金管理公司。
附:近3年中國內地省份的科研人員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上發表論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