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夫婦血型不合的孕婦免疫性IgG抗體效價異常率及臨床意義, 觀察凝聚胺法(MPT)檢測孕婦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體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方法: 常規檢測夫婦ABO及RhD血型, 對夫婦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婦血清進行不規則抗體篩選及特異性鑒定; 用MPT法檢測孕婦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體效價。結果: 在986例夫婦ABO血型不合的孕婦血清中, MPT法檢出IgG抗A(B)效價≥1∶64者528例(53.5%), 傳統試管法檢出512例(51.9%), 兩者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15例RhD陰性孕婦中檢出抗D抗體11例(73%)。結論: 產前對夫婦進行ABO、 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價檢測, 發現異常及時進行治療, 可減少母嬰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率; MPT法檢測IgG抗A(B)及抗D抗體效價, 操作簡便, 結果準確。
【關鍵詞】 血型抗體; 母嬰血型不合; 新生兒溶血病; 凝聚胺法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是發生在胎兒和新生兒早期的同種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由于母嬰血型不合, 母親血型IgG抗體通過胎盤引起胎兒(新生兒)的紅細胞破壞所致[1]。對HDN的預防主要依賴于孕婦的血型血清學檢測指標, 我們從2000年起對優生優育保健門診及住院孕婦進行ABO及RhD血型檢測、 抗體篩選及特異性鑒定, 用MPT法對夫婦ABO或RhD血型不合的孕婦血清進行IgG抗A(B)及抗D效價檢測, 對抗體效價異常者進行妊娠期干預治療, 有效地預防或減少了母嬰血型不合HDN的發生率。
1 對象和方法
1.1 檢測對象 妊娠4~6個月以上, 孕婦ABO血型為O型, 丈夫為A型、 B型或AB型(Rh血型孕婦為RhD陰性, 丈夫為RhD陽性, 同時檢測抗D抗體效價者15例), 共計986例, 其中首次妊娠者615例(62.37%), 多次妊娠者371例(37.63%), 年齡23~40歲, 均為我院優生優育保健門診、 生殖醫學中心就診及住院患者。
1.2 檢測試劑 抗A、 抗B及抗D血型mAb定型試劑血清由長春博德公司提供, 抗人球蛋白試劑和2?巰基乙醇(2?Me)由上海市輸血研究所提供, 凝聚胺試劑盒由(臺資)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ABO血型定型試劑紅細胞, 系3名獻血員新鮮紅細胞洗滌后混合使用, 由本科血型實驗室制備。
1.3 檢測方法 抽取夫婦靜脈血3~5 mL(不抗凝), 放37℃水浴中10 min, 離心分離血清與紅細胞, 用鹽水法檢測ABO及RhD血型(丈夫僅做ABO及RhD血型檢測); 用微柱凝膠法(MGT)對孕婦血清進行不規則抗體篩選, 抗體陽性者再進行特異性鑒定; 用MPT法對夫婦ABO及RhD血型不合的孕婦血清進行IgG抗A(B)及抗D抗體效價檢測。①傳統試管法: 取12×75 mm試管10支, 分別編號1~10, 每管加入生理鹽水2滴(0.2 mL), 經2?Me純化30 min的孕婦血清2滴加入第1管, 混勻后移出2滴轉至第2管, 以同樣操作稀釋至10管, 最后1管吸出2滴棄去。每管的稀釋度分別為1∶2、 1∶4、 1∶8、 1∶16~1∶1 024倍。于各管中分別加入洗滌后與被檢者血型相對應3%~5%的紅細胞懸液2滴, 置37℃水浴30 min后, 離心觀察結果。從未凝集管開始用生理鹽水洗滌3次, 吸凈管口鹽水, 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1滴, 離心觀察結果。②MPT法: 按上述操作倍稀釋加入紅細胞懸液1滴后, 每管加入低離子溶液0.7 mL, 再加凝聚胺溶液2滴, 離心棄去上清夜, 觀察有無凝集(若無凝集需重做), 再加入懸浮液2滴, 1 min后觀察結果, 凝集塊散開者為陰性, 凝集塊不散開者為陽性。孕婦血清中IgG抗A(B)抗體效價在1∶64以下者為正常, 在1∶64以上者為異常; 或夫婦RhD血型不合, 孕婦抗體篩選陽性, 或產生抗D抗體者判斷為異常。
2 結果
2.1 孕婦血清IgG抗體效價異常撿出率 檢測夫婦ABO血型不合孕婦血清抗體效價986例, 其中O型958例(97.2%), A型12例(1.2%), B型14例(1.4%)。在986例孕婦中檢出IgG抗A(B)抗體效價異常者528例(53.5%), 其中首次妊娠23~30歲者243例(39.5%)多次妊娠31~40歲者285例(76.8%)(表1)。表1 夫婦ABO血型不合孕婦IgG抗A(B)抗體效價異常撿出率
2.2 Rh免疫性抗D抗體撿出率 在986例孕婦中檢出RhD陰性15例(1.5%), 在15例RhD陰性孕婦中檢出抗D抗體11例(73%), 抗D效價≥1∶32者4例(36.4%), 抗D效價≥1∶64者5例(54.5%), 抗D效價≥1∶128者2例(18.2%)。
2.3 MPT法與傳統試管法對IgG抗A(B)抗體的撿出率 在986例夫婦血型不合的孕婦血清中, MPT法檢出抗A(B)抗體效價≥1∶64以上者528例(53.5%), 傳統試管法撿出512例(51.9%), 兩者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表2 傳統試管法與MPT法檢測IgG抗A(B)抗體效價的比較
3 討論
血型抗體可分為“天然抗體”和“免疫性抗體”。“免疫性抗體”通常是IgG型, 可以經過胎盤進入到胎兒血液循環引起HDN。ABO、 RhD血型引起的HDN是由于母親血液中存在與胎兒不相合的IgG性質血型抗體引起的同種被動免疫性疾病[1]。當孕婦血清中IgG抗A(B)抗體效價≥1∶64或RhD陰性孕婦血液中產生針對胎兒RhD抗原的抗D抗體時, 胎兒有受害的機會, 可能發生HDN。因此通常以IgG抗A(B)抗體效價≥1∶64作為臨界值, 孕婦血清中IgG抗A(B)抗體效價≥1∶128時, 提示嬰兒很可能受害, 孕婦血清中IgG抗A(B)抗體效價≥1∶512時, 胎兒幾乎100%的受害, 臨床上要進行預防性治療[2]。該病可引起流產、 死胎、 嚴重貧血、 膽紅素腦病、 智力低下等癥狀。有溶血病的新生兒如搶救不及時, 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后遺癥或引起死亡[3]。我院對孕婦為O型或RhD陰性, 丈夫為A、 B、 AB型或RhD陽性者, 在妊娠6個月時進行IgG抗體效價檢測, 凡抗體效價在1∶64以上即開始進行治療, 尤其對既往有不明原因流產、 死胎、 早產或生育黃疸患兒的孕產婦, 采取中藥、 維生素C、 能量合劑或人血丙種球蛋白等治療, 使孕婦體血液中抗體效價明顯降低, 有效地預防了宮內發育遲緩, 減少了流產或死胎的發生。對出生后有溶血現象的嬰兒及時給予藍光照射、 輸注白蛋白或血漿等治療, 新生兒的溶血癥狀明顯減輕。Rh血型抗體幾乎都是由輸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母嬰Rh血型不合的妊娠等同種免疫而產生, 本研究在15例RhD陰性孕婦血清中檢出抗D抗體11例(73%)。國內自1998年《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要求對受血者常規檢測RhD血型, RhD陰性患者輸注RhD陰性血液以來, 由輸血產生的免疫性抗D抗體已很少見, 多數是由于母嬰Rh血型不合的妊娠免疫而產生, 因此產前對夫婦進行RhD血型及其抗體檢測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對HDN的預防, 主要依賴于孕婦產前ABO、 RhD血型鑒定及其抗體效價檢測的血型血清學指標, 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妊娠期干預治療, 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減少HDN的發生率[3]。因此選擇一種靈敏快速、 操作簡便、 結果準確、 重復性好的IgG抗A(B)及抗D抗體效價檢測方法非常重要。以往常用的檢測IgG抗A(B)及抗D抗體效價的方法, 是傳統試管法, 操作繁瑣、 費時, 限制了該方法的推廣應用。MGT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免疫學檢測新技術, 具有自動化程度高, 結果能在一定時間內長期保存等優點[4]。但由于MGT法檢測的靈敏度較高, 若以傳統試管法的診斷標準判斷孕婦血清IgG抗A(B)效價檢測結果, 將會導致對病情的評估過高。MPT法是一種快速檢測免疫性IgG血型抗體的方法, 該方法大大縮短了抗原抗體的孵育時間, 既不需反復洗滌紅細胞, 又不需特殊儀器設備, 檢測成本比MGT法低, 而且倍比稀釋后不需轉移稀釋液的標本管, 直接在原試管中進行檢測, 操作方法簡便快速, 因此該方法能很快在血型血清學檢測中得到普及與推廣。我們以往的實驗結果[5]也證明, MPT法在檢測血型IgG抗體的靈敏度上與傳統試管法無明顯差異, 而且與MGT法也有高度的相關性。在應用MPT法檢測IgG抗A(B)或抗D抗體效價時, 要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加入試劑要搖勻并充分反應后離心, 觀察結果時必須輕微振搖細胞扣, 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肖星甫. 輸血技術手冊[M]. 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156-159.
[2] 張和平, 馮杏彬, 申 華. ABO血型抗體效價的檢測與母兒血型不合的療效觀察[J].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03, 11(2): 60-62.
[3] 雷紅霞, 牛 芳, 屠曉華, 等. 孕婦血型IgG抗體與新生兒溶血病關系研究[J]. 中國輸血雜志, 2004, 17(5): 344-345.
[4] 楊世明, 田 榆, 張勇萍, 等. 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試驗及其影響因素的探討[J].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07, 23(8): 780-781.
[5] 楊世明, 張勇萍, 杜潤家, 等. 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法檢測IgG抗體的實驗研究與應用[J].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 2007, 4(1): 21-24.ISSN1007-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