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主論壇在山東濟寧曲阜舉行。其間,業界專家圍繞“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文明向何處去”議題展開討論,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促進人類文明發展之道。
數字技術為人類文明賦能,人類文明為數字技術鑄魂。當今世界已進入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AI)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風險和挑戰,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兩千多年前,儒家思想在尼山生發傳播,圣賢的智慧化作豐沃的土壤涵養眾生。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發展方興未艾,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革遠超想象。綿延數千年的智慧,穿越歷史,在傳承創新中再次照亮人類文明的天空,并給出人類文明延續的時代答案。
新秩序加速而至,從中華文明中汲取發展智慧
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技術手段,應該尊重人類的尊嚴和價值。儒家思想和人工智能倫理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儒家思想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道德規范和社會秩序,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倫理所關注的問題。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維為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如何回應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挑戰,他認為可以從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中汲取智慧。張維為強調,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努力,才能讓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類。
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副司長沈健表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不是一家之言,也不是幾個國家商量著辦就能解決的,需要各國共同參與。各國應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堅持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推動健全各方參與協同共治的人工智能治理機制。
人工智能加速變革,與其相關的倫理規范、風險框架以及治理理念和模式的探索被廣泛關注,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正在成為世界共識。
新技術加速普及,產業革命引領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如何更好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能否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
微博首席運營官、新浪移動首席執行官、新浪AI媒體研究院院長王巍表示,每輪信息技術的變革,媒體是非常關鍵的應用場景,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機遇更是大于挑戰。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將幫助內容生產主體以較低的成本自動完成創作,快速高效地生產出更貼合其行為習慣、語氣語調、又緊貼熱點的內容。
“人工智能可以賦能提高生產力,讓人類有更多時間去創造、去思考、去帶來全新的東西。”印象筆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唐毅說,人工智能行業已經產生了標注師崗位,在不遠期的將來,也會產生新的高質量工作,這些都是積極現象。
“科學向善,AI也是向善的,人工智能對人類的進步有很大貢獻。”在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范建平看來,AI大模型無所不知,使得“知識淵博”不再是人類的重要技能,但有一種能力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技術永遠不可能擁有的,那就是自主創新、自主思考并解決未知科學問題的能力。
新機遇亦是挑戰,文明形態轉型重構
每一次巨大的創新都會對舊的技術和生產體系產生極大的沖擊,重塑甚至顛覆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如何促進人類數字文明進程發展?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張維為說,延續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并實現國家的現代化轉型,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華文明具有守正創新、擁抱新事物的傳統。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需要中華文明所擅長的協商、民主,國際社會確實有太多的技術問題、倫理問題、法律問題等等,亟需共同商量、民主協商,才能真正進行管控和找到解決的方法。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總裁范建平認為,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涉及跨國、跨文化,其終端產品進入一個國家,要符合當地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規范、法律制度。因此,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更要推動交流、互鑒、包容,推動在人工智能在倫理規則層面達成更多共識,由此在全球市場實現更大程度流通。
尼山,孔子的誕生地、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相約尼山,共話數字文明發展方向,就是要探索人工智能將以何種形式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推動各方在數字時代更好挖掘歷史文化時代價值,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開辟新道路,共同推動人類文明事業發展進步。
數字文明尼山對話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山東省人民政府承辦,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濟寧市人民政府協辦,于6月25日至27日在山東濟寧曲阜召開。作為國際組織成立后首次舉辦的專題性活動,對話以“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為主題,聚互聯網界之智,謀數字文明之治。
許多人工智能研究人員認為,未來,超級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可能導致人類滅絕。不過,對于這種風險,存在廣泛的分歧和不確定性。這些發現來自對2700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的調查,他們最近在6個頂級人工智能會議上發表......
2024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9日開幕,人工智能技術及相關應用是今年展會最大的熱點。據展會主辦方美國消費技術協會介紹,將有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家企業參加為期4天的展會。其中,除佳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人工智能日益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落地,極大改變了既......
如今,隨著互聯網及數字技術的普及,從生活繳費、看病就醫,到交通出行、用餐娛樂,智能化操作成為絕大多數生活場景的“標配”。然而,越來越數字化的生活,卻給一些老年人帶來不少煩惱,甚至成為難以逾越的“數字鴻......
近日,科技部監督司發布《負責任研究行為規范指引(2023)》。《指引》共11個部分,覆蓋了科研活動的主要方面和重點環節,針對科研人員、科研單位、科研資助機構、科技類社團、學術期刊等不同主體,提出了開展......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已是新的一年,那些舊歲未完成的夢想又將翻開新章。去年底英國《自然》雜志刊文預測的2024年十大科學進展中,人工智能的進步和ChatGPT人工智能占據前兩位。人工智能的發展,在過去......
12月26日,由京能集團主辦的“浮點時代·京能智算”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上莊)發布儀式在京舉辦,宣告由京能集團承建和運營的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上莊)正式上線。中科曙光是該算力平臺的項目建設......
近日,BOE(京東方)顯示工業大模型正式發布,該大模型在原有的AIoT技術底座基礎之上,深度融合BOE(京東方)半導體顯示行業知識與經驗,旨在向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制造執行、管理服務等顯示制造核心場景......
今年3月ChatGPT-4上線以來,國內科技龍頭企業密集推出人工智能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阿里云“通義千問”、華為“盤古”、360“智腦”、昆侖萬維“天工”、京東“靈犀”、科大訊飛“星火”、騰訊“......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地層古生物大數據中心研究員徐洪河,聯合天津大學副教授牛志彬等,基于筆石化石多模態數據集以及深度學習殘差網絡算法,在筆石化石智能識別領域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