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的成像研究和設計,是以人眼可見光光線(人們常說的:可見光)的物理現象為基礎進行的。光學顯微鏡的分辨力受可見光波長的限制,質量較好的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約為0.2μm。小于光波波長的物體因衍射而不能成像。
為了觀察到更細微的物體和結構,科學家采用更短波長的電子射線來代替光波,設計出了電子顯微鏡。電子微粒高速運動時,其行為類似光波的傳播過程。
掃描隧道顯微鏡,利用加電壓的納米級近距離物體放電現象,采用電子放大技術,描畫物體精細表明結構,從而達到放大顯示物體形貌的“顯微鏡”效果,揭示尺寸接近原子、分子大小的微觀世界。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和曼徹斯特大學建立了新的聯合設施——散射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該設施位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能夠在寬溫度范圍內為產業界提供納米級、非接觸、非破壞性近紅外和可見光......
永新光學11月13日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的光刻鏡頭可應用于PCB光刻設備。此外,公司生產的光學顯微鏡及光學元組件可用于光通訊、半導體晶圓及集成電路的檢測等領域。永新光學: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成......
光學顯微鏡(英文OpticalMicroscope,簡寫OM)是利用光學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以供人們提取微細結構信息的光學儀器。普通光學顯微鏡是看不到1納米的。在生物學中的應用來......
顯微鏡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鏡的分辨力來決定的,而物鏡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數值孔徑和照明光線的波長決定的。當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線均勻地透過標本的明視照明法)時,顯微鏡的分辨距離為d=0.61λ/NA式......
2019年8月28日-8月29日,全程網絡直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而科技創新則是創新戰略的第一要務,是實現“兩個十五年的重中之重”。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在......
表面波光學顯微鏡主要用于研究表面或界面處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樣品表面或界面處的行為特征。目前常用的表面波光學顯微鏡是利用金屬(通常為金或銀)薄膜負載的表面等離子體波(SurfacePlasmons,S......
驗收會現場12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制”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制能......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研究員介紹項目研制情況。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科研人員操作研成成功的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科研人員介紹研制成功的雙光子-STED顯微鏡。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科研人員展示......
金相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存在很大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光源不同:金相顯微鏡采用可見光作為光源,掃描電鏡采用電子束作為光源成像。二、原理不同:金相顯微鏡利用幾何光學成像原理進行成像,掃描電鏡利用高......
金相顯微鏡(metallurgicalmicroscope)是用入射照明來觀察金屬試樣表面(金相組織)的顯微鏡,它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制成的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