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4-03 15:26 原文鏈接: 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建設進展情況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向媒體通報了2018年3月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建設進展情況。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要求,深化環境質量監測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各地各部門按照國家水站建設工作有關要求,扎實推進水站建設工作。特別是自2018年2月27日全國水質自動站建設推進視頻會議后,部分省、市政府領導親自部署安排,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推進水站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但在水站建設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一、總體進展情況

      全國205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站由國家和地方共建,國家負責新建水站儀器設備配置;地方負責新建水站站房和采水系統建設,并對地方投資建設的水站進行儀器設備填平補齊和系統功能更新。其中,需地方新建水站959個,需地方進行填平補齊儀器設備和更新系統功能的已建水站530個。

      (一)新建水站進展情況

      截至2018年3月29日,959個需地方新建的水站中,958個已落實經費,占99.9%,較上月提高21.4個百分點;935個完成征(租)地,占97.5%,較上月提高36.6個百分點;837個實現“四通一平”,占87.3%,較上月提高40.7個百分點;591個已開工建設(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等地和陜西的個別地區仍處封凍期暫無法施工),占61.6%,較上月提高53.7個百分點(詳見附表1)。

      按照國家水站建設工作進度要求,2018年3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新建水站資金落實、征(租)地和“四通一平”。從調度情況來看,重慶、江西、廣東、寧夏、上海等5個省(區、市)已全面落實水站建設經費,完成征(租)地、“四通一平”等工作,水站開工率在全國率先達到100%,進展較快。甘肅、河南、福建、湖北、四川、天津、北京、遼寧、青海等9個省(市),按既定時間要求,完成了征(租)地、“四通一平”等工作,進展情況較好。

      河北、吉林、江蘇、黑龍江、安徽、內蒙古、陜西、山西、廣西、云南、貴州、海南、浙江、山東、湖南等15個省(區)仍有24個水站未完成征(租)地,122個水站未實現“四通一平”,工作進度滯后;特別是吉林省松原市至今仍有1個斷面尚未落實建設資金,工作進度嚴重滯后(詳見附表2)。

      (二)已建水站進展情況

      530個地方投資的已(在)建水站中,已落實儀器設備填平補齊和水站系統功能更新經費的占74.5%,較上月提高28.5個百分點(詳見附表1)。

      二、典型做法

      甘肅、江西、天津、寧夏、云南等地高度重視水站建設工作。甘肅省政府李斌副省長帶隊,連續兩周現場調研水站建設工作,現場辦公,親自協調水站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江西省政府李利副省長親自協調水站建設用地、資金等問題,并現場調研推進水站建設工作。天津市孫文魁副市長組織召開水站建設推進工作會,強力推進水站建設工作。寧夏回族自治區將水站建設列入2018年污染治理重點任務,自治區常委、副主席馬順清向各地市現場交辦任務,要求按照國家統一要求,扎實推進水站建設工作,確保4月底前全部完成水站建設任務。

      廣東、寧夏、湖北、遼寧等地環境保護廳主動與省級水利、國土、交通、林業、海事等部門溝通,協調各相關部門為水站建設審批開通“綠色通道”,大幅簡化了審批流程,有效壓縮審批時長,為水站建設如期完成提供堅實保障。福建、河南、北京、黑龍江、陜西等地由環境保護廳(局)分管領導帶隊,到建設進度相對滯后的地區進行督導,實地查看水站建設情況,現場約談所在地政府分管領導,進一步壓實各地市水站建設實施主體責任。重慶、四川、湖南、云南、貴州等地環境保護廳(局)實行分片包干機制,成立工作組赴各地市現場督辦水站建設工作,定期通報進展,層層傳導責任壓力,加快建設進度。

      各地市政府高度重視,大部分地市由政府分管領導帶隊,開展水站建設督導工作,并組織當地環保、國土、水利等部門和各縣區政府,現場協調推進水站征(租)地、“四通一平”、站房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壓茬推進,加快水站建設進度。

      各地市積極創新工作方法,福建省廈門市、龍巖市采用地方國有投資發展公司代建的形式,做到“超常規、不違規”,加快站房建設進度。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柳州市等地采用“以租代征、租建并舉”的方式,租用地方政府、部門符合條件的房屋作為水站站房,保障水站建設進度。巢湖管理局將環巢湖的4個水站列入綠色通道項目,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三、存在問題

      (一)部分地方工作進度遲緩,未按要求完成3月份工作任務。主要有:河北省廊坊市等8個城市還有3個水站未完成征(租)地、26個水站未完成“四通一平”;吉林省吉林市等7個地方還有10個水站未完成征(租)地、14個水站未完成“四通一平”;江蘇省鹽城市等7個城市還有4個水站未完成征(租)地、15個水站未完成“四通一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等7個城市還有1個水站未完成征(租)地、18個水站未完成“四通一平”;安徽省六安市等6個城市還有15個水站未完成“四通一平”;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等6個城市還有1個水站未完成征(租)地、10個水站未完成“四通一平”。

      (二)部分地方水站開工比例偏低,存在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風險。除了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等地和陜西的個別地區仍處封凍期暫無法施工外,還有部分地方水站開工率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有:陜西省34個水站還有32個未開工,河北省46個水站還有41個未開工,海南省27個水站還有22個未開工,北京市9個水站還有7個未開工,山東省15個水站還有11個未開工,天津市16個水站還有10個未開工,廣西壯族自治區32個水站還有19個未開工,安徽省67個水站還有29個未開工。

      (三)部分地方已建水站儀器設備填平補齊和系統功能更新進展緩慢。河南、上海、浙江、廣西、山西、廣東等6個省(區、市)的儀器設備填平補齊和系統功能更新資金尚未落實到位。

      (四)部分國家投資需地方新建的水站建設進度嚴重滯后。按照《關于印發2015年國家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新建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環辦函〔2015〕1730號)安排,由國家投資在各地新建58個水站,要求2017年12月底前全面建成。但截至目前,仍有部分水站建設進展嚴重滯后,還處于站房建設階段,個別水站甚至至今仍未開工建設。主要是6個省份的14個水站: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海市、桂林市、南寧市各1個,黑龍江省東寧市、鶴崗市、五大連池市各1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2個,遼寧省沈陽市、鐵嶺市各1個,吉林省松原市、白城市各1個,江蘇省南京市1個(詳見附表3)。

      四、工作要求

      2018年7月底是水站建設的最后期限,時間緊、任務重,各地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查找短板、狠抓落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水站建設任務。

      (一)強化組織領導。水站建設是落實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是實現水質預警、及時防范水污染風險的重要手段。各地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站位,從生態環境體制改革大局出發,充分認識水站建設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抓好水站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主動作為,勇于擔當,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全力以赴推進水站建設工作。

      (二)加強工作協調。各地要結合本地工作實際,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和具體責任人,創新方法、克難攻堅,強力推進水站建設。特別是進度滯后、問題較多的地方,要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情況,爭取支持,盡快破解制約本地水站建設的困難和問題,盡快迎頭趕上。

      (三)加快工作進度。新建水站2018年4月底前要完成站房主體工程建設,5月底前要完成站房內部布局、輔助設施建設。北方部分地區可適當順延,但必須于6月20日前完成建設,不能影響運維交接進度。已建水站4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水站儀器設備更新和填平補齊,5月底前要實現統一聯網。7月底前,全部水站都要實現聯網運行并完成上收。各地要對照國家目標找差距,對照先進地區找差距,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快推進水站建設。同時,要強化質量意識,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水站建設任務。

      下一步,我部將建立調度通報制度,每兩周公開各地進展情況,對進度滯后的省份開展現場督查,確保水站建設任務按時保質完成。

    相關文章

    我國地表水微塑料豐度呈降態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正高級工程師高博、徐東昱團隊合作,基于全國范圍內重要湖庫水體中微塑料的大量實測研究,發現中國地表水中微塑料豐度賦存態勢自2016年至2022年呈......

    3.4億環境監測項目中標揭曉,1837個地表水站大采購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為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政策,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監測結果還可以作為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的......

    本世紀末地表水污染或影響55億人

    《自然·水》最新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億人。研究結果指出,到本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將成為全球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被認為會影響今后幾......

    生態環境部:13月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9.1%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態環境部23日公布2023年1—3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1-3月,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1%,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6%,......

    美發射衛星?詳細追蹤地表水

    據《自然》報道,美國東部時間12月16日,耗資12億美元的“地表水和海洋地形”觀測(SWOT)項目衛星發射升空。從海洋旋渦到數以百萬計的湖泊河流,該衛星將對地球地表水進行前所未有的觀察,為氣候科學家提......

    涉及地表水和土壤這兩項新污染物監測標準發布

    近日,生態環境部已批準《水質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的測定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HJ1242—2022,以下簡稱“水質標準”)《土壤和沉積物20種多溴聯苯的測定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HJ1......

    生態環境部等14家單位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

    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法、最高檢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個相關部門共14家單位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涉及地表水和土壤!兩項新污染物監測標準發布

    近日,生態環境部已批準《水質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的測定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HJ1242—2022,以下簡稱“水質標準”)《土壤和沉積物20種多溴聯苯的測定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HJ1......

    多源遙感數據地表水體動態監測新進展

    精密測量院環境與災害監測評估研究團隊聯合英國諾丁漢大學,在多源遙感數據地表水體動態監測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在遙感著名學術期刊《環境遙感》(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

    水生態采測分離數據審核和評價培訓班(二期)順利舉辦

    為提高地表水采測分離數據審核、評價和水生態監測技術水平,按照《生態環境部2021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承辦的2021年國家網地表水(水生態)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