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也揭曉,其中“食品、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新技術和融合技術的開發”等多項分析領域獲得獎項:
食品、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項目獲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由江蘇大學完成的“食品、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新技術和融合技術的開發”項目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據了解,這是江蘇大學繼去年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之后實現的又一突破
據江大趙杰文教授介紹,此次獲獎的項目主要在三個方面有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食品氣味無損檢測方法,開發的“農產品氣味的圖像化識別系統”是全球首臺氣味圖像化識別系統,能夠將食品氣味轉化為圖像進行識別,使“聞”氣味變為“看”氣味;針對不同對象,解決了食品無損檢測中信息的更全面獲取問題,使檢測指標更多,并發明了國內外首創的視覺信息全面獲取的蘋果在線檢測裝置等;在拓展應用對象方面,所發明的計算機視覺軟膠囊分選機、小型水果自動分選機等,也均為國內外首創。
這一項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申請發明專利16項,這一項目的實施使我國食品農產品無損檢測的科研水平、技術水平總體達到國際先進,部分項目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一成果提升了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直接促進了農產品產后處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其多項成果得到轉化應用,僅其中7家單位的數據顯示,新增利潤1.5億多元,應用前景廣闊。
茶葉功能成分提制新技術及產業化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向社會公示了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國家技術發明獎評審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的建議授獎項目,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主持完成的“茶葉功能成分提制新技術及產業化”(通用項目第57項)項目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相關鏈接:劉仲華簡介
劉仲華(右)在研究茶葉深加工技術
劉仲華,現任湖南農業大學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天然產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南農業大學天然產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茶博士點領銜博士導師。
劉仲華1985年畢業于湖南農學院并留校任教。他長期從事制茶理論與技術、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等的教學、科研與開發,先后主持和參加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級成果獎7項,有4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10年來,在茶葉及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與開發領域,他利用高科技提取茶葉有效成分,變廢為寶,以中低檔茶葉為原料,經過提取、濃縮、分離、純化等工序,先后研究開發了兒茶素、茶氨酸、茶黃素、花青素等10余種茶葉功能成分及羅漢果苷、紅景天素、白藜蘆醇、淫羊藿苷等100多種在國際市場上流行的天然產品,并已出口美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增產值10億多元,新增利稅3億多元。通過深加工的拉動作用,如今,中低檔茶葉不僅不再滯銷,而且還出現價格回升勢頭,茶農的經濟效益也提高了20%以上。
劉仲華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重大成果。以其研究成果為基礎創辦的湖南金農生物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銷售規模過億元的外向型天然產品高科技企業,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盛譽。他還積極投身于科技成果的全國性推廣,目前,其研究成果和技術已輻射到湖南、湖北、廣東、四川、云南等10多個省的20余家茶葉深加工企業和30多家植物提取物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多億元,有效地提高了我國的茶葉產業和植物提取物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生豬主要違禁藥物殘留免疫試紙快速檢測技術
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河南省動物免疫學重點實驗室、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百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完成人:張改平,鄧瑞廣,楊艷艷,李學伍,王自良,王選年,王愛萍,肖治軍,楊繼飛,邢廣旭
附簡介:河南科技學院是河南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地處中原名城新鄉市,始建于1949年,先后經歷了平原農學院、百泉農業學校、新專農學院、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歷史時期。在全國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中,學校被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自1978年以來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
相關鏈接:張改平簡介
張改平,1960年12月生于河南,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1989年,張改平被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派到英國謝費爾德大學留學,學習生物技術。短短的十個月,他就獲得了英國農業與食品委員會的博士獎學金,并準備在英國哈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然而,當得知他當時任職的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需要他回國任教時,他毫不猶豫地回國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
時隔一年,張改平再度應邀赴英留學,并在他所從事的生物技術領域里取得了大量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其中應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現代免疫學高新技術創立的親和分子克隆系統,被國外專家譽為“中國人的發明”,在國際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贊譽。
1994年10月張改平圓滿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再次謝絕英國同行的真誠挽留,回到了祖國,開始了自己的漫漫創業之路。
張改平把回國后的第一個研究課題確定在畜禽傳染病的防治上,他認為及時準確地檢測、診斷傳染病是遏制畜禽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手段之一。為此,張改平創立了一個快速診斷技術研究平臺,研制出了系統的畜禽疫病快速診斷技術,被同行譽為“動物疫病快速檢測的革命”。
在基礎研究領域,張改平首次發現牛Ig-GFc受體是由四類分子而不是三類分子構成,并克隆了其基因序列,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由于成果豐碩,2001年,張改平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他馬上開始了在免疫識別領域的新探索。他以自己淵博的免疫學知識和銳利的科學眼光,發現傳統的疫苗免疫過程大大消耗了動物機體的免疫資源,從激發機體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識別基礎出發,探索動物重大疫病B細胞抗原的變異規律,這對新型疫苗的設計和免疫評價體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2002年,張改平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又開始了在雙RNA病毒受體領域的探索,這一研究旨在闡明機體細胞對病毒的識別規律,為阻斷病毒感染機體提供理論基礎,對人和動物的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因工作業績突出,張改平被評為國家級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996年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目錄
二 等 獎
序號 |
編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推薦單位 |
1 |
Z-103-2-02 |
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結構、性能及其應用探索研究 |
李亞棟(清華大學), |
北京市 |
2 |
Z-103-2-04 |
新型規則納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 |
裘式綸(吉林大學), |
教育部 |
3 |
Z-104-2-03 |
生命與環境協調演化中的生物地質學研究 |
殷鴻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教育部 |
4 |
Z-104-2-04 |
中國濕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CH4和N2O)排放規律研究 |
蔡祖聰(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5 |
Z-104-2-05 |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 |
施雅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6 |
Z-105-2-03 |
抗生素代謝工程的基礎研究 |
鄧子新(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市 |
7 |
Z-105-2-04 |
血糖調節相關的調控型分泌的分子機理研究 |
徐濤(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8 |
Z-108-2-02 |
用于納電子材料的碳納米管控制生長、加工組裝及器件基礎 |
劉忠范(北京大學), |
教育部 |
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目錄
二 等 獎
序號 |
編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推薦單位 |
1 |
J-201-2-01 |
黑色食品作物種質資源研究與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利用 |
張名位,賴來展,李寶健,池建偉,孫 玲,彭仲明,吳升華,張瑞芬,徐志宏,陸振猷 |
廣東省 |
2 |
J-201-2-02 |
廣適多抗高產穩產冬小麥新品種邯6172 |
馬永安,陳冬梅,宋玉田,周進寶,劉保華,周 瑾,吳智泉,宋香武,紀 軍,張長生 |
河北省 |
3 |
J-203-2-06 |
生豬主要違禁藥物殘留免疫試紙快速檢測技術 |
張改平,鄧瑞廣,楊艷艷,李學伍,王自良,王選年,王愛萍,肖治軍,楊繼飛,邢廣旭 |
河南省 |
4 |
J-213-2-06 |
原位晶化型重油高效轉化催化裂化催化劑及其工程化成套技術 |
高雄厚,劉宏海,秦 松,趙旭濤,毛學文,張永明,王寶杰,何 貞,范亞威,林松柏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5 |
J-213-2-07 |
FCC干氣制乙苯氣相烷基化與液相烷基轉移組合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
徐龍伢,郭 奇,李淑紅,王清遐,劉盛林,陳福存,朱向學,曾 蓬,江 勇,張仲利 |
中國科學院 |
6 |
J-214-2-01 |
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鋰離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制造技術 |
李新海,王志興,郭華軍,彭文杰,張殿浩,趙豐剛,胡啟陽,曾毓群,馮蘇寧,張云河 |
湖南省 |
7 |
J-214-2-02 |
納米硅復合薄膜的快速沉積及節能鍍膜玻璃產業化關鍵技術 |
韓高榮,杜丕一,宋晨路,翁文劍,楊 輝,沈 鴿,張溪文,趙高凌,徐 剛,劉 涌 |
浙江省 |
8 |
J-215-2-02 |
納米晶軟磁合金及制品應用開發 |
周少雄,盧志超,李德仁,王六一,李俊義,劉宗濱,丁力棟,韓偉,張志英,張宏浩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
10 |
J-211-2-02 |
茶葉功能成分提制新技術及產業化 |
劉仲華,施兆鵬,黃建安,盧向陽,林親錄,朱 旗,張 盛,龔雨順,肖文軍,何小解 |
湖南省 |
11 |
J-219-2-01 |
90納米-65納米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大生產關鍵技術研究 |
王陽元,吳漢明,康晉鋒,嚴曉浪,郝 躍,徐秋霞,高大為,史 崢,田立林,王 漪 |
教育部 |
相關報道:
液質妙手來自何方?妙手來自于安捷倫出色的用戶們。安捷倫推出液質妙手系列第一集——博萊克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簡稱博萊克)的科研試劑盒。關于代謝組學這盤棋…她這么說:“目前對于分析化學的碩士研究生來說,......
近日,北京堯景基因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堯景基因)研發的基于GlyExo-Capture技術(異常糖鏈捕獲細胞外囊泡)的肝癌檢測試劑盒成功獲得注冊檢驗報告。該試劑盒使用堯景基因國際領先、擁有自主知識......
2022年06月24日,重慶市公布了渝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儀器設備采購采購合同,花費164.5萬元采購了一臺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聯用儀,中標單位為建發(成都)有限公司,其公告詳情如下:項目編號:2......
第十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九個學部及港澳臺地區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從340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了進入理事會終評的39位候選人,根據《光華工程科技獎管理細則》規定,現予以公布,歡迎......
PerkinElmer,Inc.是一家致力于為更健康的世界而創新的全球領導者,今天宣布推出兩款即用型HTRF?和AlphaLISA?免洗檢測試劑盒,旨在在生物制藥制造過程中快速輕松地檢測和量化CHOH......
MPBiomedicals的分子生物學團隊,在樣品制備和核酸純化解決方案的研發方面擁有二十多年的經驗,宣布推出兩款新的用于從動植物組織中分離總RNA的試劑盒,培養的細胞和細菌,以及一套從同一樣本中同時......
3月25日上午,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成都舉行,隆重表彰為四川省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會上公布了2021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胡思得院士獲2021年度四川省科學......
“我們將對3類科技獎的獎勵對象放寬國籍限制。”25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孫俊青在《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下稱《獎勵辦法》)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如是說。新修訂的《獎勵辦法》經2021年12月2......
自3月初以來,國內新冠疫情經歷了一輪“倒春寒”,短期內出現大量病例。為遏制病毒傳播,多地已啟動大規模核酸篩查,而面對突然激增的登記量和采樣量,醫療機構的核酸檢測能力及效率正面臨嚴峻挑戰。3月17日,隨......
作為世界上兩大農產品主要出口國,俄烏沖突持續,給國際糧食市場帶來了“颶風”,也讓多國人民直面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3月7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連續合約上漲7%至每蒲式耳12.94美元。此后,小麥期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