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合眾國際社、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當地時間2月22日,美國一架小型飛機在阿肯色州的機場墜毀,機上5人全部遇難。這架飛機原計劃飛往俄亥俄州,機上5人均為環境顧問。
遇難人員均為環境相關人員 事故原因正在調查
救援車輛前往墜毀現場(視頻截圖)圖源:海外網
當地時間2月20日,俄亥俄州克利夫蘭郊區的一所金屬工廠發生爆炸,爆炸威力非常強,導致已經熔化的金屬片飛濺,四周的建筑物均遭到破壞,同時還導致至少13人受傷,1人死亡。
事故發生之后,CTEH公司派了5名員工,乘坐雙引擎Beech BE20飛機飛往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調查事故發生原因和事故情況。但是飛機在小石城機場以南約一英里的3M工廠附近的3M路旁的一片樹林中墜毀,5人全部遇難。
據美國環保署官網的信息,這家CTEH公司正是俄亥俄州危化品脫軌列車運營方,諾福克南方公司的一個服務承包商,當時也參與了該事故的環境評估工作,曾負責數據管理但美國先驅日報,在2月19日的一篇報道當中指出,該公司存在未企業刻意淡化環境災害的問題和爭議,甚至扒出了黑歷史。
警方說,這架飛機墜毀時正在飛離小石城克林頓國家機場,墜毀地點距離機場1.6公里。飛機計劃飛往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以應對當地金屬制造廠發生的爆炸事故。飛機上每個人包括飛行員在內,都在毒理學和環境健康部門工作。
目擊者說,飛機墜毀后發生了爆炸并起火,現場冒出黑煙。阿肯色州氣象人員帕特·沃克說,飛機墜毀時,機場周圍出現了強烈的陣風。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一連串雷暴正在侵襲事故發生地區,風速達到每小時64公里。警方表示,他們正在調查是否是天氣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美國接連發生安全事故 陰謀論甚囂塵上
最近美國接連發生了好幾起火車脫軌,有毒物質泄漏,工廠爆炸事件等,安全隱患非常嚴重。
正逢此背景下,前去俄亥俄州參與相關調查的調查人員全部墜機身亡,白宮方面卻又再次失聲,確實很難讓人不懷疑,其中是否有不為人知的隱秘內幕。一時間,美國輿論場陰謀論甚囂塵上,許多網友認為,這是有人在故意阻攔專家的調查。
還有網民舉例分析,當年的愛潑斯坦能在獄警每15分鐘的一次檢查下,特別牢房的待遇下都能“自殺”;特朗普查五角大樓的賬,派往阿富汗的審計人員乘坐的飛機也能無故墜機,說明了這不是偶然事件,如此巧合的背后可能有不為人知的陰謀。
特朗普訪問“毒列車”事發地,抨擊拜登政府“冷漠和背叛”
據參考消息援引美國《國會山報》報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月22日到達 “毒列車”事件發生地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并發表講話。他在講話中指責拜登政府在應對該事件方面上表現出“冷漠和背叛”。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紐約郵報》報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2日抵達 “毒列車”事件發生地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該媒體注意到,在當地民眾擔心“毒列車”事件污染了空氣和飲用水供應的情況下,特朗普帶來了13托盤共14000瓶“特朗普牌礦泉水”。
報道說,在距“毒列車”事件現場大約半英里(約800米)的一個消防機構,特朗普告訴民眾,“我們帶來了數千瓶水——特朗普牌水……我們將它們裝上卡車,我們將它們帶上飛機……你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足夠的水”。
報道稱,特朗普還承諾會向當地民眾提供食品和清潔用品,并告訴民眾,“你們沒有被遺忘”。“我們與你們站在一起……我們為你們祈禱。”特朗普說。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于一個拼寫錯誤,數百萬封與美國軍方相關的電子郵件被發送到西非國家馬里。這一情況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一位荷蘭企業家曾多次試圖警告美國政府,但沒有得到重視。這位企業家名叫約翰內斯?......
美國地質調查局本周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近一半的自來水中含有至少一類有毒的合成有機氟化物。報告提到,美國地質調查局采集了716個地點的樣本,其中45%的樣本合成有機氟化物含量超標,城市的污染問題......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4日刊發題為《美國政府自己創造“反美聯盟”》的文章,作者為美國資深記者、評論員彼得·貝納特。全文摘編如下:美國的敵人正在聯合起來。用新美國安全中心最近的說......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特·萊德(PatRyder)6月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表示,根據現在的評估,數月前被美軍擊落的一艘中國無人飛艇“在飛越美國期間沒有收集情報”。在重申美方曾采取措施減弱飛艇“潛在的情......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變異情況不斷變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也在不斷發展,并出現多波小的疫情。(美國新冠疫情的變化)2023年6月23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在周報中首次報告了再次感......
自21世紀以來,中國科研的進步有目共睹。尤其是中國論文數量的爆炸性增長,成為了中國學界近年來最顯著的成就之一。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學界似乎“不愿意”引用中國論文。這一現象的成因尚待深究,但它無疑......
據路透社報道,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氣候預測中心8日公布的報告,經歷近三年的拉尼娜現象后,厄爾尼諾現象卷土重來,并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引發極端天氣。報告稱,“五月,隨著赤道太平洋海面溫......
6月1日,大約150名研究人員聚集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慶祝他們向美國聯邦勞工關系管理局(FLRA)提交了工會請愿書,他們希望最終能得到美國政府和NIH的正式承認。NIH的動員正值美國各地學......
據最新消息,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針對一家技術企業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聊天機器人等人工智能(AI)工具可提升技術支持員工平均14%的勞動生產率。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5日報道,......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由臨時主任領導已有較長時間,據《科學》雜志報道,總統拜登已經任命MonicaBertagnolli為該機構的負責人,將她從NIH下屬的國家癌癥研究所(NCI)負責人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