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了優化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科技創新為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任務,特別指出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在國家戰略布局的刺激下,新能源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涉及能源科技的上市公司凸顯投資機會。
此次國務院《計劃》的出臺其實并不偶然,縱觀中國經濟的20年高速發展讓全世界矚目,但一直伴生的能源安全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是最棘手的兩大瓶頸問題。
追根溯源,我國能源消耗結構當中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高,是以上兩大瓶頸的根源所在,石油對進口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同時隨著經濟增長,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未來的一個經濟周期改變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可預期能從根源上緩解或者徹底解決兩大“痼疾”。《計劃》明確的將能源科技創新作為未來我國解決能源安全和環境污染兩大問題的方向,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戰略舉措。
對我國新能源行業來講,這已經是11月以來的第三次國家級利好消息,此前,11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專項規劃,11月13日中美兩國發布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的聯合聲明,短期內的持續加溫,突出了該行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國家扶植發展的決心,將對這一領域的發展產生強力的推動作用。
再來看具體內容,國務院《計劃》中,強調了重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特別指出要樹立科技決定能源未來、科技創造未來能源的理念,堅持追趕與跨越并重,加強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依托重大工程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建設能源科技強國,能源科技總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市場某專業人士認為,此次重點提及的能源科技創新,應解讀為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材料、新技術創新,意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例如,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間接利用,但生物質的綜合利用卻有待于不斷開發各種新的轉化技術,這方面的科技創新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生物質發電為例,專業人士認為影響生物質行業發展的關鍵是上游的原料采購管理和發電設備影響的能源轉化效率。其中生物質發電項目盈利需要三個重要條件。一是高效的鍋爐和上料設備,二是合理的項目布點、規模化的原料供應模式,三是科學的運行管理。目前,國內不同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年利用小時數從1000小時到7500小時不等,先進的設備甚至年運行8400小時以上,而采用效率高、穩定的生物質鍋爐及其成套設備的項目僅為20%,提升空間巨大,急需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發展。
《計劃》中確立了9個重點創新領域。明確了20個重點創新方向,涉及眾多上市公司。按照目前資本市場上有跡可循的維度去整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以及頁巖氣是持續受關注的新能源細分領域,而這些領域的龍頭企業也是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前面的優秀公司。
隨著國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國內有望在清潔能源領域興起科技創新之風,而在科技創新之路上已經走在前面的優秀上市公司,無疑會具有先發優勢,對于資本市場而言,這些公司也無疑具有更大的增長潛力。
關于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領域項目擬立項項目公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等文件要求,現將......
“科技創新是人類共同應對風險挑戰、促進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力量。”9月10日,習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創新論壇致賀信,在會場內外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當前科技創新之于人類和平和發......
2023年9月6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黑龍江進行考察。這次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詞匯——“新質生產力”。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
9月3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浙江省科技廳發布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內容如下: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級科創平臺,......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提到,要吸引外資研發中心在京落地集聚,根據其在引入國際創新資源、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評估結果,給予最高不......
8月4日,2023未來科學城技術成果推介大會暨首屆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會召開。大會發布了《2023北京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環保、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核能核電、綠色冶金、大飛機、新材料等重點......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提升“雙碳”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當前,需要不斷塑造科技助力“雙碳”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有效......
“碳惠氫能-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項目啟動發布會”3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召開。今年4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該方法學由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事務中心和北......
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以下簡稱國際大科學計劃)是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也是世界科技強國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升本國創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有重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