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提出了一種新的銫-金-碘變體鈣鈦礦材料,以克服鈣鈦礦結構的穩定性和毒性問題。
全太陽能電池器件結構示意圖以及Cs2Au2I6“混合價”鈣鈦礦。圖片來源:韓國科學技術院。
韓國科學技術院的一個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的鈣鈦礦材料——Cs2Au2I6,它能夠作為高效無鉛薄膜光伏器件的潛在活性材料。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材料將為克服以前已知的鈣鈦礦局限性,包括解決原有材料的穩定性和毒性問題。
作為下一代高效率光伏電池的候選材料,鈣鈦礦光伏電池具有22%的最大光轉換效率,可與高性能晶體硅光伏電池相媲美。另外,這種材料能夠在低溫下制造基于鈣鈦礦的電池,從而大大降低成本。但是,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常規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表現出較低的穩定性,最終降低了它們的性能使其不適合繼續使用。而且,這種材料的鉛含量過高使其對環境有害。
僅由無機物組成
由韓國科學技術院化學系的Hyungjun Kim教授和電氣工程學院的Min Seok J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一種以前發現的鈣鈦礦材料Cs2Au2I6,它僅由無機物質組成,并研究了其在薄膜光伏應用中的適用性。
理論研究表明,與傳統的鈣鈦礦材料相比,這種新型鈣鈦礦材料不僅效率高,而且更加穩定和環保。基于這種分析,研究團隊開發了多尺度多物理場仿真框架,他們進行了原子尺度的第一性原理量子計算以研究材料的光學性質,并且進行了器件級的電磁模擬以證實材料能夠在器件級別上用作光伏物質。
目前,研究小組計劃將這項研究擴展到兩個方向:將鈣鈦礦材料應用于實際光伏電池的經驗研究以及理論分析,以找出最適合光伏電池的高度穩定的材料。Hyungjun教授評論稱:“鈣鈦礦材料的效率很高,但為了完全取代傳統的太陽能電池,它們的穩定性和毒性問題必須首先得到解決。預計這項研究將加速相關研究,以得到更高效且環保的鈣鈦礦材料。”
意大利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從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回收銀,回收率高達98%。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技術與創新》雜志。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正大力推廣和采用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以替......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上峰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傳統(n-i-p)結構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6.1%的光電轉換效率,第三方機構認證效率為25.8%,為目前n-i-p結構......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睿實驗室研發出一種基于芘的共軛母核新分子(Py3)的新型空穴選擇接觸結構,用作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在不犧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能夠大幅度提升鈣鈦礦電池器件的穩定性......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周圓圓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能源》。研究團隊發現,鈣鈦礦薄膜的晶粒底部廣泛存在表面內凹的結構,并揭示了這種結構對于鈣鈦礦薄膜性能和可靠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惠瓊等在Dion-Jacobson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材料設計與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合成設計了系列具有層間輕微位移的Dion-Jacobson型鈣鈦礦......
有機太陽能電池作為新興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具有質輕、柔性、可大面積印刷等優勢。目前,得益于新材料的出現,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突破19%。然而,若要突破20%的光電轉換效率瓶頸,并實現有序的分子......
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度下,經過1000多個小時運行,FAPbI......
礦物樣品。圖片來源:杰夫·菲特洛/萊斯大學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
近年來,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引起獨特的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包西昌帶領著先進有機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組,有效地提高了亞晶相的分子間作用強度和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