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覺供圖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工作有多重要?從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官網“政策文件”一欄就可見一斑。
該網頁上記錄了從2015年以來,有關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其中,2015年、2017年、2018年分別為只有一條相關政策文件,2019年有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離崗創業辦法》在內的12份文件,2020年3份,到2021年這些文件的數量一下子“井噴”到了25份。前期的文件以教育部、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發文為主,到了2021年,幾乎被“上海交通大學”校本文件占滿了。
2021年的文件,幾乎每一份都是“實施細則”“管理細則”“管理規定”,它們可以被統一理解為一所高校對教育部、科技部文件的精神進行落地的具體舉措。
上海交大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知識產權辦主任顧志恒曾做過一個大致的統計,2015年至今,僅國家部委層面出臺的有關科研成果轉化的支持性政策文件就有100多個。這些文件大到法律、政策環境的構建,小到具體某所學校的落地,缺少哪一個都不行,“過去多年來,大的理念上的問題解決了,但束縛科學家們的‘細繩子’還是不少。辦起事來,有些磕磕絆絆。”顧志恒說。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轉變政府職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務。我們很多產業鏈供應鏈都需要科技解決方案,能夠提供這種解決方案的只能是奮戰在一線的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和市場主體,政府要做的是為他們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基礎條件,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要加快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把更多精力從分錢、分物、定項目轉到定戰略、定方針、定政策和創造環境、搞好服務上來。要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
國家發展改革委于去年11月12日印發《支持上海交通大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后,這所學校正式啟動專項改革試點工作,計劃通過兩年專項改革試點,形成成熟定型、可復制推廣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和模式。
顧志恒所在的上海交大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就是專門負責校內科技成果轉化的行政機構。這個精簡到只有20人左右的機構中,有12個工作人員都成了有科研成果轉化需要的教授們的“助理”。他們有一個正規的名字——人才專員。
每一個需要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交大教師,都會來找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第一個負責接待這名教師的工作人員,即為此后要為他進行全程服務的人才專員。
一些令人“頭大”的問題,人才專員都會辦。比如,科研成果轉化后成立公司,公司法相關的建制問題,組織人事處的老師管不了,要找專門的法務;組織人事處管人,教師開公司是個什么流程,得有新說法;科技成果轉讓到民營企業,涉及國資轉化的問題,資產讓渡怎么弄也得有新的流程。
“過去,在有些學校,教師說我要開公司,開也開了,用了學校所有的科技成果,也沒有明確怎么分割,對教師、對學校都不負責任。”顧志恒說,人才專員一方面采取“首問負責制”,一條龍幫助教師解決各種合規化難題,另一方面,也要對教師知識產權、對學校資產負責。
據悉,每位教師的科研成果轉化方案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一次性支付給學校一筆費用,買斷自己的ZL權;有的人喜歡與學校共同持股,引入多輪投資人后,按照持股比例回報學校。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朱新遠介紹,今年1月至9月,上海交大成果轉化合同數95項,合同金額突破5.45億元,遠超去年同期水平。此外,該校還根據新出臺的各種規定,完成了首批企業的合規性整改。“為創業教師開具合規企業證明,解除教師創業后顧之憂,第二批企業的合規整改也已在實質推進。”朱新遠介紹,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臨港智能制造平臺和“大零號灣”環交大科技園的創新創業特色模式,多家高科技企業正在積極籌備IPO。
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凱就是一名受益者。他開辦的術銳手術機器人公司,現在已經完全是屬于自己的公司了。前期,在人才專員的協助下,他按照規定向學校支付了一筆費用買斷了手術機器人這項發明的ZL。
徐凱是上海交大科研成果轉化系列政策的第一批受益人群,校方早在2016年就與其明確了他的創業方案。“我這個項目,長時間只有投入沒有收入,過去一直都在花錢,且費用不菲。”徐凱的手術機器人對標的是國際知名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前期投入預估至少3億-5億元,“如果當時學校沒有及時與我明晰知識產權分配歸屬問題的話,根本不可能拿到大筆的投資款項。”徐凱介紹,投資人都特別看重像他這樣教授背景創業者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未來公司如果上市,證監會也會重點核查知識產權來源、歸屬、劃分問題,“學校這么做,確實是在培養人、培育好項目、培育好公司。”
目前,徐凱的公司已經完成了B+輪融資,一家醫療器械巨頭加入進來。公司現有員工約150人,核心團隊持股60%左右,其中約有10名他的學生畢業后加入了公司。
這家公司推出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產品已經實實在在地開始與國外知名手術機器人“并跑”,“價格比它便宜,已經有7臺機器在醫院做臨床試驗了。”
當年為徐凱辦事的人才專員,已經成長為新晉人才專員的“導師”。“目前都是兼職的,馬上這些人都要轉成專職了。會有考核,有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可以評職稱、按勞取酬。”顧志恒透露。
據悉,目前上海交大已經完成首批“技術轉移專員”考核選拔,今年10月已經啟動技術轉移相關高級職稱競聘。技術轉移學歷教育培養體系已經完成,2021年9月已完成研究生招生,2022年招生簡章已經發布。
湖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提出20條具體舉措,著力解決科技成果“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不會接”等難題。湖南省科技廳對《措施》進行了解......
高校今年第一份錄取通知書居然送到醫院了?“徐子棟同學歡迎你入讀溫州商學院這是你的錄取通知書編號20240001也是我校今年發出的第一份通知書請你簽收”7月19日上午杭州某造血干細胞采集醫院內溫州商學院......
7月1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省人民政府關于楊友昌等任免職的通知》;同日,據廣東人社消息,廣東省人民政府任免了一批工作人員。兩地任命工作人員共涉及5所高校。貴州民族大學省人民政府決定,董強任貴州民族......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媒體提問:上個月公布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由高校牽頭的占到三大獎勵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兩位最高科技獎得主李德......
2024年5月25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制定并印發《教育領域重大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以促進教育領域重大設備更新,主要涵蓋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的關鍵設備升級,旨在支持科技創新與高質量教......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邵萌)總投資約31.5億元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島國際校區,按下了建設的“終止鍵”。近日,山東青島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務服務熱線辦公室在回復網友提問時證實了這一消息。此前,該項目合作......
張端鴻(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虹(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近日,四川大學公示2024年擬撤銷31個本科專業點,引起社會廣泛熱議。叫好者認為四川大學是全國本科專業設置最多的高校之一,早應該......
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大學三所香港高等院校圖書館、出版社聯合發起“開讀”(OpenBooks HongKong)先導計劃已正式上線。據“開讀”網站介紹稱,該計劃是香港首個......
近日浙江德清縣的鄧女士家里的一只蘋果長出了“白色蘑菇”拍了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后沒想到獲得近3萬點贊量還收到中國 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讀博士許容聚的私信求購這只蘋果做研究蘋果上長了白色蘑菇。......
總投資約31.5億元、可容納在校生1萬人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島國際校區,最終沒能落地。據合作方青島西海岸新區官方的說法,該項目受限于教育部對高等院校異地辦學政策的影響,原定的辦學計劃無法實施。這并非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