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Mtb)引起的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據世衛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在2020年,全球有近990萬結核病患者,并有約151萬人因結核感染導致死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翠華課題組長期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近年來發表系列研究工作,在病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機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為抗結核治療及藥物研發提供了多種新思路和潛在新靶點。
以往認為,健康個體受到Mtb感染時,往往會發展成為潛伏感染者或活動性TB患者。有趣的是,近年來臨床上發現有一部分與TB患者持續密切接觸的個體,既不發展為活動性TB患者并顯示出相關癥狀,也未表現出潛伏感染者的免疫學診斷特征。這類長期密切接觸病原菌的健康個體被稱作TB抵抗者。
目前對于這類TB抵抗者的抗感染免疫機制所知甚少,深入揭示相關機制有望為TB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新線索和新策略。近日,劉翠華課題組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教授逄宇團隊合作,揭示了TB抵抗者人群在應對Mtb感染時的固有免疫應答特征。該合作研究發現:與對照組、潛伏感染者及活動性TB患者相比,TB抵抗者的外周血單核巨噬細胞在受到Mtb侵染時,可產生更高水平的TNF-α、IL-1β及IL-6等細胞因子,并且其清除胞內病原菌的能力更強。
隨后的一系列篩選及功能驗證實驗結果表明:在Mtb感染過程中,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僅在TB抵抗者來源的巨噬細胞中維持穩定的表達水平及酶活性,而在其他實驗組人群中出現顯著下降。同時,進一步抑制或沉默HDAC6可阻抑TB抵抗者來源巨噬細胞中細胞因子的分泌以及其中含Mtb的囊泡的酸化能力。這些結果提示,TB抵抗者來源的巨噬細胞高效清除Mtb感染的能力依賴于HDAC6,后者可能是一個促進細胞因子產生以及自噬流暢通進而加速Mtb清除的關鍵宿主因子。綜上,該研究揭示了TB抵抗者人群依賴HDAC6清除Mtb感染的固有免疫新機制,為臨床上TB患者密切接觸者的TB感染和發病風險預測提供了重要新標識,并為靶向宿主的TB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相關結果已在線發表于The FASEB Journal。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揚帆”項目的支持。
結核天然抵抗人群依賴HDAC6抵御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固有免疫機制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趙海濤主任醫師、楊曉波副主任醫師團隊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證實,對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中晚期患者采取免疫聯合治療后,再實施手術,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且治療的安全性良好。這一......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了解到,該院研究員李漢杰團隊在人體外周神經系統內發現了小膠質細胞,刷新了過去科學界認為這種“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腦和脊髓的觀點,為進一步研究外周神經系統發育及相關......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為什么被蚊子叮咬后,撓癢癢能帶來片刻的愉悅?通過小鼠實驗,科學家們發現:撓癢癢能激活一種免疫反應,有助于保護皮膚免受有害感染。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會覺得撓癢癢很滿足。近日,相關研究發表于《科學》。“......
2024年12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慢阻肺早期疾病演進相關機制和靶標發現”2024年度進展交流會在杭州召開。會議由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浙江大學醫學......
一、出臺背景近年來,全球和我國百日咳疫情回升,我國小月齡嬰兒和學齡兒童發病風險有所升高。根據我國百日咳等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進一步加強對小月齡嬰兒和學齡兒童的免疫保護,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工業和......
水稻是重要的主食來源。真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的嚴重病害。有研究發現,抗病受體NLR類蛋白在植物免疫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在分子抗病育種中得到廣泛使用。而NLRs介導的......
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生命過程中都會面臨病毒的威脅。你知道嗎?細菌雖然比人類簡單,卻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統”用來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北京時間12月13日,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藥理系、重慶中國藥科大學創新研究院......
《結核病分類標準W196-2017》自2018年5月1日由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實施以來,為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適應日益深入的結核病防治工作需要,進一步規范結核病診斷、治療和管理,202......
9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醫產協同示范項目荻碩貝肯免疫與代謝特檢平臺啟動儀式在中關村通州園一方健康谷舉行。該平臺將進一步豐富漷縣醫藥健康產業集聚區及副中心免疫醫學科學研究及服務能力,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