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廢棄資源綜合利用行業利潤總額預測
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廢棄資源綜合利用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將7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新進入“禁令”的分別是甘蔗糖蜜、云母廢料、多晶硅廢碎料、未硫化橡膠廢碎料、皮革制品邊角料、其他糖蜜、其他硅廢碎料。
固體廢物進口聽起來離我們每個人很遠,其實卻很近。
以一雙在深圳生產的耐克鞋為例:鞋子被裝在紙盒中運到了美國,美國顧客買鞋后,把鞋盒扔進了可回收垃圾桶;隨后,鞋盒被送上了南加利福尼亞港口的集裝箱船,很可能又從那里被運回我國;然后再進入造紙廠,經過循環再造變成了新鞋盒,再次被出售給耐克這樣的制鞋企業,鞋盒再次被顧客買走……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廢料進口國,但在高額利潤驅使下,非法進口固體廢物案件也呈高發態勢。管理好廢料進口,解決污染隱患是擺在環保、海關、質檢等部門面前的共同難題。
進口“洋垃圾”有利可圖
進口固體廢物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洋垃圾”,而是能夠用作原料,可被循環利用的固體廢物。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各行業對資源性生產資料的需求高漲,固體廢物進口已成為有利可圖的“大生意”。
據統計,我國每年進口用作原料的廢料約5000多萬噸。但固體廢物進口是一柄“雙刃劍”,國外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成為彌補國內需求的重要來源;另一方面,在固體廢物進口貿易中,逃避監管非法進口、加工、處置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情況屢有發生,給環境帶來巨大危害。
“進口廢料彌補了國內資源不足,間接減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環境保護部水環境管理司副司長李蕾說。
以2012年的數據為例,進口廢紙2800多萬噸,與原木制漿比較,廢紙制漿減少化學需氧量COD
排放約24萬噸,占全行業COD總排放量74.2萬噸的三成以上;進口廢鋼鐵、廢銅、廢鋁等金屬共約1400多萬噸,減少固體廢物排放9億多噸,節能130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4萬噸、氮氧化物排放1.1萬噸。
北京中色再生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馬鴻昌說,進口“再生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是我國資源匱乏現狀所決定的。
據統計,我國主要金屬礦產人均儲量值不足全球的1/4。其中,銅和鋁的人均儲量分別為全球人均水平的1/6和1/9,銅資源自給率不足20%。我國從2002年到2014年,累計進口廢五金電器類廢物7387萬噸,占固體廢物進口量的11%。累計拆解得到的資源,相當于減少1.44億噸鐵礦石的開采,節約了7650萬噸銅精礦,減少了2980萬噸鋁土礦的開采,節約了1340萬噸原油等。
沒有白吃的“午餐”
“我們也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與原生資源相比,固體廢物具有特性復雜多變,污染物含量高,資源品質低的特點。以原生資源為基礎的生產過程尚且難以避免環境污染,而且由于市場波動不時處于虧損狀態,更不用說將固體廢物作為替代資源的生產過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固體廢物是具有負價值的“商品”,無論采用何種控制措施,都需支付一定的經濟成本。控制措施的環保標準越高,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越少,需支付的經濟成本就越高,反之亦然。
我國廢品回收系統回收并進口了大量的紙張、塑料、金屬類等廢物。劉建國說,如果進一步考察回收廢品的去向、回收利用設施的環境管理水平,可能會發現形勢并不樂觀,部分廢品實際上是以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為代價得到回收利用的。如全球聞名、盛極一時的廣東貴嶼電子廢物拆解與回收產業,一批人從中攫取了巨額利潤,但付出的環境代價要數代人來承擔和償還。
劉建國還表示,固體廢物處理領域一些號稱能夠“吃干榨盡”、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的“資源化”技術,實際上都存在要么處理成本高、產品無市場,企業難以為繼,要么“移花接木”“瞞天過海”轉移污染等問題。
靜脈產業又稱資源再生利用產業,是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等。據預測,2016—2022年,我國靜脈產業園產值年增速在7%—9%之間,產值將從2015年的1929.7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887.85億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喬琦研究員說,靜脈產業發展依靠先進技術,強調對廢物的高效和清潔回收、污染排放最小化。但我國靜脈產業發展技術水平不高、發展模式單一,廢舊資源回收處理處置工藝落后,資源循環利用率偏低;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企業普遍經營分散、規模小,這也導致了產業發展困難重重,污染控制難度大等問題。
固廢“資源化”首先要無害于環境
資源化是指“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 無害化指“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并不是無條件的,條件就是首先必須滿足‘無害化’要求,取得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劉建國說,“無害化”才是固體廢物管理的根本目的,從固體廢物的產生、收集、運輸到再生利用等都必須遵循這一要求,無法滿足“無害化”要求的“資源化”,不過是污染轉移或擴散,不但對改善環境質量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會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更大危害。
其實,環保部、商務部、發改委等五部委對進口廢物原料實行嚴格的分類管理制度,即將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無害化方式利用的固體廢物列入禁止進口目錄,將可以用作再生原料的固體廢物列入限制進口、自動許可進口目錄。并根據彌補資源短缺、無害化方式利用技術、污染排放強度等因素對三個目錄進行動態調整。
環保部也表示,從今年1月9日開始禁止進口甘蔗糖蜜等固體廢物的調整,就是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結合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的執行情況做出的。該調整是為了進一步規范固體廢物進口管理,防治進口固體廢物環境污染。
不過,發達國家固體廢物處理成本高,走私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廢物,既可收取國外垃圾處理費,又在國內以污染環境方式利用,牟取“雙重”暴利。“打擊固體廢物走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李蕾說。
技術也是固體廢物利用的痛點。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強說,資源再生利用產業是典型的政策法規驅動型產業,應進一步完善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加強政府扶持和引導作用;各地應建立相關產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如在科研機構成立重點實驗室、科研中心等。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同時,我國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仍呈高發頻發態勢,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自2020年底以來,珠海市發生多起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事件,傾倒填埋的固體廢物數量巨大,因清理處置難度非常大,已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為......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開發出可以從固體廢物(木屑、煤粉、煤泥、舊輪胎)中獲取高含氫量(20%—40%)合成氣體的技術。此項技術是以蒸汽熱轉換法為基礎。原始產品在高溫(500—1200℃)下受蒸汽影響,......
名稱關于征求《危險廢物轉移環境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關于征求《危險廢物轉移環境管理辦法(修訂草案)》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加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為進一步規范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已完成《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測要求(征求意見稿)》,現予以征集。《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場輻射環境監......
《經濟參考報》4月30日刊發題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獲通過將逐步實現“洋垃圾”零進口》的報道。文章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4月29日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
2019年的全國環保投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前11月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累計增速36.3%,明顯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和基建投資,政策傾向可謂非常明顯。其中固廢和污水處理投資,進一步加快。圖片來源于網絡......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輝作的關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圖片源于中國人大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