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
4月15日至16日召開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是我國面向國際科技創新和國際人才交流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展洽活動。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948家機構和組織,近萬名海內外政府代表、專家學者、高端人才齊聚現場,討論知識產權、人才交流與科技創新等相關議題。
保護知識產權 重視科技創新
知識產權制度是保護科技創新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了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保護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在致大會的賀信中表示,中國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升至第11位,同時在國家ZL、商標、工業設計應用和創意產品出口等多項指標中排名第一。中國擁有21個頂級科技集群,已經成為全球創新的領軍者。
從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已經連續多年穩步上升。與會專家指出,這印證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為了更好培養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我國于2022年新設了知識產權碩士專業學位。國家知識產權局正積極組織開展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推動知識產權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計劃。
聚焦人才培養 推動科技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表示,我國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過科技創新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源頭供給,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
2022年,新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提出,國家加快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優化科學技術人才隊伍結構,完善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等創新人才和團隊的培養、發現、引進、使用、評價機制,實施人才梯隊、科研條件、管理機制等配套政策。
“中國的教育培訓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有效推動了創新發展。”王彬穎表示,中國大力促進科技人才培養,成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
以廣東省為例,2022年全省研發人員數量達130萬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平臺1249家,在站博士后超1.2萬人,專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到891萬人、1850萬人。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卜玉龍提出,要整合人才、技術、資本、政策等各類資源要素,聯合各類創新主體,在構建產學研相融合、上中下游相銜接的協同創新體系上助力,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推動人才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產業發展、創新發展的優勢。
開展國際合作 攜手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需要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張廣軍表示,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前沿創新,為應對全球問題不斷作出重要貢獻。面向未來,將與世界各國繼續拓展廣泛深入的開放合作與交流互鑒。
“我們一直在聚焦如何進行國際科技創新,希望能加速在核心和關鍵技術上的突破。”參與本次大會圓桌會討論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霍斯特·梵格是一位生活在深圳的外籍科學家。他表示,一些突破只有通過全球合作與科學技術交流協作才能實現,而中國完全具備這樣的條件。
記者了解到,本屆大會上有100余家境外專家組織、培訓渠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在國(境)外專業機構展區深度交流合作。
張廣軍表示,將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科技交流合作,以包容的心態、務實的舉措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據介紹,我國已經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科技開放合作新格局。在科技抗疫、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等多個領域與多個國家開展了深入務實且卓有成效的合作。
為發展堅果產業,云南省臨滄市依托鄧秀新院士團隊,組建了“院士專家團隊+市級科技人員+縣(區)級科技人員”的技術體系專家團隊,采取“邊研究、邊試驗、邊示范、邊推廣”方式,開展果園放蜂、營養補充等關鍵技術......
一是優化創新平臺建設和運行機制。組織企業積極申報安徽省級企業研發中心,2024年銅陵市獲得新認定數量取得突破,達到14家,企業研發平臺的技術領域進一步擴展。圓滿完成2024年年營收1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5年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粵港科技創新聯合資助與政務信息化項目)擬安排資金的公示根據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擬安排粵港科技創新聯合資助與政務信息化項目40項,擬安......
關于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國內科技合作項目立項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根據《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國內科技合作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4〕4......
近日,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等18個部門印發了《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
關于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空天海洋科技領域(第二批)項目立項的通知根據相關要求,經項目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立項公示等程序,現對《軌道轉移運輸飛行器在軌快速加注技術》等6個項目予以......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5年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推薦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上海市海洋局、浙江省......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日前聯合發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將加快實現具身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在接受央視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國科技論文數和專利數均處于世界第一位,但是專利增長速度和產業發展質量不相稱,在一些領......
未來科學城管委會近日發布數據,盤點2024年發展成果。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之一,未來科學城已聚集規模以上企業881家,去年營業收入4301億元;形成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制造三大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