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大豆5000年前起源于我國的黃淮海區域,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大豆是光周期極為敏感的典型短日照作物,單個品種或種質資源一般只適宜種植于緯度跨度較小的區域內,那么起源于黃淮海區域的大豆是如何適應全世界廣泛的生態環境呢?又是如何影響大豆的產量和在世界范圍的種植和分布呢?
來自廣州大學生科院孔凡江/劉寶輝研究團隊多年以來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長期系統和深入的研究。近期這一研究組發表了題為“Stepwise selection on homeologous PRRgenes controlling flowering and maturity during soybean domestic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大數據基因組學分析、生物信息學和經典正向遺傳學相結合的方法,發掘了兩個長日照條件下控制開花期的關鍵位點Tof11和Tof12。
這一新發現公布在國際頂級雜志Nature Genetics上,廣州大學分子遺傳與進化創新研究中心的蘆思佳副教授、董利東講師、程群講師、博士后方超、博士后孔令平、博士后陳麗玉和中科院遺傳所的劉書林博士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為了探究該科學問題,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大數據基因組學分析、生物信息學和經典正向遺傳學相結合的方法,發掘了兩個長日照條件下控制開花期的關鍵位點Tof11和Tof12。分子機制解析表明, Tof11和Tof12通過調控LHY和E1基因控制大豆光周期開花,建立了完整的光周期調控分子網絡(圖1)。
研究同時發現:Tof11和Tof12發生了漸進式的變異和人工選擇。其中,tof12-1的功能缺失突變被強烈選擇,并在栽培品種中被迅速固定下來,從而使栽培品種的開花期和成熟期普遍提前。tof11-1的功能缺失型突變的發生于tof12-1之后,在tof12-1遺傳背景上再次受到選擇,從而進一步縮短了栽培大豆的開花期和生育期,因此提高了栽培大豆的適應性和種植。該研究首次系統報道了作物馴化過程中開花期基因的進化與選擇分子機制。
圖1 大豆光周期開花和產量形成的分子模式圖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孔凡江/劉寶輝研究團隊在Nature Genetics上先期報道了大豆長童期 (Long Juvenile)關鍵基因J的克隆及進化機制研究成果“Natural variation at the soybean J locus improves adaptation to the tropics and enhances yield”。
研究發現, J基因多種功能缺失變異的產生使大豆在短日誘導條件下仍能保持相對較長的營養生長,獲得高產,從而突破了大豆在低緯度地區產量極低的限制,使大豆在低緯度(尤其是南美地區)得以快速擴張和推廣,改變了世界大豆生產格局(圖2)。
兩篇文章相互補充,不僅進一步完善了以E1基因為關鍵節點的大豆開花分子調控網絡,而且系統闡釋了J基因促進大豆低緯度適應,Tof11和Tof12促進大豆中高緯度適應的多基因進化機制,為大豆品種適應性和產量分子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應用基礎。
圖2 大豆適應熱帶短日照地區的模式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34.shtm新華社哈爾濱8月19日電(記者楊思琪)記者19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了解到,這所學校生命......
Ms2降低小麥花藥和組織再生過程中ROS信號積累。中國農科院供圖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轉錄水平激活表達的Ms2蛋白通過促進TaRomo1蛋白的多聚化......
環形RNA是由pre-mRNA通過反向剪接形成的閉合環狀RNA分子,在生物體內可發揮miRNA海綿、結合蛋白以及翻譯成短肽等分子功能來調控各種生理和病理過程。與線性mRNA相比,環形RNA獨特的環狀結......
11月2日,《細胞報告》在線發表了題為《SENP1在壓后皮層調控自閉癥核心癥狀》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仇子龍研究組......
近日,美國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前列腺癌患者的多組學數據,開發了一款可用于前列腺癌預測與評估的機器學習分析模型P -NET(Pathway-awaremul......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綜合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煙草轉錄因子NtMYB305a參與尼古丁代謝調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理學(PlantPhysiology)》雜志......
近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科團隊在胃癌侵襲轉移調控機制方面研究取得新的成果,該研究闡明了BAG4在胃癌細胞侵襲轉移中的作用和分子機制,有望成為胃癌潛在的預后標志物和治療靶點。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8月1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張亮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教授李青峰團隊合作,在NatureAging上,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stress-inducedmiR-......
在多種模式生物以及人類中的研究發現,飲食限制是一種高度保守性的延緩衰老并促進長壽的干預策略。長期以來,對飲食限制調節衰老和長壽的絕大部分研究以食物中提供能量的營養物質為對象,探究如蛋白質,脂肪,糖等,......
2021年3月17日,南方醫科大學醫學遺傳學教研室徐湘民教授和趙存友教授聯合國內外19家單位(南方醫科大學2020屆遺傳學專業博士畢業生包秀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23醫院張新華主任、華東師范大學王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