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瓶智能回收機
7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了《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之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介紹說,“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以服務首都生態環境改善重大技術創新需求為引領,立足于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為破解生態環境難題和打造“生態建設示范城”提供科技支撐,形成可輸出的技術和城市發展理念,應用科技創新成果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當天,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院南水北調分院、北京碧水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團、北京花木公司、北京盈創回收有限公司等多個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承擔單位就本單位的技術成果及相關實施案例情況作了介紹。
瞄準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據了解,2014年,北京市政府發布實施《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積極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加大科技創新儲備,積極培育先導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是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確定的重大科技專項,是落實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在科技支撐方面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科技推動環保產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
“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立足于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為破解生態環境難題提供科技支撐,形成可輸出的技術和城市發展理念,應用科技創新成果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該專項部署了“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和“北京生態功能提升”三項重點任務。計劃到2017年,形成20項重大創新成果,實現再生水出水穩定達到地表Ⅳ類水,重大園林綠化工程良種使用率達95%,提高生態承載能力25%。為首都生態環境提升提供科技支撐,實現科技引領促進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專項實施以來,北京市科委聯合市相關委辦局,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在開展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利用、南水北調、固體廢棄物處理、城市礦產開發、優良種植資源繁育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
重點破解水資源難題
北京市科委作為專項的牽頭組織單位,會同市水務局、市南水北調辦、市市政市容委和市園林綠化局等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按照市委常委會有關部署,加強推動專項實施,形成了系列成果。
圍繞南水北調進京重大工程,聚焦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等科技需求,瞄準安全建設、安全運行等關鍵環節,完成從城外來水風險防控、城內輸配水調度保障、科學補水用水等全方位系統性科技支撐。目前,已安全調水超14億立方米,供給北京市1100萬人口用水,人均水資源增加近5成。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南水北調分院院長石維新介紹,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該研究院聚焦工程設計、建設、運行等難題,瞄準安全建設、安全運行等關鍵環節,在城外來水風險防控、城內輸配水調度保障、科學補水用水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系統性科技攻關。課題組把新理念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的全過程,破解了200余項技術難題。
通過專項實施,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還研發了一批“以氣代水、以廢代清”等新型低成本水資源化代替技術。“十二五”末,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下降超過30%。雨水利用工程綜合利用能力達到6366萬立方米;2015年利用再生水9.5億立方米,約占全市用水總量的25%。各項節水指標居全國前列。
北京市科委抓住全國水環境大規模治理的機遇,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通過專項實施,形成涵蓋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制造、再生水廠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投融資等多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條。纖維轉盤過濾技術、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紅菌”脫氮技術、MBR等20余項技術,在全市14個污水處理廠應用,累積處理能力約280萬噸/天。膜法、生物法等主流污水技術達全國領先、國際一流,形成了一大批專業化、特色化的水處理企業。
科技推動城市環境治理取得實效
北京市科委積極通過項目引導,發展城市礦產,完善資源回收體系。打造物聯網智能回收系統,形成廢舊家電、手機、飲料瓶等的智能回收、自動拆解的技術體系。每年可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240萬臺,安全回收飲料瓶1600多萬個,服務覆蓋100萬人口以上。
北京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劉學頌介紹,北京市科委支持的手機智能回收機項目,可以隨時監控手機在市場上的價位,然后送到安全環保的渠道。公司已經研發飲料瓶、廢舊衣物、紙的回收機等,還在研發當中的電池回收機和節能燈回收機,包括智能垃圾箱,馬上要推到市場。智能回收機目前在北京鋪設將近4000臺,也在深圳、上海等鋪設,年底預計投放3000臺。
此外,北京還初步形成包括位于上游的“場地調查評估”,中游的“修復方案設計—修復工程實施”以及下游的“工程監理與驗收檢測”修復產業鏈。技術服務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紫金礦業污染場地修復、蘇州安利化工廠等一批國內知名修復工程。
在科技園林建設方面,北京市引種馴化、選育及栽培32種新優鄉土植物和10種國外優良增彩延綠植物品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邊、冬奧會場地周邊建設增彩延綠科技創新示范區,為北京實現“三季有彩、四季常綠”的宜居景觀提供技術保障。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指出:下一步,北京市科委將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著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全力打造生態建設示范城,超前部署下一代的水處理、固廢處理等技術,實現相關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圍繞城市副中心建設,在水污染治理、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調動相關資源進行支持,推動節能環保技術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應用,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驗區。
2024年1月13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生命科學與生態環境”交流會在寧波大學安中大樓碧華廳隆重舉辦。本次會議是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在華東地區策劃的第二次會議,會議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
近日,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發布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擬提名名單,共包括三項,分別是《PM?重污染成因與治理藍天科技工程》、《環境污染健康風險監測、管控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以及全國生態系統變化......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3年度報告》今日發布。2023年是開展年度報告工作的第12年,本年度完成了“全球土地覆蓋變化對碳損失和碳吸收的影響”“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南北極與青藏高原......
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擬認定名單公示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及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復核評價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3〕260號),經企業......
12月27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到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政研中心)調研,并與基層聯系點政研中心戰略部(秘書處)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座談交流,深入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建立基層聯系點有關要......
今日,生態環境部黨組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主持集體學習并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參加學習。司法部行政復議與應訴......
12月28日,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生產裝置在安徽淮北啟動試生產,每年可產出無水乙醇60萬噸,開創了一條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的新路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從2010年起,提出了以合成......
四川省瀘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快速響應能力提升項目(第二批)02包公開招標中標公告一、項目編號:N5100012023003667二、項目名稱:快速響應能力提升項目(第二批)02包三、采購結果合同包1:......
近日,四川省阿壩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的2項快速響應能力提升項目的中標結果公布,中標金額分別是409萬元和486.87萬元,中標品目包括環境污染防治設備和環保監測設備,涉及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23年11月和1—1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一、總體情況1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2.5%,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