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環發所)農業清潔流域創新團隊主持完成的“利用多同位素技術解析農業面源污染物來源”研究,入選由中國原子能農學會發布的2019年度我國核技術農業應用十項重大新進展。該成果對流域農業污染溯源與控制示蹤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利用多同位素技術解析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物來源 圖片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環發所副研究員于寒青介紹,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為了保證糧食生產,土地高強度利用加速土壤侵蝕以及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學品的高量投入,給農業持續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隱患。隨著降雨徑流,泥沙及其攜帶的氮、磷污染物被侵蝕而輸送到水體,進一步導致河流、湖泊和水庫水質污染惡化。然而,農業面源污染有著分布范圍廣、形成過程隨機、影響因子多樣和監測方式困難的特點,采用傳統的地球化學、生物指紋或單一穩定性同位素的技術,均無法定量辨識流域泥沙及水體中農業面源污染物的來源與負荷,尤其是在復雜的流域環境中,一直是解決流域農業污染溯源與定量解析的一大難題。
我國典型農業小流域 圖片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該研究團隊通過多年研究,提出了綜合利用環境放射性核素和單體化合物穩定性同位素以及穩定性水同位素等多同位素新技術,尤其在復雜的流域環境中綜合應用該技術,可以實現對流域泥沙和水體氮污染物來源貢獻的定量辨識,有效地解決了農業流域面源污染物來源與負荷不清的問題。
在傳承與創新的交匯點上,中藥正邁向一個更科學、更規范、更安全的發展新時代。隨著2025版《中國藥典》2341以及0212公示稿的發布,中藥行業的農殘檢測標準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賽默飛作為分析科學的......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523—2024)(以下簡稱《農藥標準》)。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農藥標準》的制訂背景、基本原則、主要......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劉樹偉和鄒建文合作,探究了減少全球玉米和小麥生產中化肥使用造成的土壤氮流失。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4年9月17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上。據介紹,玉米和小麥是兩種主要......
在近日召開的2024年中國農藥行業責任關懷大會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發布《2024中國農藥行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比以往新增了行業發展情況這一板塊。《報告》顯示,2023年,行......
研究人員解釋實驗原理。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型催化劑,能夠促進將氨轉化為氫氣和肥料前體亞硝酸鹽的化學反應。相關研究論文......
張永濤代表:您提出的關于優化涉農行政許可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事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農藥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實行農藥生產許可制度。農業農村部負責......
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農藥命名技術委員會(ISO/TC81)秘書處成功落戶中國,成為農業領域我國承擔的首個國際秘書處。農藥是關乎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物資,是防治病蟲草害的重要“武器......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設有大會報告......
根據《行政許可法》《農藥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現將第十屆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第三次委員會議評審通過的12個新農藥產品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實名反饋(包含......
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讓廣大消費者吃上放心綠色產品,“五一”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周,浙江溫州蒼南縣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積極開展豇豆、桑葚等農產品監督抽檢行動。本次抽檢行動重點圍繞以農業種植合作社、農戶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