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M)的典型特征是高血糖,該病常伴有很多嚴重的并發癥,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該病是我國第四大常見致死性疾病,僅次于心血管疾病[1]。為控制病情,需隨時監測血糖情況。而快速血糖儀正滿足這一需求,它的優勢就是快速、準確,為醫生合理用藥提供及時、有效的依據。有時,快速血糖儀所測得的血糖值往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結果不一致。為探究相關原因,開展本次研究,現將結果作如下報道。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60例患者為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從2013年9月12日至2013年12月12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26例,年齡范圍在32-78歲之間,平均年齡約為48.6歲。
1.2 所用儀器和試劑: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采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強生公司生產的suerstep血糖儀與配套的血糖檢測試劑、原裝試紙條。
1.3 方法:檢驗科人員負責檢測工作,利用快速血糖儀為患者檢測末梢血血糖。在檢測前,一般利用質控液完成對相關儀器的校正。同時,采集靜脈血標本,及時送檢,離心處理時采用3000r/min速度,持續5分鐘,將分離出的血清利用生化儀進行檢測[2]。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利用SPSS12.0統計軟件作相關處理。同時,利用(±s)表示相關計數資料,另外,利用t檢驗表示相關計量資料。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種檢測方法測定的血糖值:快速血糖儀測出的血糖值是(7.58±3.26)mmol/L,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出的血糖值則略低,僅為(7.12±3.65)mmol/L。由此可見,前者測出的血糖結果明顯高于后者,兩者差異明顯,(P<0.05)。
2.2 采血后時間對測定值的影響:當利用生化儀急診測定血糖值時,結果為(8.17±2.67)mmol/L,同時,利用血糖儀檢測,結果為(8.33±2.37)mmol/L。當利用生化儀平診血糖值時,結果為(6.57±3.41)mmol/L;同時,利用血糖儀檢測,結果為(7.33±3.39)mmol/L。因此,二者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及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我國糖尿病人群正日益增多。據統計,中國有四千萬人患有糖尿病,約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0%[3]。另外,還有超過三千萬是糖尿病初期的高血糖者。該病的典型特征為高血糖,主要的病因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引起的。該病可能引起系統損害、相關臟器或功能發生紊亂。由于治療糖尿病主要以控制血糖為主。因此,加強對血糖的長時間控制能有效防止相關并發癥的出現,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因此,監測血糖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當前,監測血糖的手段包括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與快速血糖儀。其中,最主流也最權威的手段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因此,研究兩種檢測手段的異同,具有很積極的臨床意義。快速血糖儀具有很多優點,如體積較小、便于攜帶,操作簡單、檢測迅速等[4]。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顯示,利用快速血糖儀獲得的血糖值誤差較小,數據比較準確。不過,在實際工作中也常常遇到血糖儀測定結果和生化儀的結果不一致的問題。
通常用快速血糖儀檢測患者的末梢血,血液內包括紅細胞,因此,測定結果是包括紅細胞在內的很多物質含有的葡萄糖。而生化儀檢測的是“血清”或“血漿”內所含的葡萄糖。血清與血漿是指不含紅細胞的血液。因此,在血清與血漿中含有更多的葡萄糖。簡單來說,由生化儀測得的血糖結果應大于快速血糖儀測定的血糖結果。但本次研究卻恰恰相反,血糖儀的結果明顯大于生化儀。這和相關文獻報道并不一致。筆者經過分析認為這和血液標本送檢時間有關。當血液離體后,血漿內含有的葡萄糖會被血細胞攝取。因此,如果沒有及時將血漿或血清分離出來,便會導致檢測值有一定的誤差。在采集血液標本后,必須盡快送檢檢測。據有關研究顯示,在常溫下血液標本發生自然凝固后,血清內葡萄糖的濃度會不斷降低,下降速度為每小時7%。通常在前3個小時內,血糖會明顯減少。等到18-24小時后,血糖僅剩23%-33%。對于血液標本在前兩小時內葡萄糖減少量可采用下列公式表示:0.008mmol/L×放置時間(min)[5]。
本次研究中,快速血糖儀所得的血糖值比生化儀測得結果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標本被放置的時間過長。其中,引起這一問題的原因包括,護士采血后未及時將標本送檢;標本處理時間過長等。為探討時間的影響程度,本次采用急診與平診的方式檢測血糖值,同時,和快速血糖儀對比,發現生化儀測定值均低于血糖儀測定值,不過,急診檢測值更接近于快速血糖儀的檢測值。因此,通過本次實驗可知,如果沒有及時測定標本極易導致血清血糖值呈假性偏低。這要求護士在采血時不宜過早,并且在完成標本采集后應馬上送檢。同時,在測定血糖值的過程中,必須按規定操作,從而確保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