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組成:蛋白質外殼和線狀雙鏈DNA分子組成。
lDNA長度為48502bp,在分子兩端各有12個堿基的單鏈互補粘性末端。當其注入到寄主細胞中后,可以迅速通過這兩個粘性末端的互補作用形成雙鏈的環形DNA分子。上述通過粘性末端互補形成的雙鏈區被稱為cos位點(cohesive end site).
⑵是一個溫和噬菌體
一般以溶源生長進行增殖,脅迫條件下也會進入溶菌生長周期。
⑶復制
溶源周期隨溶源細菌染色體一起復制
溶菌周期的早期是“θ”復制,晚期進行滾環復制
⑷基因組成
lDNA至少包括61個基因,大多基因按功能相似性成簇排列,其中一部分為噬菌體生命活動的必須基因,另一部分約1/3為非必須區段。
CRISPR-Cas系統廣泛存在于細菌和古細菌中,是原核生物的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用來抵御病毒、質粒等外源核酸的侵入。然而在2013年,有研究人員在ICP1噬菌體中發現了I-F型CRISPR-Cas系......
CRISPR-Cas系統廣泛存在于細菌和古細菌中,是原核生物的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用來抵御病毒、質粒等外源核酸的侵入。然而在2013年,有研究人員在ICP1噬菌體中發現了I-F型CRISPR-Cas系......
4月26日,噬菌體資源庫建設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主辦,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和mLife期刊聯合承辦。會上,微生物所所長錢韋闡述了噬菌體庫建設對應對耐藥問題的重要性,希......
近日消息,瑞士和法國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芯片上的納米“光鑷”,能以最小光功率捕獲、操縱和識別單個噬菌體,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基于噬菌體的療法,治療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
噬菌體(Phage)和其他可移動遺傳元件(MGE)對細菌施加了巨大的選擇壓力,作為回應,細菌也發展出了廣泛的防御機制。其中最我們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統,這是一組在細菌中廣泛存在的RNA......
噬菌體是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生物群體,是原核生物的病毒,對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有序運行意義重大。在噬菌體和宿主漫長的競賽中,為抵御噬菌體的入侵,原核生物進化出多種系統進行防御,如限制修飾系統、CRISPR......
噬菌體是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生物群體,是原核生物的病毒,對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有序運行意義重大。在噬菌體和宿主漫長的競賽中,為抵御噬菌體的入侵,原核生物進化出多種系統進行防御,如限制修飾系統、CRISPR......
瑞士一項新研究說,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等改造一類侵襲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可以高效殺滅引發尿路感染的細菌,這比抗生素治療更為精準,有助于避免細菌產生耐藥性。每種噬菌體只侵襲特定的目標。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超精準內毒素分離材料。該團隊通過“量體裁衣”的材料設計理念,提出了一種基于噬菌體展示......
一個開創性的植物病原體在線資源已經被開發出來,旨在幫助全世界的研究人員識別、檢測和監測嗜酸菌的種類。這些病原體引起了各種植物疾病,從19世紀40年代災難性的愛爾蘭土豆饑荒到正在影響西海岸橡樹的橡樹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