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23 14:44 原文鏈接: 老油田有望“復活”?神秘古菌“吃”石油產甲烷

    圖片.png

    熒光顯微鏡照片(CARD-FISH),綠色代表新古菌Ca. Methanoliparum。承磊供圖

      傳統的原油開采技術,難以驅動地下油藏全部原油的運移,仍然有過半原油開采不出來。科學家相信,能在油藏環境中存活的厭氧微生物有可能成為人類的幫手。利用沼氣發酵原理,將液態原油降解成氣態甲烷,形成油氣共采,是科學家致力于探索的一條道路。

      北京時間12月23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農業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沼科所)能源微生物創新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與深圳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中石化微生物采油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合作,發現一種來自油藏的新型的產甲烷古菌,可在厭氧環境下直接氧化原油中的長鏈烷基烴產生甲烷,突破了產甲烷古菌只能利用簡單化合物生長的傳統認知,拓展了對產甲烷古菌碳代謝功能的認知。

      這一研究完善了碳素循環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并為枯竭油藏殘余原油的生物氣化開采——“地下沼氣工程”奠定了科學基礎。

      不能“吃”的石油烴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由幾十個碳鏈形成的比較復雜的碳氫化合物。

      早在上世紀末,德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報道了石油烴可以被厭氧微生物降解轉化為甲烷。但是,這種生物降解過程與傳統的沼氣發酵類似,需要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菌和古菌,通過互營代謝來完成。

      2008年,加拿大科學家在《自然》報道油藏中也存在這樣的混合菌群降解原油產甲烷過程。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深圳大學教授李猛告訴《中國科學報》,互營代謝是指有機質分解降解產生甲烷的時候,需要細菌和產甲烷古菌——兩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通過彼此依賴、互不可分的方式共同生存。“這是一種緊密的合作,如果分開,它們就沒有辦法推動食物鏈的轉化。”

      “在缺氧環境下,有機質被降解產生甲烷的過程俗稱沼氣發酵。”論文作者、沼科所研究員白麗萍說,過去的觀點認為,產甲烷古菌僅能通過乙酸發酵、CO2還原、甲基裂解和氧甲基轉化等四條途徑產生甲烷。其所能利用的底物非常簡單,主要是一碳或者二碳化合物。

      “以前的教科書告訴我們,對于由幾十個碳組成的烷烴和烷基烴這種復雜有機物,產甲烷古菌是不可能直接‘吃’掉它們的。之前,也沒有微生物直接降解石油烴生成甲烷或者二氧化碳的研究報道。”論文通訊作者、沼科所研究員承磊說。

      沼科所所長王登山告訴《中國科學報》,40年來,沼科所一直在從事厭氧微生物的基礎研究,并保存有全國最大的厭氧微生物模式物種近600種(全球有2000多種),是我國沼氣工程標準的主要制定者,開發設計建造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戶用和大中型沼氣工程。這為找到可直接降解石油烴的微生物奠定了科研基礎。

      論文第一作者、沼科所周卓介紹,厭氧微生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物種最豐富的生物資源。但由于技術原因,目前分離鑒定的厭氧微生物物種不足0.1%,大部分還屬于“微生物暗物質”。科學家知道它們存在,但是不知道它們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

      產甲烷古菌就是一種獨特的厭氧微生物,對氧氣敏感,通常在空氣中暴露幾分鐘就會死亡。它之所以被稱為“古菌”,是因為這種獨特的生命早在35億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之上。它擁有很多頭銜: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全球大氣甲烷排放主要貢獻者、沼氣發酵過程中的的關鍵功能微生物。

      意外發現讓神秘古菌現身

      “找到這種新的產甲烷古菌是一個意外的發現。”承磊說,他的團隊從2005年開始厭氧烴降解產甲烷研究,但工作開展起來非常難。

      “石油烴厭氧降解產甲烷的生長周期一般需要一兩年時間,文獻報道的最長培養時間超過800天。”雖然承磊笑說,可以把培養物放在實驗室慢慢“長”,科研人員出去“玩兩年”回來后再觀察研究都來得及,但實際上,這種“超長待機時間”是非常枯燥的,也極其考驗科研人員的耐心和耐力。

      2019年,他們突然發現一份來自于油藏的培養物“待機時間”超短——生長周期大概兩到三個月。“比以往的培養周期都要快很多,這個現象讓我們非常關注。”承磊說,通過數十年的前期工作,他們獲得了一個利用長鏈石油烴產甲烷的培養物,它可以直接降解碳13到碳34的長鏈烷烴,以及側鏈烷烴大于13的環己烷和環己苯。

      “于是我們就想知道這里面可能是什么微生物,通過什么機制如此快速的轉化利用石油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國外科學家提出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直接降解烷烴產生甲烷的新古菌,但是沒有證據支撐。我們再重新分析這個培養物的時候,的確發現了它的蹤跡,而且豐度非常高。”承磊回憶說,但這個培養物中還有很多種微生物,需要提供多個不同維度的證據。

      周卓介紹,他們首先通過穩定碳同位素標記試驗,證實加入的正構烷烴幾乎完全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

      再通過宏組學分析,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古菌Ca. Methanoliparum。這一古菌具有完整的烴降解與甲烷產生的代謝途徑,并且這些途徑在培養烴降解產甲烷過程中都是高豐度表達的。

      進而,他們采用高分辨率質譜技術,檢出了烷烴降解產甲烷過程中的關鍵中間代謝產物,從而進一步證實了這種新型古菌的碳代謝途徑。

      結果發現,Ca. Methanoliparum可以直接氧化長鏈烷基烴,它通過β—氧化、伍德—永達爾(Wood-Ljungdahl)途徑進入產甲烷代謝,不需要通過互營代謝來完成。也就是說,這一古菌僅憑“一己之力”就完成了共營代謝中需要多種細菌和古菌聯手才能完成的分解“工作”。他們因而提出了第五條甲烷產生途徑。

    圖片.png

    五條產甲烷途徑示意圖承磊供圖。承磊供圖

      “第五種甲烷產生途徑的提出,完善了我們探索全球碳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認知。”承磊說。

      論文作者、中石化微生物采油重點實驗室教授汪衛東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也說明在油藏條件下,還有豐富的未知微生物存在,它們有著不同的功能。其中一些微生物以不同的方式在降解原油,將其轉化成甲烷或天然氣。

      多樣化的應用前景

      傳統的原油開采技術,主要是應用化學物質或水壓力來驅動地下深層的原油運移。“這種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采油的技術,仍然有超過一半的原油殘留在地下油藏,難以被開采利用。”汪衛東說,基于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可能利用地下厭氧微生物的作用,把液態的原油降解變成氣態的甲烷,形成油氣共采,最終達到比較高效率的原油開采利用率。這也可延長油藏的開發壽命,有望讓老油田“復活”。

      多年來,承磊團隊與勝利油田等一線油氣生產單位保持著緊密合作。他們對此項成果非常關注。

    圖片.png

    從勝利油田分離的一種產甲烷古菌掃描電鏡照片。承磊供圖

      王登山認為,這項由“0”到“1”的基礎研究認知,為人們開發“地下沼氣工程”奠定了理論基礎。“地下的油不用抽出來,可以直接把油變成氣,讓氣體出來,進行甲烷的收集。這相當于我們把沼氣池修在了幾千米的地下油藏中,形成平方公里尺度的巨大‘地下沼氣池’。”因此,基于該項成果的技術攻關一旦突破,對枯竭油藏進行油氣共采,增產的油氣總量將達到數億噸,這將為緩解我國能源對外依賴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科學支撐。

      由于省去了原油開采煉化加工等巨大的排碳過程,代替以綠色可持續的生物轉化過程,直接獲得甲烷這一清潔能源,減少了碳排放,這是一項綠色環保低碳技術。“當然,這還需要國家作頂層設計,整合全國的優勢力量,依靠我們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更多的攻關和努力才能完成。”王登山建議。

      此外,這種新型產甲烷古菌,將有可能作為一種全新的合成生物學的底盤細胞,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相關文章

    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

    10月8日—9日,中國共產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青島召開,大會全面回顧和總結過去五年多來的工作,確定新的奮斗目標和任務,審議通過黨委工作報告和紀委工作報告,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委和紀委,......

    2022石油和化學工業檢驗檢測技術交流會成功舉辦

    ——石化聯合會攜手島津促石油化工檢驗檢測創新發展2022年8月31日,“2022石油和化學工業檢驗檢測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石化聯合會”)檢測技術工作委......

    中科院實現二維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溫轉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副研究員于良團隊在甲烷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二維Ru納米片邊緣晶格限域的Cu位點,可以在室溫下直接催化甲烷與雙......

    科學家實現二維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溫轉化

    近日,我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組(509組)鄧德會研究員、于良副研究員團隊在甲烷低溫轉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二維Ru納米片邊緣晶格限域的Cu位點,可以在室溫......

    關于恩平214油田開發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名稱關于恩平21-4油田開發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索引號000014672/2022-00317分類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08-05文號環審〔2022〕121號主題詞關......

    航天科工203所研發激光甲烷監測系列產品

    日前,航天科工203所研發了激光甲烷監測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城市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為燃氣巡檢和泄漏檢測提供最有力保障。近年來,國內燃氣事故多發頻發,引起廣泛關注。現代城市地下管線密布,使城市面臨著......

    常溫甲烷直接轉為甲醇,減排還要看MOF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利用光和光催化材料,在常溫常壓下將甲烷直接轉化為液態甲醇的快捷方法。這一成果不僅有助于節能減排,且能獲得經濟收益,因為得到的甲醇可用于制造很多有......

    大慶油田著力綠色轉型,年減排二氧化碳2.2萬噸

    7月1日,中國石油首個水面光伏項目—— 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網發電,也標志著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并入主業發展。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項目利用兩個水面,建設用地40萬平方米、裝機規模18......

    油價或迎年內第2降!95號汽油重回9元時代

    此前有報道稱,油價上漲,95#汽油超過10元。而近日有消息表示,油價或將迎來降價。據正觀新聞報道,今日(6月28日)24時,國內成品油將開啟新一輪調價窗口。多家機構認為,國內油價年內第二降要來了。據卓......

    美國游說印度較少購買俄石油,印度:不聽

    印度石油煉油廠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4日,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美國財政部官員伊麗莎白·羅森伯格當日出發前往印度,旨在說服印度官員及其工業部門減少對俄石油進口。印度5月初曾表示不希望能源交易被政治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