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德國多家主管機構負責人宣布,確認豆芽菜是造成德國此次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的傳染源,并同時宣布解除對黃瓜、西紅柿、生菜的食用警報。然而,數十天來疫情元兇認定已幾經反復,此次一聲解禁令,能讓民眾對此前稱為“嫌犯”的蔬菜放心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教授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德國在此次疫情中接連發布傳染源錯誤信息,影響到政府管理的公信力。其教訓,值得所有國家記取。
事件回放
“疑似真兇”不停變更
據報道,自5月中旬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暴發伊始,感染源的探尋工作即拉開序幕。不久,德國聯邦機構宣布,西紅柿、黃瓜、生菜等與患者發病密切相關,并告誡民眾不可生吃這些蔬菜。
5月26日,德國漢堡衛生研究所宣布,在西班牙進口的黃瓜上發現了O104∶H4型大腸桿菌。于是,西班牙進口黃瓜被稱為“毒”黃瓜,成了人人懼怕的疫情元兇。
5月31日,漢堡衛生官員又宣布,西班牙進口黃瓜雖檢出大腸桿菌,但并不是這場疫情的禍首。
6月4日,德國媒體援引來自隸屬該國衛生部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專家的消息,將懷疑矛頭指向漢堡市在5月6日~8日間舉辦的一次年度慶祝活動,對疫情傳染源給出了新推測。
6月5日,德國下薩克森州官員宣布,初步檢測結果發現,該州一家企業生產的豆芽很可能是疫情源頭,呼吁德國北部消費者不要食用豆芽產品。
6月6日,該州農業部宣布,德國衛生防疫部門實驗室對這家企業的23個樣本進行了檢驗,結果未發現導致疫情的病菌。
6月8日,黃瓜再度成為“疑犯”。當日,德國下薩克森—安哈特州衛生部宣布,在對該州首府馬格德堡市一個家庭垃圾桶里的黃瓜檢查時發現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
6月10日,德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宣布,確認下薩克森州那家可疑企業生產的豆類和豆芽產品是疫情的病菌來源。
事件分析
應對伊始就誤入“陷阱”
分析此次德國連發疫情傳染源錯誤信息,曾光指出,其根本原因是,追查疫情傳染源工作一開始就落入了“陷阱”。面對不明原因疫情突發,查找偵破疫情傳染源,需要流行病學、病原學、臨床醫學三方面專家共同組成工作團隊,相互配合。最首要的是迅速展開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流行病學專業人員要在第一時間進入現場。實驗室檢測只是傳染源偵破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絕不是傳染源偵破工作的全部。
曾光表示,忽視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疫情流行病學狀況評估分析,只片面地看重實驗室檢測結果,是在公共衛生危機應對中易犯的錯誤。事實上,實驗室檢測出的病原體并不一定就是引發疫情的病原體,而是需要設定對照組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予以佐證。離開流行病學調查為基礎,僅憑單一的實驗室檢測結果,不能對疫情溯源下結論。否則,很可能會落入“陷阱”。曾光說,如果在疫情暴發初期沒能捕獲疫情元兇,隨著疫情傳播蔓延,傳染來源與傳播鏈均會趨于復雜。而任何一場疫情,在其初始階段和傳播蔓延階段,其傳染來源的搜尋與防控應對策略都應該是不同的。目前的疫情應對,不僅應該繼續加強監測,而且應該擴大監測的范圍。
事件提示
從速中斷疫情傳播最關鍵
最新疫情報告顯示,目前德國大腸桿菌引發的疫情已經造成33人死亡,近3100人患病。
曾光說,傳染病流行有3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流行都會被阻斷。據此,面對這場傳染病疫情突發,在傳染源不明情況下,政府應該及時有效地實施腸道傳染病共性防控措施,指導大眾預防“病從口入”,從速中斷疫情的傳播。德國在此次疫情中所作出的錯誤反應,影響了對疫情的有力控制,也使其經濟上蒙受了巨大損失。
面對重大疫情突發,需要向社會及時公開信息,但決不意味著為了片面追求信息公開透明,就在事實不清情況下急于對傳染病源頭下定論。曾光說,向大眾公布信息一定要具有科學性,要由政府統一作權威發布。否則,就會影響政府行使公共衛生管理職能的公信力。曾光認為,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課題。此次德國應對疫情的教訓,對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也具有警示作用。
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四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Outermembranevesiclesfromamosquit......
按照中國疾控中心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大興調查研究的部署要求,5月至7月期間,李群副主任帶隊先后赴浙江、山東、上海等地專題調研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多渠道監測預警等早期監......
海關總署物資裝備采購中心就“大連海關2023年口岸傳染病快速檢測設備采購項目”進行國內公開招標采購,現邀請符合資格條件的投標人前來投標。本項目招標活動將嚴格落實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
意向公示遼陽市傳染病醫院2023年4(至)8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遼陽市傳染病醫院2......
近日,隨著“二陽”的陸續出現,新冠感染相關話題再次引發關注。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疫情周報顯示,2023年第17周(4月24日-30日)以來,新冠感染連續兩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傳染病病種排名第一......
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疫苗研究中心(VRC)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實驗性通用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已經開始在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杜克大學招募志愿者。這項1期試驗將測試被稱為H1ssF-3......
近日,OxfordNanopore公司和BioMérieux宣布合作開發傳染病體外診斷(IVD)檢測。本次交易的財務條款沒有披露。該公司表示,他們正在研究將納米孔測序引入傳染病診斷市場的機會,初步合作......
西班牙研究發現,雞肉、火雞、牛肉和豬肉中存在"超級細菌"。在西班牙的一項研究中,40%的超市肉類樣品中發現了耐多種抗生素的大腸桿菌。抗生素耐藥性在全世界達到了危險的水平。據估計,全......
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3月16日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常昭瑞表示,我國已初步形成多渠道傳染病監測體系,有助于及時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勢。常昭瑞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密切配合,加強......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以下簡稱動衛所)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在傳染病新型分子現場快速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動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