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性癥狀和認知功能衰退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幻覺、妄想等陽性癥狀,以及情感淡漠等陰性癥狀;認知功能衰退則同時表現在神經認知功能和社會認知功能中。共情作為重要的社會認知功能,與臨床癥狀之間的關系仍存在較大爭議。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張向陽研究組開展大樣本的橫斷研究,為證實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共情與臨床癥狀之間存在密切關系提供了新證據。該研究對987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自我報告問卷——人際反應指數量表(IRI)評估患者的共情,使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估患者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以及一般精神病理性癥狀,并提取出陰性癥狀因子分數(FSNS),以更準確地體現患者的陰性癥狀嚴重程度。
研究表明,患者的PANSS得分與IRI得分之間存在廣泛的相關性,較強的相關性主要體現在IRI總分與PANSS陰性癥狀之間,二者呈負向相關趨勢(如圖)。同時,FSNS和IRI量表得分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另外,IRI量表中的觀點采擇(PT)成分與陰性癥狀負相關,幻想(FS)和觀點采擇均與一般精神病理性癥狀相關。
該研究證實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共情與其臨床癥狀,尤其是陰性癥狀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結果預示,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其陰性癥狀等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來預測其社會認知功能的損傷情況,從而為提升精神分裂者患者的社會功能和人際關系提供一定理論支持。該研究為橫斷設計,研究結論可通過縱向設計和更客觀的評估方法進一步證實與推廣。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國際合作研究計劃、中科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與IRI總分呈顯著負相關
近期,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陳輝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NatureMentalHealth》《NatureCommunications》接連發表了兩篇論文,在人類注意和工作記憶研究領域再獲新進展,分......
·“由于貓只在很短的時間內排出生物體,因此人類通過與它們一起生活的貓接觸而感染弓形蟲的機會相對較小。也就是說,養貓并不意味著會感染弓形蟲。”養貓可能增加患精神分裂相關疾病的風險?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
精神分裂癥是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終生患病率約1%。由于精神分裂癥具有高致殘性、青壯年期發病、低康復率等特點,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然而,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診療至今仍主要依賴于對患者癥狀的經驗判......
2023年10月4日,《NationalScienceReview》期刊在線發表題為《DecodingEffectsofPsychoactiveDrugsinaHigh-DimensionalSpac......
研究人員利用分子成像技術證實了母體維生素D水平在發展產生多巴胺(人體的"感覺良好"化學物質)的腦細胞中的關鍵作用。這一發現使人們對精神分裂癥等神經發育障礙的機制有了更深的了解。精神......
動機缺乏與快感缺失是精神分裂癥譜系典型的陰性癥狀,也是導致患者廣泛的社會功能損傷的重要原因。然而,動機缺乏與快感缺失潛在神經生物學機制尚不明晰,阻礙了對有效干預措施的發展。最近的理論框架表明,獎賞功能......
抑郁癥狀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常見的伴發癥狀,伴發率約50%,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利培酮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第二代主要藥物,對精神分裂癥陽性和陰性癥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但對抑郁癥狀的影響尚不清楚......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關注社會交往中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學中,這種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被稱作共情。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女性具有敏感、細膩、善解人......
社會獎賞加工能力的異常存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和社會快感缺失個體,導致個體社會互動以及社會功能的障礙。因此,對于臨床和亞臨床群體的社會獎賞期待加工研究,將為針對社會互動過程的研究提供重要基礎。然而,此前針......
陰性癥狀如愉悅體驗能力下降、動機缺乏以及對相關社會互動的表達情緒反應能力下降,與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和功能結果密切相關。然而,這些癥狀通常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陰性癥狀的起源、機制與潛在的因子結構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