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3日23時,美國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團隊首次在可控核聚變實驗中實現核聚變反應的凈能量增益,即通過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激發聚變所使用的能量更多,這項突破將為美國國防進步和清潔能源的未來鋪平道路。
12月5日,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團隊用192束激光束,向一個微型燃料顆粒輸送了205萬焦耳的激光能量,點燃核聚變燃料,最終產生了315萬焦耳的聚變能量輸出,實現凈能量增益,首次證實了慣性核聚變能(IFE)的基本科學原理和可行性。
美國能源部表示,要獲得簡單、充足的慣性核聚變能,并將能源輸送給家庭和企業,仍需要許多先進的科學與技術。美國能源部目前正在重啟一項廣泛協同的慣性核聚變能計劃。在私企投資下,推動核聚變商業化快速發展將具備很大的動力。
核聚變能具有燃料來自海水、效率是化石能源的千萬倍,沒有長期的核廢料、沒有碳排放等特點,被視為未來社會的“終極能源”。目前為止,人類對受控核聚變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類——磁約束核聚變、慣性約束核聚變。
磁約束核聚變,是通過托卡馬克裝置產生強大的磁場,把等離子體約束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并將其持續加熱并維持在數千萬甚至上億度的高溫,以達到核聚變對溫度的要求。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和位于我國合肥的“東方超環”(EAST)針對的就是磁約束核聚變。
慣性約束核聚變實驗,則是將聚變材料制成小靶丸,然后從四面八方均勻射入高能激光束以持續壓縮并最終引爆靶丸,形成微型“氫彈”爆炸,產生熱能。為了驗證慣性約束核聚變實驗,2009年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建成。
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24年度公開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科核發管字〔2024〕7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工程師使用超音速冷噴涂技術,生產出一種新的核聚變“主力軍”材料,可承受聚變反應堆內的惡劣條件。最近發表在《物理寫作》雜志上的這一進展,有助于實現更高效的緊湊型聚變反應堆。核聚......
日本和歐盟共同建設、位于日本茨城縣那珂市的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12月1日開始運行,向實現“人造太陽”又邁進了一步。核聚變是兩個輕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核聚變理論上可以提供幾......
近日,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帶隊赴安徽省合肥市開展主題教育調研,圍繞量子科技、核聚變等領域考察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實驗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并召開座談會聽取最新科......
一旦一顆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階段之外--這是恒星演化的最長階段,在此期間,恒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輻射被引力所平衡--它可能擁有的任何行星系統的命運就是一個謎。天文學家通常不知道在這一點之后行星會發生什么,......
“萬老師,EAST實現了403秒的H模等離子體運行!”“祝賀!祝賀!大家辛苦了!”4月20日,科技日報記者來到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該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向記者展示了這段他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元熙的......
隨著核聚變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很多相關技術獲得突破。在科技創新越來越需要協同作戰的今天,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更有耐力、能長期投入的“國家隊”和更靈活、試錯成本更低的民營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密切合作,推......
北京時間12月13日23時,美國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團隊首次在可控核聚變實驗中實現核聚變反應的凈能......
北京時間12月13日23時,美國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團隊首次在可控核聚變實驗中實現核聚變反應的凈能......
北京時間12月13日23時,美國能源部(DOE)和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宣布,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團隊首次在可控核聚變實驗中實現核聚變反應的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