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可以逆轉的。”近日,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代謝減重中心主任孟化在接受《醫學科學報》采訪時表示,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代謝手術能顯著降低患者體重,改善患者糖耐量水平及胰島素抵抗狀態,使糖尿病緩解率達到70%~90%。
調查顯示,中國超重/肥胖患病率已超過50%,由肥胖誘發的各類疾病高達240多種,其中以糖尿病最為突出。
“當前我國已成為全世界第一的2型糖尿病大國,肥胖糖尿病人群超過8000萬,糖耐量異常人數高達4.9億。也就是說,近一半的中國人血糖都不正常。”孟化表示,推廣肥胖糖尿病主動健康理念及醫學實踐迫在眉睫。
代謝手術是綜合治療關鍵環節
2017年9月,中日友好醫院減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家針對肥胖糖尿病患者進行全方位診斷、治療及生活方式指導的臨床醫學中心。
走進這里,無論是板凳、病床,還是輪椅、馬桶,都是“大尺寸”的定制款,就連體重秤的上限也調到了700斤。護士站里,劃船機、啞鈴、杠鈴等健身器材隨處可見。
據悉,該中心采用多學科團隊管理模式,涵蓋普外科、內分泌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內科、營養科、康復科、中醫針灸科、精神科以及個案管理師和專病護理師,以終身追蹤式的負責理念,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對一”的減重健康服務。
“胰島素發明了一百年,藥物越用越多,效果卻日漸式微,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現在是時候主動出擊了。”孟化說,目前針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手段已經由傳統的內科治療轉變為多學科共同協作的綜合治療,治療目標也由長期血糖控制提升到糖尿病緩解或恢復健康狀態。
“代謝手術是綜合治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患者并非一入院就立即安排手術。”孟化介紹道,術前患者需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改變進食習慣、控制攝入熱量、適度增加鍛煉等,先降低5%~10%的原始體重,以減少腹部脂肪及肝臟體積,提升心肺功能,進而為手術提供清晰的操作視野,充分保障手術的安全性。“比如每日補充微量元素、增加蔬菜和優質蛋白比例、戒煙酒飲料、養成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等,我們會針對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出更細化更科學的方案。”
在手術操作方面,孟化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對稱三孔胃袖狀切除術、對稱三孔胃旁路術、單孔胃袖狀切除術三種特色術式,不僅縮小了手術創傷,縮短了手術時間,而且兼顧了患者健康與美麗的雙重需求。孟化補充道,“在對稱三孔術式與術后加速康復管理的強強聯合下,我們還開設了日間手術,患者24小時內即可完成手術并出院。”
更為重要的是,術后患者一定要樹立終身的體重管理意識,才能達到并維持理想的減重效果,防止復胖和血糖反彈。例如,在營養方面,術后早期應多攝入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食物,長期堅持健康均衡飲食;在運動方面,患者應適量增加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每日走路不少于6000步等。
手術不是萬能的,孟化直言,“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需要持續終生,醫生沒有‘上帝之手’,因此除了專業人員提供指導外,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的克制力和毅力。”
普及肥胖糖尿病同質化管理
對于代謝手術的適用人群,孟化表示,BMI大于32.5的肥胖糖尿病患者,代謝手術是首選治療手段;BMI介于27.5~32.5區間的一級肥胖患者,若存在藥物減效或不愿長期服藥的情況,代謝手術也是選擇之一。
截至目前,孟化已獨立完成糖尿病減重手術7000余例,沒有出現梗阻、穿孔、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累計完成單孔腹腔鏡減重手術100余例,無一例并發癥。“根據數據統計,我們中心的患者多集中在18~64歲,其中,女性占比65%,顯著高于男性。”
與此同時,孟化團隊還在臨床上開展了代謝手術的療效及機制研究。結果顯示,以1年為中位隨訪時間,病程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代謝手術并成功減重后,糖尿病緩解率達到了76.9%。“這是個令人欣慰的數字。毫無疑問,減重代謝手術已被公認為當下治療肥胖癥及相關代謝病最有效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
研究預測,到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將達到65.3%。保守估計,屆時歸因于超重肥胖的醫療費用占全國醫療費用總額的22%。
為了減緩這一趨勢、提高全民健康素養,2022年11月,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成立了肥胖糖尿病主動健康專業委員會,孟化當選為主任委員。“所謂主動健康,既是對生命的理性認知,也代表著科學的生活方式。無論健康、亞健康人群還是患者,都應該進行主動健康管理,肥胖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
雖然專委會成立不久,但在孟化的帶領下,專委會工作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2022年11月26日,專委會舉辦了中部賽區減重代謝手術視頻大賽,普及減重代謝手術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操作,后續還將在全國范圍內舉辦;2022年12月16日至17日,第三屆中國減重糖尿病論壇暨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肥胖糖尿病主動健康專委會年會在京召開,眾多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慢病化全程管理新模式。
此外,為縮小醫療機構間治療水平差異,實現減重糖尿病的同質化管理與診療,并推廣減重糖尿病相關醫學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由孟化領銜的中日友好醫院代謝減重中心還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發起建立了減重糖尿病專病醫聯體,目前已涵蓋30多家三甲醫院。
在醫工結合方面,孟化團隊也正在與北航生物醫工學院共同研發無創血糖監測儀器。“我們的目標是立足肥胖糖尿病治療前沿,實現肥胖糖尿病分級診療,致力更多肥胖糖尿病患者實現逆轉。”
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懈深耕
孟化出生在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從小在救死扶傷的環境中長大。父親是當地公社醫院的醫生,每天騎著馬去牧民家看病。“藥箱一打開,內外婦兒都要看。”孟化說,在跟隨父親行醫的耳濡目染中,做一名醫生的種子于不知不覺間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1993年,孟化從內蒙古包頭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畢業,正式成為一名醫生。“到現在整整過去了三十年,一路走來,皆是艱辛,但我從未后悔。”
孟化將這三十年看作找尋自我的過程。第一個十年,他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初入職場。彼時的他只是一名還未明確專業的普外科大夫,在各類手術中積累經驗,摸索方向。第二個十年,他完成博士研究生學業,師從日本腹腔鏡胃癌大師谷川允彥教授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從事胃腸腫瘤治療。第三個十年,他將目光投向新興的糖尿病減重領域,并將微創治療胃癌根治的手法靈活運用到了減重代謝手術中。
“在醫學這條路上,我有過迷惘,但2012年,糖尿病減重讓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孟化坦言,當時,這不是個好專業。“這個領域剛剛興起,病人短缺,醫院里沒什么人愿意干這個。”盡管如此,孟化卻樂在其中,并堅信糖尿病減重領域前景廣闊。
“時代不同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全社會對減重代謝手術建立起正確的認知,孟化是中國第一批在社交媒體建立個人賬號宣傳減重代謝手術的醫生。“加強患者宣教非常重要,我們要讓患者知道手術可以減重、降糖,讓他們重獲健康。”在孟化的影響下,現在中日友好醫院代謝減重中心的每一位成員都成為了宣傳員和“播種機”。
如今,肥胖已然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病,肥胖的發病率也在世界各國持續飆升。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世界有13%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癥。更重要的是,肥胖還會進一步引發代謝綜合癥并伴隨各種并發癥,例如2型糖......
8月17日,《中國肥胖患病率及相關并發癥:1580萬成年人的橫斷面真實世界研究》報告發表于學術期刊Diabetes,ObesityandMetabolism(IF:5.8),繪制出了一幅數字版的“中國......
長夜漫漫,你在熬夜的時候是否經常餓意襲來,這時候點一頓夜宵美美的吃一頓,簡直是人間一大爽事啊。但是,你當下是快樂了,殊不知,你的健康危害卻正在增加了。本來熬夜對身體已經是一大kill了,你在熬夜的同時......
香港大學(港大)20日公布,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甲福明(二甲雙胍)有助抗老化。港大醫學院表示,甲福明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甲福明除了可穩定......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糖尿病級別的葡萄糖濃度,會在1小時內強烈破壞p53的穩定性眾所周知,糖尿病是癌癥的風險因素。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都會增加許多類型癌癥的風險。然而,糖尿病促進癌癥發......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5.4億人。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國,成年人有超過1.14億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
減肥愛好者的福音來了!當地時間周一,《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服用最高劑量的禮來實驗性藥物retatrutide48周后,肥胖患者平均減輕了24.2%的體重,即約58磅,這是迄今為止肥......
早在20世紀20年代,研究人員就發現癌癥患者的尿液有甜味。起初,醫生們很困惑,但他們很快意識到這是血糖水平升高的結果。“這是我們了解癌癥患者的第一件事,”副教授LykkeSylow說。尿液散發出的甜味......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一項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與2021年相比將翻一番,達到約13億人,各國患者都會有所增加。研究報告本周發表于英國《柳葉刀》雜志。據路透社22日報道,美國華盛頓大學健......
目前全球約有5.3億人患有糖尿病;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超過一倍,達到約13億人,發病率接近10%,遠超目前6%的發病率。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國家衛生健康體系的的巨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