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內試驗介紹:
皮內試驗是各種體內特異性試驗中應用最廣、結果較可靠測試劑量控制較嚴格的一種試驗方法。人們多年來在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本法來進行特異性過敏原檢查的。
皮內試驗正常值:
正常則反應呈陰性。受試者皮膚丘疹直徑在5mm以下,周圍無紅斑形成,或僅有輕微紅斑反應者為陰性;
皮內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毛細血管擴張、血管能透性增高、血管內液體滲出、平滑肌收縮、分泌腺活動亢進等;過敏性休克 ;支氣管哮喘等過敏反應。
皮膚丘疹直徑在5-10mm之間周圍有輕紅斑反應者,為(+);
皮膚丘疹直徑在10-15mm之間,周圍有寬度在10mm以上之紅斑反應帶者,為(++);
皮膚丘疹直徑在15mm以上或丘疹不規則,出現偽足周圍有寬度在10mm以上之紅斑反應帶者,為(+++);
局部反應同(+++),而且同時出現周身反應,如周身皮癢、皮疹、皮膚潮紅憋氣感哮喘發作等癥狀者,為(++++)。
需要檢查的人群: 發生過敏但是過敏原未知的病人。
皮內試驗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有嚴重過敏反應者
檢查前禁忌:實驗前應該進行皮試
檢查時要求:積極配合醫生
皮內試驗檢查過程:
一般亦用上臂外側皮膚為受試區,令病人側坐,暴露全臂以70%酒精消毒皮膚,用結核菌素注射器及針體長1cm左右的26或27號皮內針頭抽取試液。吸入性抗原,包括屋塵、羽毛、皮毛舊棉絮、煙草、真菌、花粉等,采用1∶100濃度。對于食物抗原中不含刺激性的蔬菜、水果、谷物之類,用1∶10濃度。對于魚肉、蝦、蟹、雞蛋、牛奶及蔥、蒜、姜、辣椒等高蛋白食物或帶刺激性的食物,則采用1∶100濃度。對于個別效價較強的抗原,如蒿屬花粉、螨等,人們采用1∶1000或1∶1萬的濃度。還有一些效價特強的抗原物質,如蛔蟲浸液等,人們曾用過1∶10萬的濃度每個變態反應臨床工作者,對于自己所用的各種抗原的效價必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掌握適當的測試濃度,防止不良反應或意外。
試驗按照習慣的程序,自上而下,由左到右地逐個進行在每一試區用皮內針頭刺入表皮淺層后進針約2-3mm,推入試液約0.01-0.02ml每一試區的間距至少為3cm。
皮試注射完畢后,在病人等候觀察反應的15-20min內,應隨時觀察病人有無全身性反應出現,如唇麻、掌癢、全身搔癢、皮色潮紅、咳嗽哮喘、胸悶脈搏細速等情況。如有此類情況,應立刻讓病人躺下休息,根據反應輕重給予適當的措施,輕者可以針刺病人手掌掌心或人中、印堂、十宣等穴。有胸悶咳喘者給以異丙基腎上腺素或沙丁胺醇(舒喘靈)等類藥物吸入。重者應注射腎上腺素,吸氧,甚至人工呼吸靜脈內注射腎上腺素等20余年來,人們在為數以幾十萬計的病人進行皮內試驗中,雖亦曾發生過若干例較重的皮試后反應,均因及時處理而安然恢復。
相關疾病
小兒家族性自主神經失調綜合征,小兒藥物性皮炎,結節病,藥物過敏,肺吸蟲病,肝吸蟲病,小兒藥物變態反應,四川并殖吸蟲病,異尖線蟲病,淋巴絲蟲病
相關癥狀
皮膚肉芽腫,皮膚痛,皮膚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