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7-02 09:22 原文鏈接: 新形勢下的中國環保NGO之路

    何為NGO(來源:百度百科)

    NGO,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托、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NGO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并構成社會新的一級。

    NGO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NGO的原動力是志愿精神。

    自從《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在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中國國內NGO組織的運行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的形式下,環保NGO 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與國外的環保NGO相比,中國的NGO組織還存在哪些差距?中國的環保NGO還可以介入哪些新的領域?大學生社團如何實現可持續 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美國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總裁何平博士。

    中外對話:作為一個環保NGO的業內人士,在您看來,中國國內的環保NGO組織近些年有哪些可喜的發展?

    何平:環境NGO這十幾年來發展很快。1999年我們第一次在華盛頓開NGO論壇的時候,只有十幾家參與,2003年在北京的時候,有一百多家來開會,現在統計有二千多家(包括學生社團)。而且NGO這幾年影響也越來越大,通過怒江建壩的爭議、圓明園工程的重新環評,節能活動的推廣等,NGO的聲音在擴大,社會對環境NGO了解更多,政府對NGO的態度也在改變。

    總的來看,學生社團發展很快,草根NGO有一些進展,與政府有關的NGO數量在增加,同時,NGO涉及的范圍也更寬,不單是教育和自然保護的NGO,還出現了涉及環境政策,監督和維權等各類NGO。

    中外對話:在您看來,中國國內環保NGO的發展還存在哪些限制因素?

    何平: 國內NGO的發展環境仍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限制遲遲沒有松動,使許多NGO不能正常有序的開展活動。政府內部可能對NGO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的角色缺乏了解和認識。NGO 的平臺搭不起來,公民的作用不能發揮 ,環境治理就會事倍功半,其他社會問題也不能有效解決。

    比如去年在武漢開第五屆NGO論壇時遇到一點麻煩。原來在中國開國際會議只要副部級單位就可以批,所以我們一直和中國人大合作,校長OK了,就可以開會。去年政府把會議審批權收回到教育部,教育部對基金會不了解,對NGO也沒興趣,所以不愿意批。因為我是武漢大學校友,和學校關系不錯,所以武漢大學和教育部做了一些溝通,教育部最后和駐華盛頓使館教育處聯系了一下,基金會和教育處的關系也很好,所以他們幫我們說話,教育部最后批了個“2007年NGO學術會議”。在中國倡導NGO不太容易,各方面關系都要有。

    NGO的運作經費是另一個瓶頸,相當多的NGO停留在志愿活動的層面,不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施加影響。NGO自身的能力,包括機構管理、項目管理,公共關系等也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中外對話:在您看來,中國的環保NGO組織和國外NGO組織的主要差距目前體現在哪些地方?

    何平:國內NGO和國外NGO的差距有幾個方面,第一是影響力,國外NGO對環境和自然保護的立法影響很大,對重大工程項目的決策有直接影響,國內的NGO還做不到;第二是成員的覆蓋面和社會支持度,美國幾大環保NGO,如塞拉俱樂部、全國野生保護聯盟等會員都在百萬以上,有什么重大活動,可以一呼百應,但國內最好的NGO也只有一萬左右會員(不包括行業協會),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力度有限;第三是經費,美國大的NGO年度財政都上億,國內的只有幾家能上百萬,有不少是沒有正常運作經費的,主要是國內的籌資渠道太有限,社會捐助的風氣也沒有形成。

    目前國內環保 NGO的規模與環境問題的巨大不成比例, 新設的環保部應當走出行政環保的老套套,為環保 NGO 的發展作些具體的事情,否則,中國的環境改善不容樂觀。

    中外對話: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實現NGO組織與政府以及普通民眾的良性互動?

    何平:NGO與政府應當是合作關系,NGO通過活動和項目,促進公民參與環保,協助政府治理環境,包括提供信息、反映情況、提出方案等,同時政府也是被監督對象,因為有些破壞環境的行為是政府在主導。NGO的活動應當盡量讓政府相關部門知道,有些活動可以邀請官員參加,同時多和人大、政協等機構聯絡,因為這些機構對民間活動比較寬容和理解,也較容易合作,同時他們對行政機關也有直接影響。NGO和公民互動應當是經常性的,NGO很多項目的服務對象就是普通公民,同時要充分發揮媒體作用,讓更多的人知道NGO的項目與活動,現在網絡發達了,傳統媒體上不去的話,網絡是一個很好的渠道。了解情況的人越多,NGO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與參與。NGO的影響不是權利和金錢,而是靠人氣和信息,所以NGO的活動,參與的人越多越好,報道得越多越好。

    中外對話:在您看來,NGO可以重點介入哪些領域?如何在這些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何平:NGO介入的領域是沒有限制的,根據自身的條件以及周邊環境的問題,選擇適當的題目,做自己以及組織最擅長的事情,以及公眾最關注的問題。目前國內環境問題很多,每個地方都有,只要選好題,堅持下去,總會出結果的。比如有醫學背景的人,可以對某一地區人群某種疾病與周邊環境的關聯進行調查,有工程背景的人可以對某一重大工程環評情況進行追蹤。周邊有重要文物的組織可以對影響文物保護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對文物保護單位提出建議等。但作為一個NGO組織,要有明確的目標和重點,不能什么都介入。

    目前國內的NGO大部分比較小,要聯合起來才能有影響,北京地區的NGO聯合行動比較多,其他地區的NGO也要聯合起來,同時學生團體也要和NGO聯系,很多時候都在關注同一個問題,但各自為戰,效果都不好,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傳播平臺、放大聲音、擴大影響,爭取公眾支持。另外要選擇一些與公眾生活相關的問題, 如某一區域的噪音,污水等,先進行調查分析,然后組織相關利益方座談討論,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合適的時候邀請媒體報道,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重視。

    中外對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能否切實幫助環保NGO以后的工作開展?環保NGO應該怎樣利用這個新辦法?

    何平:信息公開條例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對NGO的活動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NGO的人要好好研究這部條例,充分利用。因為很多NGO的活動受到限制,苦于沒有信息的支持。美國有部法律叫“公民有權知道”,要求所有堆放或者埋藏有害物質的公司或單位通知周邊的公民,這部法律對美國的環保運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部法律的影響下,很多公司后來都公布了產品中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影響, 如油漆中鉛的含量對人體的危害等。條例頒布到發揮實際作用還有一段距離,這需要NGO來進一步推動和細化,包括宣傳和落實。如果近年內有些成功案例發生,會對如何有效地實施信息公開條例有借鑒意義。

    中外對話:您一直非常支持大學生環保社團,您覺得在新形勢下這個群體應該怎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

    何平:從2001年以來,我們一直都在支持大學生團體,培訓了兩百多學生團體負責人,他們越來越活躍。去年成立了“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正在積極開展校園節能活動。在目前中國的環境里,大學生團體很特殊,他們所受的限制比較小,可以做不少事情。

    大學生環保社團幾乎每個大學都有,但社團的人數不是太多,可能與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不夠新穎有關。大學生的活動不要限制在校園,應當關注周邊社區(或城市)的實際環境問題,深入調查,提出建議和意見。另外也可以選擇一些社區或中小學,定期去宣講環境的知識和概念,還可以聯合社區和學校搞些活動(如地球日、環境日活動等),總之,要走入社會,擴大影響。

    另外,社團本身的發展也要注意“斷層問題”,多吸收新生加入,建立一套“以老帶新”的機制,這樣社團的發展就能持續和穩定。

    相關文章

    科學家回信|何平:高能同步輻射光源7月1日調束

    0:00/2:23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儲存環整體安裝完成率接近60%,預計今年7月1日開始調束,力爭12月發出第一束光。目前工程技術人員正全力進行真空烘烤等工作,并準備設備的性能優化。監制:閔勤勤張文策劃......

    全國首例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涉稅案開庭審理

    6月3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青海某化工有限公司與被告某環保科技公司、被告某低碳科技公司、第三人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碳排放權交易糾紛兩案,案件涉及核證自愿減排量(以下簡稱CCER......

    全國首個以大學生環保社團命名的公益基金誕生

    4月27日,我國第一個以大學生環保社團命名的公益基金在北京林業大學宣告設立。這項基金名為山諾生態文明基金,以該校堅持了30年的環保學生社團“山諾會”命名,旨在資助開展與生態文明相關的公益項目,支持包括......

    兩會代表建議放開禁燃秸稈環保與農業如何平衡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省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淙祥等全國人大代表向大會聯合提交了《關于逐步放開禁燒秸稈,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建議》,提出在堅持環保原則的同時,應逐步放開秸稈禁燒政策......

    700萬,這一濟南環保公司采購大批分析儀器

    10萬噸有色冶煉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化驗室、實驗室設備及配套設施采購項目計劃公示項目名稱:10萬噸有色冶煉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化驗室、實驗室設備及配套設施采購項目項目規模:采購化驗室、實驗室設備及......

    2025年我國信息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等制造業將步入世界領先行列

    12月28日,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辦、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的《2023中國制造強國發......

    Shimadzu推出全球首個纖維素阻燃復合樹脂,為儀器創新打造環保材料

    通過與TomoegawaCo.,Ltd.和FPChemicalIndustryCo.,Ltd.合作,ShimadzuCorporation開發了一種高度阻燃的纖維素纖維復合樹脂。這是一種功能性、環保的......

    COP28聯合承諾:全球60多國齊心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舉行的COP28氣候變化大會上,有60多個國家加入了一項承諾,削減與制冷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阿聯酋擔任COP28主席國,并于周二在大會場地發布了這一承諾。日本和美國是其中的一些加入國......

    歷史性一刻!史上最大規模環境大會武漢開幕!

    2023年11月18日,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在武漢盛大開幕,吸引了逾萬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環境科學的創新之路,深度交流合作發展的共同......

    科普北京凱爾科技SDITOFMS

    北京凱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始終站在環保監測儀器設備研發的前沿。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僅專注于產品的創新,更看重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助力環保、石油石化等行業的進步。在線式飛行時間質譜儀(SDI-......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