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酷似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的管鼻蝙蝠
據每日郵報報道,最近科學家發現幾百個新物種,其中包括相貌酷似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的管鼻蝙蝠。在一個偏遠的雨林,人們發現了一種管鼻果蝠,其相貌很容易讓人想起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絕地大師尤達。2009年,在崎嶇多石、人跡罕至的那卡耐和馬勒山脈,人們經過歷時兩個月的調查,首次發現了兩百多種動植物。
此次發現包括2種哺乳動物,24種蛙,9種植物,將近100種昆蟲,包括豆娘、蟋蟀和蟻,還有100種左右的蜘蛛。有一種尾端白色的鼠,至少一種螞蟻和幾種蟋蟀,都同已知物種迥異,所以它們各自代表一個新的屬。
這些物種由兩個科考隊發現。兩支隊伍由保護國際基金會的快速評估項目協調。基金會的合作者還有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生物研究所和自然保護組織磐石國際。科考隊在各海拔高度上探索了森林覆蓋的那卡耐山區。此山多洞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河。還探索了馬勒山脈。他們依靠飛機、小艇、通過步行,甚至動用直升飛機進入邊遠地區。
在馬勒山脈,研究者發現了他們所稱的“洋洋大觀的”各色昆蟲、蜘蛛和蛙類。磐石國際科學與自然保護臨時主席馬丁·康格博士說:“發現這些物種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知道了一個地區存在著哪些物種,你才有可能知道怎么去管理這一地區。”他還說這些物種可能有實用價值,例如藥用。他認為需要提高當地人的意識,讓他們知道在他們的森林里發現的野生動植物的價值。同時,在東南亞湄公河的若干發現也引起了人們的激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稱,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科學家平均每個星期都都會在此發現三個新物種。同時,這也凸顯了采取行動、保證這些新物種生存的必要性。
報告說這些發現彰顯了大湄公河次區域極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也顯露出該地區各種各樣的棲息地和物種的脆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例舉了爪哇犀牛在越南可能已經絕種的判斷,認為這是近年來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一個悲劇性的標志。大湄公河地區包括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的南方省份云南(瀾滄江為湄公河上游)。帶著吸血鬼般彎彎牙齒的魚,貌似涂了唇膏的蛤蚧(壁虎),還有高達七米的食肉植物,聽起來都像夢魘中的生靈,但他們都是真實存在的。它們是2009年在該地區發現的145個物種中的三種。他們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報告中的亮點。這個報告搶在了本月將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之前。
4月,福建省建甌市林業局科研人員在位于鷲峰山脈的建甌市水源鄉橫路村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過程中,發現了大戟科大戟屬植物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修大戟”。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System......
24日,記者從廣東省韶關市丹霞管委會獲悉,丹霞呵叻蛛、丹霞鐵馬鞭、丹霞鐵角蕨、東方卷柏4個新物種先后正式發表,再次刷新丹霞山物種記錄。目前,在丹霞山已知高等植物約2260種,其中有15個植物新種是在丹......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發布報告稱,盡管氣候變化、砍伐樹木等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構成了威脅,但2020年科學家們在湄公河流域發現了224個新物種,包括靈長類動物、魚類和爬行動物,以及其他野生動植物的新物種......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5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過去一年為約150種動植物新物種進行了科學命名,其中大部分為昆蟲。公報稱,科研人員將一種新發現的“士兵蠅”命名為“Opalumarupau......
近日,在福建三明永安市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全新物種“步甲蟲”,被國際最權威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學分類》(《ZOOTAXA》)記錄認可,并以其發現者郭亮為名,叫“郭亮珠步甲”。珠步甲的“珠”形容......
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范鑫鵬課題組在上海崇明島濕地發現一種纖毛蟲原生動物新物種。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報告》。據悉,該物種被命名為顧氏拉姆蟲——以獻給我國著名原生動物學家、華東師大終身教授顧福康先......
意大利特倫托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測序人類微生物組樣本中的9,000多個宏基因組,發現了超過15萬個微生物基因組,其中大多數是此前未知的。這項重要成果于上周發表在《Cell》雜志上。意大利特倫托大學......
新華社華盛頓5月28日電(記者周舟)新的類人猿、像頭發一樣的細菌、靠螞蟻行走的蟲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科學學院近日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簡稱“東南亞中心”)獲悉,該中心植物多樣性與保護研究組的科研人員與中緬科考隊員合作,在緬北發現了鳳仙花兩個新種,取名為燕尾鳳仙花和葡萄鳳仙花。中緬雙方科......
中國中醫科學院建院60周年國際學術發展大會日前在京舉行。記者獲悉:目前我國已經在31個省份922個縣開展了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全國1.9萬人參與,共發現了2個新屬32個新物種。其中一個新屬,為了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