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1日報道,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激子在有機半導體晶體紅熒烯中的擴散距離是以前認為的1000多倍,該距離與激子在制備無機太陽能電池的硅、砷化鎵等材料中的距離相媲美。科學家認為,新的研究發現有望讓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卓越,或許可以取代硅基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材料學》雜志在線版上。
羅格斯大學的助理教授瓦伊塔利·波德茲瑞福表示,科學界一直使用有機半導體來制造太陽能電池和其他產品,因為,有機半導體能夠建造在大的塑料薄片上。但是,有機半導體有限的光伏轉化效率限制了其在太陽能領域的發展,但新發現可以加速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發速度。
波德茲瑞福和同事發現,激子在超純凈的晶體有機半導體紅熒烯中的行進距離是以前認為的1000多倍。而此前,研究人員觀測到的激子在有機半導體中的行進距離不足200納米。
波德茲瑞福表示,這是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激子在有機半導體中可行進幾微米——其擴散距離從2微米到8微米不等,這個距離與激子在制備無機太陽能電池的材料硅、砷化鎵中的擴散距離相媲美。而激子的擴散距離越遠,可以吸收的太陽光越多。
波德茲瑞福解釋道,當激子碰撞到半導體的邊界或結點時,電子移動到結點的一邊,電子空穴移動到另一邊,產生光伏電流。如果激子的擴散距離不到1納米,僅僅離邊界或結點最近的激子才會產生光伏電流,這也是為何目前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偏低的原因。
研究人員指出,激子通常可分為萬尼爾(Wannier)激子和弗倫克爾(Frenkel)激子。萬尼爾激子在晶格中移動得更快,因此,其產生光電的屬性更加突出。進一步發現,有機半導體紅熒烯晶體內的激子的行為更像無機晶體中的萬尼爾激子的行為。而之前,科學家以為,有機半導體中只會出現弗倫克爾激子。因此,該實驗證明,激子擴散的障礙不是有機半導體的固有障礙,進一步的研究有望研發出效率更高、可批量生產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也發明了一種新的技術—偏振分辨感光電流光譜,來分離晶體表面的激子,并且產生大的感光電流,這種技術也可以用于其他物質。
光伏技術是應對氣候變化等的重要解決方案。其中,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高功質比、可低溫/溶液加工、超薄輕柔等優勢,在可穿戴/便攜式設備移動電源、建筑光伏一體化等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然而,鈣鈦礦在柔性襯......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手性有機半導體。這種半導體能讓電子以螺旋方式移動,極大提高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性能,為電視、智能手機等帶來更好的顯示屏。此外,還有望推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高效、低成本、輕量化等特點,被視為未來光伏技術的重要方向。然而,這類電池存在一個關鍵問題——穩定性較差,難以長期使用。3月7日,華東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相關成果已......
華東理工大學的一項突破性科研成就近日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校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延長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關鍵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輕便性,......
可折疊手機、智能手表健康監測設備等可穿戴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如何為這些設備提供高效、穩定且持續的供能?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邵明教授、張新亮教授團隊實現了兼具優異的機械柔韌性和高光電轉換效率......
近日,南昌大學物理與材料學院舒龍龍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應變梯度對光伏效率的調制”為題在《細胞》旗下物理與材料方向子刊《Matter》上在線發表。撓曲電是指材料受到非均勻應力作用后而表現出電極性的......
增強寬帶隙鈣鈦礦中的光伏擇優取向以實現高效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第一作者:吳章豪,趙玥通訊作者:王長擂*,馬天舒*,趙德威*,李孝峰*單位:蘇州大學,四川大學研究背景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TSCs......
鈣鈦礦光伏電池穩定性重大突破,Nature剛剛刊發學校科研團隊成果,華南理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嚴克友教授團隊針對鈣鈦礦電池光熱穩定性差的行業難題,利用綠色配體演變策略,調控全無機窄帶隙鈣......
圖不同處理策略制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a)背面光學照片;(b)截面掃描電鏡照片;(c)界面分子與鈣鈦礦或金屬氧化物電荷傳輸層的結合能(理論計算);(d)J-V掃描曲線;(e)長期運行穩定性結果在國家......
意大利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從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回收銀,回收率高達98%。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技術與創新》雜志。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正大力推廣和采用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