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12 10:19 原文鏈接: 把科技興檢口號喊得更響把科技興檢旗幟舉得更高

    把科技興檢口號喊得更響 把科技興檢旗幟舉得更高―――支樹平在全國質檢科技工作會議上講話解讀

      質檢系統五年 共獲1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十一五”期間,質檢系統共榮獲1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兩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支樹平在講話中透露的消息。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完成的“激光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裝置研究”于200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項成果使我國時間頻率計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由該院完成的“量子化霍爾電阻基準”獲得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電阻計量領域從此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完成的“碘穩頻532nm固體激光頻標”、“飛秒激光光學頻率梳”、“小型質譜儀關鍵技術創新及整機研制”、“交流高頻大電流國家基準的建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完成的“轉基因植物產品檢測體系的建立及其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秦皇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完成的“世界常用1000多種農獸藥殘留檢測技術與37項國際國家標準研究”,湖南出入境檢驗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天津市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商品包裝、儲運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金屬壓力容器和常壓儲罐聲發射檢測及安全評價技術與應用”8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十一五”期間,質檢系統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2000多項,其中組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1項、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計劃項目5項,承擔或參與國家級課題1000余項,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605項,省部級課題4400多項。422個項目獲得總局“科技興檢獎”,130個項目獲得其他省部級科技獎勵,404個標準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實施“關鍵技術標準推進工程”科技專項研究,開展了2000多項重要標準研究,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比率達到68%。我國主導制定國際計量標準345項,參加計量國際關鍵比對231項,獲得國際互認測量能力735項。

      近年來,質檢系統在“科技興檢、人才興檢”戰略推動下,科技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發展機制逐步完善,人才凝聚、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能耗限額標準 為我國淘汰20%落后產能奠定基礎

      記者從支樹平的講話中獲悉,22項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我國淘汰20%落后產能奠定了基礎。

      22項能耗限額標準包括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電力五大高耗能行業,涉及粗鋼、焦炭、燒堿、玻璃、水泥、常規燃煤發電機組等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提高了高耗能行業企業新建項目的準入門檻,并為企業節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數據參數,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了切實的指導。

      “十一五”時期,質檢系統啟動實施了一系列質量安全科技項目,質檢科技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通過能源效率標識研究,推動我國節能技術進步;通過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標準研究,為第三代通信產業規范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通過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為鋼鐵、汽車等十大重點產業振興提供支持;通過創新風電設備認證模式,有效發揮認證認可科技對節能減排的作用;通過節能量評價課題成果應用,實現2789個項目的節能量第三方審核,為發放100多億元財政節能獎勵資金提供了科學依據。

      國家質檢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目前已達389個

      支樹平在講話中透露,目前,我國國家質檢中心已經達到180個,其中在建148個,建成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209個、在建100個。快速發展的技術機構,不斷增加的技術裝備,有效提高了檢測手段,使質檢科技實力大大增強。

      這些國家質檢中心由國家授權、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承擔國家各類產品質量檢驗任務,向社會提供公正檢驗測試服務,開展檢測技術研究開發,承擔有關標準規程的試驗驗證及制修訂等工作。另外,全系統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提升了檢驗檢疫行政執法技術支撐水平,增強了把關能力,對促進國家公共檢測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降低產業成本、促進產業升級、服務國家產業健康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全國質檢系統實驗室總建筑面積達124萬平方米,檢測儀器設備價值 140多億元。三重四級桿串聯質譜儀、線性離子阱/電場回旋軌道組合質譜系統、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儀等一大批高精尖儀器設備已投入使用。

      據了解,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機制、整合資源,質檢系統初步形成了以總局直屬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和國家質檢中心、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為龍頭,以省市級技術機構和區域性中心實驗室為骨干,以縣級技術機構和常規實驗室為基礎的質檢技術機構網絡體系。

      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統籌規劃,建立了科研項目管理、科技經費管理、科技獎勵管理、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強化了科技管理信息化手段。在國家質檢中心、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食品檢測能力提升、重點產業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等方面,做到了科學有序、推進有力。同時,積極開展檢測技術機構外引內聯,構建技術服務平臺,融入地方科技創新體系。組織開展國際科研合作、實驗室能力國際比對、國際標準制修訂、實驗室互認等活動,質檢科技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突發事件和國家重大項目中 質檢科技發揮保障作用

      支樹平在講話中披露,“十一五”期間,質檢科技在突發事件和國家重大項目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一五”時期,依靠科技嚴把國門,不合格進出口商品檢出率、疫病疫情檢出率、有害生物截獲率明顯提高。江蘇檢驗檢疫局以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準確有力地駁斥了光星肩天牛來源于中國的不實論調;中國檢科院開展風險分析、疫情監測研究,為防控非洲豬瘟、舞毒蛾等外來疫病疫情傳入提供了技術支撐;北京檢驗檢疫局研發的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技術,為我國活禽和禽肉順利出口提供了保障。

      在應對非典重大疫情、參與抗震救災偉大斗爭、處置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防控甲型H1N1流感以及處理禽流感、蘇丹紅、二甘醇等一系列突發事件中,質檢科技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質檢部門應急反應能力的綜合體現。

      在國家重大項目工程中,質檢科技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質檢科技為北京奧運會深入開展計量測試、食品檢測、動植物疫病檢測、信息導向標準研究和檢測興奮劑用標準物質研究;為三峽工程準確測定水流量及發電量;為西氣東輸工程流量計進行準確標定;為神舟飛船航天員操作力測量系統進行最終測試;為嫦娥奔月計劃中運載火箭推力測量裝置中的容量標準器進行量值傳遞;為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的新一代航天服材料提供測試數據;為我國載人飛船的空間輻射測試儀器檢定校準提供關鍵技術服務。

      支樹平提出質檢科技的職責定位 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提供技術保障和支撐

      支樹平在講話中提出,質檢科技要為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技術保障,為履行質檢職能提供技術支撐,重點在6個方面發揮作用。

      首先,要在推動國家科技進步中發揮作用。支樹平要求質檢科技積極開展重大課題科研攻關,積極承擔國家重大課題研究,真正發揮技術支撐作用;著力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特別是在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技術、質譜技術開展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等方面,真正有所作為;切實加快國產檢測設備研發,讓品質卓越、功能齊全、性能先進的國字號科技設備和檢測儀器早日問世、多多問世。

      其次,要在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作用。支樹平提出,質檢科技要緊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工作大局,努力發揮作用。要圍繞服務產業結構調整,認真制定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標準和質檢科技措施;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優勢領域開展前沿科技研究;圍繞促進節能減排,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研究,提高對高耗能產品和特種設備節能監管的技術措施。

      第三,要在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發揮作用。支樹平指出,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維護產品質量安全,必須依靠科技。他要求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技術研究,增加質量監管的科技含量;加強執法打假科技運用,特別是要真正把12365舉報投訴系統建成功能完善、作用多元、科技含量高、富有生命力的一條熱線、一個平臺、一個品牌;加強質量監管軟科學研究,努力提高質量安全監管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四,要在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中發揮作用。支樹平提出,建設質檢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是質檢科技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民生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在建設檢測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方面,充分發揮質檢技術機構對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作用;在建設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方面,促進質檢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和成果轉化,為全社會提供優質有效的服務;在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方面,緊密跟蹤國內外前沿科技,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質檢科技的需求,建設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科研創新基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基地、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第五,要在促進對外貿易發展中發揮作用。支樹平要求,大力促進對外貿易便利化,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電子檢驗檢疫平臺;積極應對國外技術貿易措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增強貿易壁壘的技術應對能力;積極開展質檢科技對外交流與合作,圍繞國家重大產業、區域經濟振興與發展戰略,加強質檢國際合作,積極開展檢測結果比對試驗,增強質檢科技國際話語權。

      第六,要在提升質檢工作效能中發揮作用。支樹平提出,加強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和檢測儀器的研制,研制一批快速檢測儀器,推出一批快速檢測方法,滿足質檢一線行政執法的迫切需要;加強質檢電子政務體系建設;加強信息化綜合運用系統建設,提高質檢工作效能。

      支樹平提出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新標準 能力過硬 特色突出 布局合理 層次分明

      支樹平在講話中提出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新標準,即能力過硬、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他要求全系統按照四條標準,大力加強科技能力建設。

      首先要加強總局直屬科研機構的科研創新能力建設。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為代表的總局直屬科研機構,是帶動質檢科技進步的“火車頭”,“四大院”和其他承擔全系統科技任務的單位,要著力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突破;面向國家科技需求,緊跟國際科技前沿,積極承擔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項目;著力構建人才培訓和交流機制,帶動全系統科技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著力加快實驗基地建設進度,提升實驗環境條件水平。

      其次要加強系統內國家級技術機構的技術支撐能力建設。著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質檢中心;著重在食品安全、動植物檢疫、衛生檢疫、機械電器、輕工產品、紡織與原料、化工礦產、金屬材料、危險貨物與包裝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著重圍繞服務區域經濟和質檢工作需求,積極承擔具有實用性、應急性和培育性科研項目,加快培養質檢科技創新人才。

      三是加強一線執法技術機構的技術保障能力建設。著眼于提高一線執法部門履職把關能力,大力加強省、市、縣質監局技術機構和檢驗檢疫區域、常規實驗室的技術保障能力建設,在“十二五”期末,形成特色鮮明、保障有力的服務質檢一線執法的檢驗檢測網絡,充分發揮質檢執法的技術保障作用。

      支樹平還要求質檢科技圍繞基礎性、突破性、帶動性強的關鍵技術開展科研攻關,實現“八個創新突破”:

      一是在計量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目標開展計量研究,實現計量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和計量核心技術的重點突破;

      二是在標準化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推動我國優勢特色產業和技術領域國際標準研制,在以我為主制定國際標準、引領產業發展方面實現創新突破;

      三是在認證認可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完善我國認證認可技術體系,在國家重點領域實現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突破。

      四是在進出口商品檢驗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完善進出口商品風險評估、分類分級管理和合格評定的技術支撐體系,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實現進出口商品檢驗關鍵支撐技術的突破。

      五是在出入境檢疫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加快口岸檢疫核心能力建設,構建功能齊全、科學有效、國際先進的口岸安全科技支撐體系,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國家生物安全,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六是在食品安全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重點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風險分析、風險預警、風險管理、干預和快速處置食品安全事件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按國家統一規劃,參與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實現食品安全監管關鍵技術的突破。

      七是在質量檢測和質量管理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重點開展產品質量控制與可靠性、質量綜合評價體系、質量信用監管與評價等技術研究與應用。在宏觀質量管理、質量安全風險監控與預警、檢測技術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

      八是在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監管科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在特種設備診斷評價、檢測監測、應急救援、節能降耗、法規標準支撐和科學監管方面實現突破。

      支樹平強調 推動科技興檢必須抓好落實 重點突出五個關鍵環節

      支樹平在講話中強調,質檢系統進一步推動科技興檢,必須切實加強領導,認真落實責任,完善體制機制,創造良好環境。

      支樹平要求首先必須落實領導責任。他說,抓好質檢科技工作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應盡職責,領導的思想必須重視。不重視科技工作、不抓科技工作的領導,就是不稱職的領導。抓科技工作還必須責任明確,必須有人抓、有人管,而且要有重要的人來抓、來管,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科學、用科學。領導抓科技,措施要到位,著重是要出思路、出政策、出人、出錢、出力、創造環境,要像鄧小平同志那樣,當好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長”。

      其次是要落實科技管理。要抓好規劃的制定、完善和落實。地方兩局要加強與地方的溝通,使規劃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力爭最大限度地得到地方支持。規劃一旦確定,全系統都要全力以赴地加快實施;要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科技管理機制。在技術機構運轉、科技人員管理、檢測儀器設備使用、科研項目管理、科研績效考評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成龍配套的一系列科技管理規章制度;要建立健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機制。一方面要堅持不懈地狠抓關鍵技術、實用技術、應急技術研究,一方面要加快做好成果轉化的對接工作,切實做到為用而研、以用促研。

      第三,要落實技術機構改革。支樹平要求總局要組織專門力量,認真研究技術機構改革的問題。要按照國家關于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要求,進一步明確質檢技術機構的定位,優化質檢技術機構的資源配置。鼓勵技術機構在完成法定檢測任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社會的技術服務。同時,技術機構要深化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增強技術機構的生機與活力。鼓勵有條件的技術機構整合資源,聯合起來做大做強、形成品牌。鼓勵地方兩局建立技術機構交流協作機制,做到工作聯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果互認。

      第四,要落實科技投入。支樹平要求,多方努力,調動多方積極性,形成國家、地方、聯營、自有資金等多元化的投資體制。同時建立科學的經費使用制度,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他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把科技投入作為預算保障的重點,保證“十二五”期間科技投入增幅要明顯高于經常性收入增幅。要通過加強與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橫向聯系,聯合攻關,引導社會資金有效進入質檢科技領域。

      第五,要落實科技隊伍建設。支樹平指出,要加強對技術機構的管理,加強對科技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職業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設,增強科技工作者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和紀律意識。要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評價人才。他還提出,總局將研究設立人才培養專項基金,啟動海外人才培養計劃。要在全系統努力形成科技要素有效整合、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科技活力競相迸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生動局面。

      支樹平希望質檢科技工作者做到“四有” 高尚品格 創新勇氣 扎實作風 合作精神

      支樹平在講話中要求質檢科技工作者不負重望,自強不息,努力做到“四有”。

      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支樹平說,廣大質檢科技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品格,要有報效祖國、獻身質檢事業的理想抱負,努力創造一流的科研成就和工作業績,在為祖國質檢事業拼搏的實踐中書寫瑰麗的人生。

      其次,要有創新的勇氣。真正的科學家總是站在創新第一線,廣大質檢科技工作者要強化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活力,敢為人先、勇于探索,不畏艱險、勇攀高峰。

      第三,要有扎實的作風。支樹平指出,科學是實實在在的學問,既來不得半點虛假,也往往需要長期的積累。希望質檢科技工作者要弘揚務實求真的作風,培養執著專注的韌性,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潛心鉆研,修成正果。

      第四,要有合作的精神。支樹平要求廣大質檢科技工作者恪守“堅持真理、誠實勞動、親賢愛才、密切合作”的職業道德,以推動大質量工作機制和大質檢文化建設為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系統內外、質量監督與檢驗檢疫之間、不同學科和不同研究課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相關文章

    喜報!譜育科技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評選結果揭曉。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

    16所高校,獲自然科學獎

    近日,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頒獎典禮在西安隆重舉行。頒獎典禮上頒發了2023年度CSIG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青年科學家獎、石青云女科學家獎獲獎證書,并授予CSIG會士、CSIG博士學位論文......

    多家國家質檢中心獲批籌建

    國家電動機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安徽)、國家功能纖維及紡織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安徽)、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北)、國家特殊鋼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鋁型材及門窗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15家部級質檢中心考核結果出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779號 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規定,經考核評審等相關程序,現對15家部級質檢中心有關情況公告如下。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農業......

    這些質檢中心資質將被撤銷

    國家質檢中心是高端檢驗檢測服務的提供者、行業排頭兵和技術高地,在提升產品質量、促進技術進步、服務市場監管、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技術支撐作用。近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研究起草了《山東省產品質量檢驗......

    2023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申報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協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各工作委員會、各會員單位,地理信息產業各單位:為進一步推動地理信息科學技術進步和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申報工作......

    2022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按照《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之規定對2022年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進行了嚴格認真的形式審查、初評、會評,共評選出一等獎21項,其中科技進步獎12項,技術發......

    鐘南山團隊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這些入圍國家科技進步獎

    記者昨天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獲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3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3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135項。......

    西安光機所項目獲“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8月5日,第五屆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海洋光學技術研究室項目“全海深高清光學成像及影像處理系統”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研制了我國首套全海深高清......

    國家科技進步獎——2018年遺留項目補充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異議處理辦法》的規定,現將2018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19年度評審的國家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1項公布如......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