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27 09:20 原文鏈接: 加速海洋材料領域研發迫在眉睫

      “如果說,100年前海上的國際之爭靠的是炮艦,現代的海上競爭則很大程度上已經是科技之爭,因此我國必須加強海洋重大工程及裝備材料的研發與防護。”在日前召開的主題為“海洋重大工程及裝備材料的研發趨勢與防護”的東方科技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依依,中國工程院院士鄒競、柯偉、丁傳賢、江東亮、侯保榮等特別強調了海洋科技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國家科技攻關項目、“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海洋勘測專項等,大大推進了海洋技術的發展,使海洋科技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海洋對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沿海12省、區、市的陸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僅14%,GDP卻占全國的60%。全國海洋經濟產值1980年為80億元,1990年為438億元,2000年為4133億元,2004年達到12841億元,增長迅速。目前,我國海洋水產品和原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造船總噸位居世界前三位,海洋運輸已承擔起中國對外貿易70%的貨運量。

      隨著深海石油、礦產、天然氣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資源等的發現,海上競爭日趨激烈。海洋經濟帶有高科技的發展趨勢,掌握海洋高科技,就掌握了海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領域。未來海洋產業的發展和傳統海洋產業的提升都需要海洋科技的新成果、新技術。

      大會主席侯保榮在題為《海洋與海洋腐蝕》的報告中指出,海洋腐蝕造成的損失比地震、火災、水災、臺風等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總和的6倍還多。“根據國際通行方法計算,我國2008年因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而這一數字在2009年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每年要為腐蝕損失承擔700元人民幣的代價。而其中海洋腐蝕占有很大的比例。”侯保榮指出,“如果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腐蝕損失將能減少25%~40%。”

      目前,針對海洋腐蝕的主要手段是對防腐涂料的研發。

      我國在2009年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造船大國,共占有大約90%以上的海洋船舶涂料、集裝箱涂料和工業防腐涂料市場份額。以船舶涂料為主的中國海洋涂料市場,其需求量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海洋防腐涂料產品的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大,開發綠色防腐涂料材料蘊含巨大商機。

      柯偉在題為《海洋環境金屬的腐蝕及其控制》的報告中認為:“與海洋微生物附著有關的材料破壞和失效占到涉海材料損失總量的70%~80%,研究涉海材料的微生物附著腐蝕機制及開發無毒長效的海洋防污涂料,為國家海洋科技的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支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顯。”

      材料科學是發展海洋科學技術的基礎,沒有高性能材料作為物質保證,海洋科技的發展和產業化將受到很大制約。但在總體上,我國海洋科技水平與國際海洋強國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海洋科技發展不平衡,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約10~15年;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低,只有約30%左右,而發達國家通常達到60%~70%;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不足20%;海洋科技投入不足;海洋科技力量和資源利用整合度低;技術裝備落后;調查船和大型設備、海洋信息的共享機制尚未建立;學科帶頭人明顯不足;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較低等。

      侯保榮等表示,在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下,我國防腐蝕產業將遵循綠色防腐、科學防腐的原則,努力減少因腐蝕造成的國民經濟損失,促進資源節約,提高資源利用率。

      專家認為,海洋科技領域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往往是諸多領域科技發展的集成,但就最重要的基礎而言,常常依賴于材料科技的發展和突破,尤其將特別依賴于專用海洋材料的研究和進展,許多海洋領域的研究往往受制于材料的短缺和其質量問題。

      “材料科技的發展水平已成為海洋研究開發的制約瓶頸,加速海洋材料領域的科學研究已迫在眉睫”。專家提出,海洋材料的研發須將材料科學知識與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化學化工、海洋地質、海洋物理等交叉融合,既要考慮材料科學自身的規律與特點,又必須考慮海洋的特殊性。

    相關文章

    2022年廣東公共衛生論壇在廣州舉行

    12月18日下午,由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衛健委指導,廣東省預防醫學會主辦的“2022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廣東公共衛生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的公衛專家,圍繞著服務公共衛生科技工作者......

    FIND論壇之暗物質沙龍:科學藝術融合新嘗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74.shtm12月11日,FIND論壇-暗物質沙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科......

    第四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穗舉辦

    中新網廣州12月6日電(記者王堅)第四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6日在廣州開幕。此屆論壇會期兩天,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主分會場同步開展的模式,聚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醫學院所等海內外生命科學研究單位數......

    “2022騰沖科學家首屆論壇”開幕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12月1日,以“科技引領未來”為宗旨的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在我國“極邊第一城”云南省騰沖市啟幕。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搭建先進學術思想交流平臺、政產學研互動平臺、科技成果轉......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啟用

    11月4日下午,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啟用,海智國際研發社區揭牌儀式舉行。此次完工的會議中心面積達7.1萬平方米,由會議區域和圖書館、劇院組成。會議中心主會場可容納近3000人舉行會議。接下來,這......

    加快推進前沿新材料發展北京石墨烯論壇舉行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主辦的“北京石墨烯論壇2022”23-25日在北京舉行。論壇開幕式上,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聯主席燕瑛指出,首都經......

    媒介融合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

    10月22日,媒介融合高峰論壇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2022年會在上海舉辦。本次會議由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聯合主辦。來自國際傳播學會(ICA)、美國密蘇里大學......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在廣州南沙動工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24日在廣州南沙正式動工。該會址以“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為設計理念,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用。當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也在南沙成立。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于南沙明珠灣......

    剛剛!CBIFS2022第十五屆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將延期舉辦

    關于CBIFS2022第十五屆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延期至11月7-8日舉辦的通知尊敬的各位專家、參展商和參會代表:近期國內本土疫情仍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配合政府疫情防控......

    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汾河水畔,錦繡太原,再次吸引了世界能源領域的目光。9月1日至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太原論壇”)在山西太原舉行。300余位來自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等的高級官員,部分外國駐華......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