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陳和生11月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有望徹底解決核廢料問題的新方法。
“這種方法是用加速器來產生高能質子的束流,然后打到反應堆里的靶去補充新的快中子,把核廢料燒掉,這樣可能永久地解決核廢料處理問題。”陳和生說,目前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原子能研究院已經完成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的前期研究,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爭取能夠在20-30年里攻克核廢料處理難題。
中國的核電將在“十二五”期間迎來大規模發展,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將從既定目標4000萬千瓦提高到7000萬至8000萬千瓦。據測算,每百萬千瓦核電站每年可產生約550立方米的低放固體廢物。以未來我國7000萬千瓦核電裝機計算,每年可產生約38500立方米的低放固體廢物,這對中國的核廢料處理能力提出巨大挑戰。
核廢料處理關系環境保護和民眾的生命安全,是核裂變能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國際上對核廢料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封存填埋,但核廢料中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可長達百萬年,其對生物圈的影響超出人類可控范圍。因此,核廢料處理一直是世界性難題。
陳和生介紹,經過“十一五”期間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等若干大型加速器的建設,中國的加速器科學和工程技術水平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許多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科學家正著手推進加速器驅動的次臨界系統(ADS)研究,期望通過燃燒高放射性廢料,使之嬗變成為半衰期很短的物質,達到處理核廢料的目的。
陳和生還透露,中國計劃在“十二五”期間開始建設第一座加速器驅動的次臨界系統的小型實驗裝置。目前正在研究方案,同時有許多關鍵技術要進行大量的預研,例如超導強流質子加速器技術、靶和次臨界反應堆技術以及核廢料分離技術等。
在福建省南部,有一座名叫云霄的小城。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在這座小城誕生、成長,它承載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從并跑到領跑的戰略使命,始終以安全為中心。“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首個項目——......
近日,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殳凹教授團隊聯合中外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超濾分離方法,有望用于乏燃料后處理、放射性污染控制、放射性同位素分離純化、放射化學診斷分析等重要任務。相關研......
楊長利認為,我國核電目前已具備實現更大目標、更高質量發展的扎實基礎,他向大會提交提案:進一步加大力度,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未來十年保持每年核準開工10臺以上機組;拓展空間布局,在清潔基荷電力供應保障能力......
今天(2月17日)上午9:30,位于福建漳州的“華龍一號”首個批量化機組完成外穹頂吊裝。“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它的建設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歐洲航天局希望其阿爾戈登月任務(構想圖)將由使用核元素镅的電池供電。圖片來源:ESA歐洲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用于太空任務的電池,該電池由核廢料提供動力。歐洲航天局(ESA)希望,到本世紀末,這項技術將使......
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當地時間11月22日至23日在巴黎召開的歐洲空間局(ESA)理事會會議上,ESA同意資助名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能源的歐洲設備”(ENDURE)的計劃。該計劃旨在開發......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近日,位于海南昌江的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核島安裝工程正式開工。本次實施的項目為反應堆廠房管道支吊架安裝子項,是連接核島、常規島的基礎設施。“玲龍......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在1日舉行的第23屆太平洋地區核能大會上介紹,截至2022年6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53臺,在建核電機組23臺,在建核電機組數為全球第一。今年已核準10臺核電機組。預計未來五年,我......
據日本共同社25日消息,東京電力公司(東電)表示,由于儲存核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的容器最快將在2023年4月底儲滿,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處理工作可能面臨阻礙。據報道,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用多核......
位于大連瓦房店市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首座核電站,也是東北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近日,隨著6臺機組全面投產,這里成為國內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電站,在運總裝機容量達到670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