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09 11:18 原文鏈接: “十二五”將加大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力度

    原文地址:http://env.people.com.cn/GB/13167675.html

      ◆中國環境報 記者郭薇


      隨著氮氧化物排放污染的日趨嚴重,國家將于“十二五”期間加大對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環境保護部于近日頒布了《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引起了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高度關注,這一技術政策將在頒布之日起執行。日前,記者就這一技術政策相關問題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


      問:《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頒布的?這一技術政策對于削減氮氧化物污染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答:現階段出臺這項技術政策主要是出于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從保護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需要對火電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進行控制。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等多種氮的氧化物,火電廠排放的氮氧化物中絕大部分是一氧化氮,但可在大氣中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比較穩定,是造成北京、廣州、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二氧化氮濃度普遍較高,小時濃度超標現象經常發生,且呈逐步增加趨勢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研結果顯示,氮氧化物除了作為一次污染物傷害人體健康外,還會產生多種二次污染。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之一,也是形成區域細粒子污染和灰霾的重要原因,從而使我國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大氣能見度日趨下降,灰霾天數不斷增加。近年來,我國總顆粒物排放量基本得到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氮氧化物排放量隨著我國能源消費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而迅速上升。研究結果還顯示,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使得我國酸雨污染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復合型轉變,硝酸根離子在酸雨中所占的比例從上世紀80年代的1/10逐步上升到近年來的1/3。“十一五”期間,氮氧化物排放的快速增長加劇了區域酸雨的惡化趨勢,部分抵消了我國在二氧化硫減排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是火電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巨大,迫切需要控制。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組織的《中國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方案研究報告》的統計分析,2007年火電廠排放的氮氧化物總量已增至840萬噸,比2003年的597.3萬噸增加了近40.6%,約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5%~40%。2007年我國單位發電量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為3.1克/千瓦時,同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比較,高于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1999年的單位發電量排放水平。據專家預測,隨著國民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氮氧化物排放量將繼續增長。2008年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200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氮氧化物排放國。若無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將達到3000萬噸,給我國大氣環境帶來巨大的威脅。鑒于氮氧化物對大氣環境的不利影響以及目前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嚴峻形勢,國家提出在“十二五”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規劃和要求,今年初環境保護部頒布本技術政策,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


      根據預測,到2015年本技術政策全面實施后,根據不同的減排方案,大概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314萬~476萬噸,相當于2007年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7%~56.7%,可以說減排效果將非常明顯。


      問:此項技術政策對于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企業在執行中需要注意那些問題?


      答:本技術政策的防治技術路線為:低氮燃燒技術應作為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選技術。當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達標或不滿足總量控制要求時,應建設煙氣脫硝設施。對于低氮燃燒技術,技術政策主要規定:發電鍋爐制造廠在設計、生產發電鍋爐時,應配置高效的低氮燃燒技術和裝置;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燃煤電廠,應選擇裝配有低氮技術的鍋爐;對于在役的機組應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


      對于煙氣脫硝技術,技術政策主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機組,提出了脫硝的建議方案以及煙氣脫硝還原劑選擇應注意的原則和脫硝二次污染控制要求。同時,本技術政策鼓勵開發的新技術主要包括高效低氮燃燒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煙氣脫硝技術及脫硫脫硝協同脫除核心技術、氮氧化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及與催化劑相關的技術等。


      技術政策第六章和第七章是運行管理要求和監督管理要求。主要是對電廠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氮氧化物防治過程中提出的要求。本技術政策將機組分為新改擴機組和在役機組,分別提出了氮氧化物防治要求。對于新建、改建、擴建的機組的要求是:新建、改建、擴建的燃煤電廠,應選用裝配有高效低氮燃燒技術和裝置的發電鍋爐。位于大氣污染重點控制區域內的新建、改建、擴建的燃煤發電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應配置煙氣脫硝設施,并與主機同時設計、施工和投運。非重點控制區域內的新建、改建、擴建的燃煤發電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應根據排放標準、總量指標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要求建設煙氣脫硝裝置。對于在役機組的要求是:在役燃煤機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達標或不滿足總量控制要求的電廠,應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對在役燃煤機組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后,其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仍不達標或不滿足總量控制要求時,應配置煙氣脫硝設施。


      由于本技術政策是推薦性文件,強調引導性,所以在執行此技術政策的過程中,特別是煙氣脫硝技術和還原劑的比選時,電廠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煤制宜和因爐制宜。技術政策不同于標準,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是國家強制性的技術法規,而技術政策突出技術導向性,起到對控制氮氧化物技術的方向引導作用。


      問:為什么重點提出對“全國范圍內200MW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以及大氣污染重點控制區域內的所有燃煤發電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的控制要求?“重點控制區域”又是怎么確定的?


      答:根據電力行業的“上大壓小”的政策,100MW及以下在役機組是要被陸續淘汰的,而新建的機組一般是300MW及以上機組。另據中電聯《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09)》的統計,截至2008年底,在役的200MW及以上機組共計1177臺,總容量為4.36億千瓦,占全國火電總裝機容量的74%,熱電聯產機組廣泛分布在城市的周邊,對城市大氣污染的貢獻率較高,故也應將熱電聯產機組作為控制的重點。控制住200MW及以上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的氮氧化物排放,必將有利于氮氧化物減排目標的實現。


      由于目前我國火電廠的氮氧化物防治工作才剛剛起步,沒有統一劃定重點控制區域。但是,大氣污染重點區域的劃定工作目前正在進行,為了保證兩者相銜接,所以本技術政策中采用了“大氣污染重點控制區域”的說法。大氣污染重點控制區域必定是一些人口密集、工業集中、污染物排放源比較多,控制形勢比較嚴峻的區域,所以,重點區域應從嚴要求。


      控制氮氧化物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環境熱點問題,人們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有著強烈期待。制訂此技術政策是綜合考慮了我國當前氮氧化物排放現狀及改善環境質量要求、國內外脫硝技術發展情況,以及產業供給能力,并進行了充分的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在這些工作基礎上提出技術政策的主要技術路線及主要內容。對于具體的對多大機組提出脫硝要求,都是經過認真的研究分析并廣泛征求意見做出的選擇。


      問:技術政策的頒布對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及監管工作有什么新的要求?各地環保部門將如何監督管理?監管工作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強?


      答:本技術政策的最后兩章分別對氮氧化物控制的主體――電廠及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了相關要求。運行管理要求:包括要將煙氣脫硝設施與發電主設備納入同步管理,并設置專人維護管理;電廠應裝配氮氧化物在線連續監測裝置,并采取必要的質量保證措施;電廠日常運行數據的保存;電廠在日常運行中對還原劑液氨及失效催化劑的管理等內容。監督管理要求主要內容包括:緊急狀況造成的脫硝設施停運電廠應立即向當地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氮氧化物減排設施運行和日常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定期檢查和監督;電廠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對煙氣脫硝設施的排放和投運情況進行監測和監管等。


      問:氮氧化物控制的部分核心技術我國尚未掌握,如何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的開發?


      答:本技術政策在制定過程中非常重視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的開發。本技術政策第五章整章都在談新技術的開發。這些鼓勵開發的新技術包括:鼓勵高效低氮燃燒技術及適合國情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開發和應用;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煙氣脫硝技術、脫硫脫硝協同控制技術以及氮氧化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低成本高性能催化劑原料、新型催化劑和失效催化劑的再生與安全處置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在線連續監測裝置;鼓勵適合于煙氣脫硝的工業尿素的研究和開發。爭取在這些技術的研發上給予政策的傾斜,必要的時候也可提供一些資金的支持。


      問:環境保護部將采取那些措施推進和落實這項技術政策?


      答:(1)加強宣傳。利用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強對本技術政策的宣傳。(2)本技術政策發布后,出臺關于本技術政策的解讀文本,便于電廠更好的執行。(3)此技術政策已征求了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意見,今后環境保護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在各自的工作中共同落實本技術政策。

    相關文章

    他“馴服”了稀土鈰,用“脫硝”守護藍天白云

    “我的夢想是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為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服務,還天空一片湛藍白云飄,還河流一片澄明見底空。”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岳松,出生于青山綠水之地安徽望江,是一個“80后”科研人,自2......

    減污降碳協同難,卡車行業氮氧化物治理有待攻堅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是當前柴油和天然氣卡車減污的難點和重點。”5月12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共同發布完整版《2020綠卡榜:中國卡車及生產商綠色排行榜》報告(以......

    賀泓院士團隊等在釩基催化劑NOx凈化研究獲重要進展

    氮氧化物(NOx)是一類重要的大氣污染物,可以引發酸雨、灰霾、光化學煙霧等一系列大氣污染問題,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人類活動產生的NOx主要來源于燃煤電廠等固定源和柴油車等移動源的燃燒排放。氨選......

    降低生物質鍋爐排放氮氧化物及硫化物的控制分析

    生物質燃料是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形成的全新燃料,具有再生性、多元化以及低排放等優勢。其中生物質燃料在熱值較低、多變性以及破壞大氣環境等因素影響下,阻礙了發展與普及。因此需要根據實際需求,深入研究生物質鍋爐......

    城市大氣硝態氮穩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源解析研究獲進展

    大氣硝酸鹽是大氣氮氧化物的匯,可通過沉降的方式進入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并成為生態系統重要的氮來源。氮沉降量增加過度會產生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等。我國由于經濟高速發展,硝酸鹽的前體......

    2020限硫令將至船企、市場焦慮不斷

    2020年已近在眼前,按照IMO(國際海事組織)的規定,明年1月1日起,全球范圍內實施船用燃油硫含量不得超過0.50%m/m的規定。但在燃料LNG和加裝脫硫裝置短期內無法替代、低硫油成本升高和監管監測......

    環境部發布UV新增檢測標準,1臺儀器實現3種廢氣檢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征求《固定污染源廢氣氮氧化物的測定紫外吸收法(征求意見稿)》等兩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此次發布的兩項標準涉及使用紫外吸收法檢測固定污染源廢氣中的SO2和N......

    氨逃逸在線監控敲響警鐘!氮氧化物、氨逃逸如何破局?

    日前,石家莊市政府印發了《石家莊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對水泥及相關產業大氣污染治理提出嚴格要求。《行動計劃》指出,明確不得新建水泥生產線;加強氨逃......

    韓國出臺治霾新措施擬收氮氧化物排放費

    韓國環境部24日公布一項治霾新措施,計劃從2020年起向國內相關工廠等收取氮氧化物排放費。環境部24日發布的聲明說,韓國政府當天批準一項針對“大氣環境保全法”實施令的修正措施,規定從2020年1月1日......

    讓港口大氣污染者變為治污者

    眾所周知,空氣污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都有危害。在歐洲,與陸上交通的排放相比,船舶排放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對港口周邊的區域。究其原因,在于強制性的船舶排放控制措施不足。近幾十年來,航運業不斷影響國際海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