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視察漢麻初加工基地
圖二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視察漢麻綜合利用情況
圖三 總后勤部部長廖錫龍聽取漢麻項目研究情況匯報
圖四 總后勤部副部長孫志強為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成立揭幕
圖五 總后勤部副部長丁繼業視察漢麻纖維加工廠
“我國是農業大國,可用于漢麻種植的山地、坡地和鹽堿地面積非常豐富,勞動力成本也相對較低,同時我國也是紡織大國,每年紡織產品出口占全世界第一,但是紡織原料需大量從國外進口,且常受歐美國家反傾銷制約。而漢麻的大量種植和利用,將增加山區和鹽堿地農民種植收益,也有利于調整紡織產品結構,解決出口配額和關稅問題,因此,漢麻的綜合利用將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漢麻項目的研究過程中,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副所長、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張建春作為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經常被各個省市、地區請去作報告。目前,他關于漢麻技術及產業的報告會已經有近百場之多。
經過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和國內眾多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刻苦攻關,漢麻研究終于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原創性成果。
首先,漢麻種植與初加工技術取得突破。幾年來,項目組先后在云南、安徽、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12個省區70多個縣市進行了漢麻種植試驗,為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漢麻種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根據不同種植區域的實際需要,研制了3種型號的漢麻收割機和鮮莖皮稈分離機,將農民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決了傳統工藝中漚麻嚴重污染環境的問題。有關成果申報專利3項,出版《漢麻種植與初加工技術》專著。
第二,漢麻結構與性能研究取得進展。漢麻結構與性能研究是漢麻韌皮纖維加工技術研究的基礎性理論研究,通過運用多種現代測試手段和大量的實驗室研究,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取得一系列的研究結論:一是提出了漢麻纖維的分子結構為以纖維素為主體,少量木質素、酚類物質以及微量金屬元素組成的具有立體網狀結構的復合體,建立了漢麻纖維分子結構模型;二是揭示了漢麻纖維具有優異的吸濕放濕透氣性、化學吸附性、抗菌性和抗紫外性等機理;三是研究了漢麻纖維生長規律,論證了漢麻纖維的環境和資源利用優勢特性;四是研究了加工工藝對漢麻纖維結構與性能的影響,提出了保留少量木質素、降低漢麻纖維的結晶度、降低漢麻纖維模量的漢麻韌皮加工新思路,為漢麻纖維加工技術突破提供了技術支撐。
研究成果于2008年12月通過了由11名院士和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并出版《漢麻纖維的結構與性能》專著。
第三,漢麻韌皮加工技術研究獲突破。以漢麻纖維結構與性能研究為指導,結合漢麻纖維木質素含量高、各部位成分不盡相同的特點,以采用物理方法解決化學問題為原則,研制了18臺套新型加工設備和一整套漢麻纖維新型加工工藝,解決了傳統加工工藝難以將漢麻纖維做細做勻做軟的難題,并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研究成果申報發明專利11項。
依托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雅戈爾集團等企業投資2億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規模為5000噸/年的漢麻纖維加工廠,該廠已于2009年4月正式投產,可生產加工12萬畝漢麻韌皮。
第四,漢麻稈芯黏膠生產技術研究獲進展。漢麻稈芯占漢麻全稈重量的70%~80%左右,其綜合利用是漢麻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在對漢麻稈芯結構與性能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基礎上,通過對傳統設備的改進研究,突破了生產過程中漿粕抄造、壓榨困難等技術難題;研發和設計了一套完整可行的新型黏膠纖維生產工藝技術;通過機理研究和主動設計,使紡制的黏膠纖維保留了漢麻稈芯天然抗菌和防紫外性能。研究成果2008年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第五,漢麻稈芯超細粉改性PU合成加工技術獲重要突破。漢麻稈芯超細粉體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據此研究開發了漢麻稈芯超細粉改性PU合成加工技術。一是研發了漢麻稈芯木質纖維素超細粉體生產與改性技術,制備了具有微孔、透濕、反應性等多功能PU添加劑;二是進行了木質纖維素超細粉體改性涂層膠合成研究,開發出高防水、高透濕的涂層膠;三是研究了涂層膠高防水透濕和耐老化水解的機理,發現了漢麻稈芯超細粉體在涂層膠中的架橋作用。在此研究的基礎上,研制出防水透濕雨衣布、防風耐寒透濕材料、防水透濕PU合成革等系列材料,并試制了軍用新型雨衣面料、07作訓大衣外衣面料和新型士兵皮鞋革、核生化防護服等軍用被裝材料。研究成果申報發明專利2項,2008年12月通過了由11名院士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目前,已生產07新式軍用雨衣數百萬套、冬季作訓服數百萬套。
第六,木質陶瓷生產技術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木質陶瓷是目前世界前沿研究課題。利用漢麻稈芯粉為原料,經熱壓成型和炭化制備具有多孔結構的碳模板,再經高溫條件下熔融單質硅在碳模板中的浸滲與化學反應,制備反應燒結碳化硅木質陶瓷是漢麻稈芯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
該成果已建立了中試生產線,所研制的碳化硅陶瓷板測試表明,其彈道防護系數值達到12,高于普通反應燒結碳化硅的防護系數(10~11)。不僅可以完全取代現行軍用氧化鋁陶瓷防彈插板,而且在具有同等防彈性能的條件下,可減重200克(I型)~300克(II型)。該項目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該插板制作的防彈衣正在進行部隊實際應用試驗。
第七,漢麻復合材料加工技術研究取得顯著成果。漢麻纖維比重小、單纖強度高、耐熱性好,是一種理想的纖維增強材料。采用漢麻加工中的落麻作為增強材料,聚丙烯(PP)作為基體材料,開發出漢麻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可用于活動營房的外圍護結構內襯板、隔斷板、結構頂板及部分軍用給養包裝材料和車輛方艙內飾板,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另外,結合漢麻纖維優異的抗菌、吸附、吸濕透氣等方面的優異性能,還開發出鞋用輔助材料,提高了鞋材衛生性和舒適性。
第八,漢麻籽綜合利用技術研究獲重要進展。研究表明,漢麻籽是一種功能性食用材料。漢麻籽粕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因此又被美國人稱為“全蛋白粉”,漢麻油中含有的不飽合脂肪酸達到90%,特別是含有20%左右的γ亞麻酸和ψ亞麻酸,是一種高檔食用油。以漢麻籽為對象,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并試制了多種軍用功能食品,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一是完成了我國幾十個漢麻品種全籽的成分分析,掌握了系統而完整的數據;二是進行了漢麻籽油的制備工藝和營養、貯存性能研究,為其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研究了漢麻籽蛋白的制備工藝與營養性能,完成了漢麻抗氧化肽的制備;四是進行了漢麻系列食品的研究,研制出符合營養學要求的多種軍用、民用功能食品。研究成果已申報專利3項。目前,有關企業正與漢麻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生產工廠,已取得漢麻籽食品和保健品生產批號。
目前為止,和漢麻相關的多項科研成果通過省部級技術鑒定,包括高腰作訓鞋及穿用性能研究、07夏襪規范、汗麻稈芯黏膠纖維生產技術及在軍用被裝上的應用、生物柴油中試生產及應用技術研究、選擇性滲透膜與核生化防護服研究、輕便防寒鞋研究、新型雨衣系列、漢麻纖維結構與性能研究、新型防水透濕材料系列與應用研究、新型間歇式液氮處理工業技術及設備研制、防彈木質陶瓷研制與應用研究、漢麻籽在軍用食品中的綜合研究等。
申請的專利有40余項,包括自動剝麻機、樹脂載體固體堿催化劑及其由動植物油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黏膠纖維及其制備方法、間歇式液氨整理方法及設備、汽蒸漚麻的加工方法、麻類韌皮纖維植物的皮稈葉分離機、工業用大麻籽分離蛋白及其制備方法、工業用大麻籽抗氧化肽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等。
2010年,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又獲得中國紡織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食品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各一項。
漢麻綜合利用研究是以農業規模化種植為基礎,以工業綜合應用為目的的新型產業。其發展對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解決部隊軍需裝備難題,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保持邊疆地區繁榮穩定,都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項目研究得到了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
2006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位于西雙版納的漢麻基地,考察漢麻綜合利用開發情況。張建春代表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向胡錦濤總書記作了《漢麻綜合利用創新技術》的匯報,匯報歷時40分鐘。
匯報過程中,張建春詳細介紹了近幾年在總后首長的關心和支持下,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聯合國內多所大學,在漢麻種植以及漢麻韌皮、稈芯、麻籽、麻根、麻葉利用等方面取得的多項研究成果,以及漢麻綜合利用的產業化進程。胡錦濤總書記聽完匯報后非常高興,指出這是個很好的項目,今后要下大力氣搞好產業化,通過科技開發,切實提高和保障農民收益。
2007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云南視察期間,考察了漢麻在云南的研究開發情況,指示農業部等部門要積極推動漢麻的種植,通過漢麻的綜合利用,使農民得到實惠。
2010年7月,國務院有關領導、中央軍委有關領導分別在有關調研報告《專家建議將漢麻列為我國新型纖維戰略資源》中批示。2010年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到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調研,形成《關于我國漢麻生物資源綜合利用開發與產業化的報告》。
總后勤部部長廖錫龍多次聽取漢麻研究開發情況匯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等部委也對漢麻的產業化給予了極大關注。
我軍是世界上第一支大批應用漢麻纖維的軍隊,談及此,張建春總是一臉的自豪。“我們現在從襪子開始做起,襪子是彈性纖維與漢麻的復合。接著是鞋,鞋是滌綸、尼龍等強度較高材料與漢麻的混合。漢麻加到鞋里面特別好,漢麻的特性是吸濕快干。一出腳汗,很快可以干,吸濕快干又抗菌,所以漢麻在鞋材料里會有大發展。我們做了數百萬雙高腰作訓鞋試穿,部隊反映非常好。現在正在做的是含漢麻的毛料,以前部隊軍官的禮服夏天穿的時候,出去走一圈,全身濕透。把漢麻加進去,散熱又透濕穿著就很舒適了。官兵的內衣內褲也準備用漢麻,屆時部隊常見的皮膚病將會得到根本抑制。”
軍需用品的漢麻時代全面開啟。目前,運用漢麻綜合利用技術及原輔材料,已生產出新型軍用雨衣幾百萬套、冬季作訓大衣幾百萬套、特種軍鞋上百萬雙、軍用襪子數千萬雙以上,全部裝備部隊。同時,漢麻內衣、漢麻夏常服上衣、漢麻體能訓練服、漢麻毛巾、漢麻毛巾被、漢麻床單和被罩等都已發放試用部隊,普遍反映良好。
由于軍用漢麻材料中心在漢麻研究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2009年5月,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牽頭組建以漢麻研究為主的“高值特種生物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理事長單位為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理事長由張建春擔任。該聯盟由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雅戈爾集團、漢麻產業投資控股公司、中國紡織集團公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14家單位組成。
建立軍民結合的產業聯盟,在軍隊尚屬首次。該聯盟的組建,將對漢麻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科技部召開高值特種生物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座談會上,有關領導表示:“此前,也有部隊相關單位參加科技部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但大多是成員單位。這也是第一次由軍人擔任聯盟的理事長。”100萬畝漢麻產業基地正式開工
根據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制定的產業發展計劃,到2020年,我國漢麻種植面積將達到1000萬畝,可實現100萬名農民就業,每年可為國家提供100萬噸漢麻韌皮纖維、500萬噸木漿、20萬噸高檔食用油,增收1000億元,有望使300萬貧困人口脫貧。
目前,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已與安徽、云南、山西、內蒙古分別簽署了建設100萬畝漢麻產業化基地的協議。2010年7月,安徽六安市漢麻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啟動。
“100萬畝的漢麻產業化基地,需要投資60億元,建立9個工廠,形成漢麻科技產業園區。將消耗掉100萬畝的漢麻皮、稈、籽、根、花,形成農民收入25億到30億元,工業產值150億元。這將對六安市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談到漢麻產業園的建立,張建春目光炯炯。
2010年6月28日~29日,由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組織的企業投資考察團赴安徽六安市,對投建相應加工企業的可能性進行了考察。考察團由寧波雅戈爾集團、漢麻產業投資控股公司、山東海龍集團、江蘇張家港澳洋集團、香港中燦有限公司、北京新永正投資公司、云南工業大麻公司等企業組成。
2010年10月,六安市漢麻科技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將包括漢麻韌皮纖維加工廠、漢麻稈芯復合材料廠等產業上下游的9個相關工廠。
有人在聽到六安市漢麻科技產業園開工建設的消息后對張建春說:“給六安市引資60億元,有的地市引資是給2%的提成,60億元的2%就是1.2億元,這下你發財了。”張建春聽后笑了笑說,這個標準不適合他。
曾被稱為“中國迷彩第一人”、“中國化纖仿毛第一人”的張建春,面對金錢名利的考驗越來越多。英、美、德等國的幾家知名公司,都曾以年薪幾百萬、1000萬元“挖”他去當老總,但他哪一次都不為所動,“對不起,我吃不慣你們的快餐。”面對種種誘惑,張建春坦言:“金錢可以讓我過上好日子,但中國的國防事業更吸引我。”
2009年,張建春將獲得的周光召基金會應用科學獎獎金以及浙江省錢江學者、山東省泰山學者津貼共50萬元,設立漢麻科技獎,表彰為漢麻科研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該獎勵每年表彰8個人,每人一萬元。
張建春在部隊取得的成就令人目眩:他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從部隊的“科技新星”、“科技銀星”躍升為“科技金星”。23年內獲得多項科技進步大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兩項,獲國家專利30多項。2004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并被破格晉升為專業技術少將軍銜。2009年獲周光召基金會應用科學獎,他是4位獲獎者中唯一的一位部隊科研工作者。為表彰他在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績和優良的學風道德,中央軍委主席簽署通令,給他記個人一等功,并作為軍隊特邀英模代表參加了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漢麻研究能夠有今天的成績,跟張建春這位領軍人物有很大關系。張建春和普通的科學家有很大不同,他是領軍科學家,是戰略型科學家。他從國家和‘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看待科研。在漢麻研究中,他既有戰略層面的考慮,又有具體的研究工作,還必須和產業相結合,這與他首席科學家的身份是分不開的。”部隊著名功能服裝材料專家、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華這樣評價張建春。
在紡織領域、高分子化工研究領域,張建春早已是聲名赫赫。同時,他還擔任著四川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漢麻項目的巨大吸引力、張建春個人魅力的感召,一批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著名院校的博士加入漢麻研究團隊。
馬天、劉雪強,都是清華大學的博士,后被特招入伍,加入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現在,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已向上級申報引進一批青年科技骨干的名額。
馬天博士是主攻無機材料的,進入漢麻材料研究中心之后,很快把木質陶瓷領域開拓出來。劉雪強博士是機械專業,很快把漢麻的農業機械研究推動起來。嚴自力博士是高分子材料專業,把漢麻的復合材料推動開來。博士生張杰,在漢麻纖維的結構和性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高級工程師何錦風是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食品室的老主任,加入漢麻研究團隊后很快成為團隊的核心科研力量。獲中國食品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漢麻籽研究,就是何錦風帶領科研團隊完成的。
“現在報獎,我都把年輕人排在前面,他們更需要鼓勵。”張建春這樣要求他的團隊,“創新需要勇氣”、“干別人干不成的事,遇別人沒遇到的困難”、“科研不能盯著國內,要隨時關注國際動態”、“創新要敢于挑戰權威”。有了這些鼓勵和鞭策,漢麻研究團隊的科研人員面對遇到的挫折屢敗屢戰,不成功誓不休。
2010年9月,幾位院士、專家到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參觀。
短短幾年內,在漢麻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出版多部專著,發表研究論文上百篇,申報了4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一個只有40多人的軍隊科研單元,研究的成果如此眾多,著實使見多識廣的專家驚嘆:“同樣規模的研究課題,有的高校和企業需要成百上千人,你們卻只有數十人,難道你們有三頭六臂?”
“我們不是一個團隊在孤軍奮戰,更不是僅靠個人力量單打獨斗,漢麻的研究充分體現出國家隊的作用,我們的背后是全國所有可以利用的科研資源。”張建春回答,“研究所本來就是軍需裝備研究單位,專業門類的人才很多,所以綜合開發可以做得很廣。作為軍隊的科研院所,我們又可以調動各方力量。一個研究所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全社會的力量是無限的。”
漢麻項目的階段性成果,讓張建春稍微松了一口氣:“取得一批成果,帶出一支隊伍,形成一批裝備,推動一個產業。總后首長交代給我們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人工超構材料是一種由亞波長結構陣列組成的周期性人工電磁材料,由于其高效、靈活的特性迅速成為調控電磁波的優秀媒質。近日,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汪勝祥團隊利用傳統紡織工藝,結合人工微納結構制備出新型光電子設備。......
中國紅、蒂芙尼藍、星巴克綠……這些大家熟知的顏色已經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品牌認知。而對于紡織品而言,顏色更是表達個性和時尚文化的核心要素。顏色的應用、品控和交流貫穿著整個紡織品的價值鏈。然而在紡織品設計和......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用一種能自然產生氮肥的細菌處理過的蠶絲包裹種子,為種子提供一層保護膜的同時也為正在發芽的植物提供了必需的營養,這可能使作物在其他非生產性土壤中的生長成為可能,比如鹽分太......
8月4-5日,由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安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CCIA高品質棉花可持續發展暨紡織服裝產業升級高峰論壇在安陽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出席主論壇開幕式并致辭。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理事長、中......
8月5日從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獲悉,我國將進一步優化棉花全產業鏈布局,將棉花生產與紡織品市場有機銜接,推動建設紡織、面料、服裝等全鏈條生產流通基地,加強紡織業與棉花產業合作,共同打造國棉品牌和高質量紡織品......
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丁彬研究員帶領納米纖維研究團隊,在吸濕快干功能紡織品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美國化學學會—納米》。近年來,市場對具有單向導濕功能的吸濕快干紡織材料的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6年1月15日,工信部對《制革機械真空干燥機》等26項輕工行業標準、《復合織物剝離強力試驗方法》等49項紡織行業標準、《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電動燃油泵》等18項汽車行業標準公開征求......
近日,經國家質檢總局重點實驗室核查驗收組核查,福建泉州檢驗檢疫局國家紡織品檢測重點實驗室(石獅)順利通過現場核查驗收。該實驗室于2009年底獲質檢總局批準籌建。該實驗室集紡織服裝檢測、科研、開發、技術......
近日,歐盟通過了NPE禁令,即在紡織品中禁用NPE(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該禁令今年8月生效,實施后,NPE濃度大于等于0.01%(100ppm)的紡織品將會在過渡期后禁止進入歐盟市場。NPE是一種非離......
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31701—2015),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童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