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酒下肚,一部分(約20%)乙醇(俗稱酒精)迅速地在胃里被吸收進血液,剩下的乙醇則到了小腸被吸收。細胞膜擋不住乙醇,一旦乙醇進入血液,全身所有的細胞、組織都會受到乙醇的影響,其中最受影響的是腦細胞。乙醇是神經抑制劑,能減弱神經系統的活動。當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比較低時,由于大腦中起抑制功能的區域的活動被乙醇抑制住了,人就會覺得比較放松、自信、健談,飄飄然。愛喝酒的人追求的就是這種感覺。這時如果繼續喝酒,血液中乙醇濃度繼續升高,高到一定程度,喝酒的快感就逐漸消失了,人變得反應遲鈍、視力模糊、活動失調、說話含糊不清、意識模糊、感覺麻木,乙醇濃度持續升高,人就會暈眩、昏迷直至死亡。
乙醇本質上是對人體有害的。但是即使不喝酒,消化道里由于細菌對食物殘渣的發酵作用,每天也會產生大約3克乙醇。在細胞新陳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乙醇。因此人體必須能夠把體內的乙醇清除掉。這主要是在肝臟中分兩步進行的。第一步,當血液流經肝臟時,那里的乙醇脫氫酶就會把血液中的乙醇氧化成乙醛。但是乙醛要比乙醇的毒性更大,不僅能對身體器官造成損傷,還能讓人臉紅和不舒服。大部分亞洲人體內的乙醇脫氫酶的活性較強,他們喝酒時乙醇被快速地轉化成乙醛。這些人的酒量顯得非常小,一沾酒就臉紅、不適,對他們來說喝酒毫無樂趣可言,不可能去酗酒。
第二步,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把新產生的乙醛氧化成乙酸,也就是醋的成分,它是無毒的。一旦乙醇變成乙酸,就不會再危害身體。乙醛脫氫酶主要有兩種,一種在細胞質中,一種在線粒體中,后者的活性比前者強。大部分白人都有這兩種乙醛脫氫酶,但是大約50%的亞洲人只有一種乙醛脫氫酶,即細胞質中活性較差的那種,而這些人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往往比較高,他們喝酒時乙醇被迅速地氧化成乙醛,而乙醛卻不能迅速地轉化成乙酸,乙醛就迅速地在他們的體內積蓄下來。他們是最不會喝酒的人。
如果一個人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活性都正常,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很有酒量。但是如果喝酒喝得太多太快,超過了體內清除酒精的速度極限(大約相當于一小時清除一罐啤酒中酒精的量),酒量再好的人也會醉,就是不醉也會覺得不適,喝完酒、睡一覺第二天醒來仍然會覺得不適,特別是頭會疼,也就是所謂宿醉。
如果有辦法能讓人既能享受喝酒的樂趣或滿足應酬的需要,又不至于酒醉或宿醉,那該有多好啊!于是五花八門的解酒保健品應運而生,有號稱祖傳中藥秘方的,也有號稱最新高科技產品的。其中最著名的解酒藥是RU-21,據說是冷戰時期蘇聯克格勃研制出來的,蘇聯垮了以后轉為民用。國內推銷RU-21的商家對其成分語焉不詳,國外的商家倒是列得很清楚,不過是琥珀酸、富馬酸等參與新陳代謝的有機酸以及幾種維生素,都是食品中常見的物質,沒有任何神秘之處。對RU-21的解酒效果只有傳言,并無臨床試驗的證明。
有個自稱“美國大學副教授”的華人近年來在國內拉投資,要生產一種高科技解酒藥:“本項目應用基因工程方法,從嗜酸耐高溫微生物中克隆出乙醇氧化酶基因,然后令其在生物反應器中超量表達,最終制成蛋白制劑。由于該基因來自嗜酸耐高溫微生物,所以它們的產物也具有嗜酸和耐高溫的特性,能夠在人的酸性胃液中起作用,將乙醇氧化成乙酸,阻止或減少乙醇進入血液之中。”
這個據說很“明確”的作用機理卻在三個方面存在誤導:一、來自嗜酸微生物的乙醇氧化酶并不就一定具有嗜酸的特性,因為它原本是在細菌內部工作的,而細菌的內環境可能是中性的。所以這種乙醇氧化酶在強酸性的胃酸作用下很可能失去活性。二、退一步說,即使這種乙醇氧化酶能抗胃酸,也會被胃蛋白酶降解,無法發揮作用。可笑的是此人為了說明這種蛋白質制劑很安全,也知道:“蛋白質在腸胃消化系統中很快就會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所以,除了少數毒素蛋白質外,絕大多數蛋白質作為食品服用是安全的。”卻不知根據同一道理絕大多數蛋白質作為食品服用也發揮不了功能。三、再退一步說,即使這種乙醇氧化酶能在胃中催化乙醇的氧化,它的產物也不是無毒的乙酸,而是毒性比乙醇更大的乙醛,所以這種“解酒藥”的效果適得其反,實際上可能成為酗酒藥。
市場上的解酒藥、解酒保健品沒有一種已被證實確有效果。如果你吃了它覺得有些效果,要么是因為心理作用,要么是因為水的作用:吃這些解酒藥(例如RU-21)都要求用大量的水送服,那個“美國大學副教授”發明的解酒藥也計劃“制成湯劑供消費者趁熱服用”。酒精是很強的利尿劑,喝酒很容易造成身體脫水,這是造成酒后不適的重要原因。因此水才是解酒的良藥。要減輕酒后不適,有一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一邊喝酒一邊大量地喝水。但是和民間的說法相反,不要喝茶醒酒。茶也是利尿劑,反而能讓身體脫水更嚴重。
酒精飲料通常根據乙醇-水混合物(EWM)濃度按體積酒精(ABV)進行分類,但這被認為是經驗性的,幾乎沒有科學解釋。中國科學院Yang等科學家在《Matter》上發文,研究發現溫度對簇的影響可能解釋了低......
據陜西建工消息,近日,北油工程公司總承包的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甲醇綜合利用項目60萬噸/年乙醇聯合裝置實現一次性打通全流程并產出合格乙醇產品。該項目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是目前建成的......
2023年12月28日,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60萬噸/年乙醇生產裝置啟動試生產,產出合格無水乙醇。該裝置依托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劉中民院士團隊和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的......
乙醇,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酒精是一種重要的化學品,依據純度以及生產工藝的不同,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食品、化工等領域,是油漆、化妝品、農藥、橡膠等產品的重要原材料。而除了本身的原料價值外,乙醇對于下游市場的影......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基于我國自主技術建設的年產量達60萬噸的乙醇生產裝置12月28日啟動試生產,該裝置以焦爐煤氣為原料,成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工業生產裝置。該裝置依托中國科......
12月28日,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生產裝置在安徽淮北啟動試生產,每年可產出無水乙醇60萬噸,開創了一條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的新路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從2010年起,提出了以合成......
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聯合研發的全球首臺(套)200Nm3/h生物質乙醇重整制氫項目驗收、鑒定會在京召開。該項目由國投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總體負責,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承擔生......
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劉小浩教授團隊經過持續5年攻關,通過采用結構封裝法,構筑雙鈀位點-納米“蓄水”膜反應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連續流一步近100%轉化為乙醇,相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吸入低濃度的乙醇蒸汽可以使小鼠體內的甲型流感病毒失效,而不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他們認為這也可能治療類似的病毒,如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
乙醇,俗稱酒精,既是重要的基礎化學品,也是世界公認的清潔燃料。全球66%的乙醇被添加到汽油中,用作燃料乙醇,大幅減少了污染物排放。然而,我國使用乙醇汽油卻相對較少。說起個中原因,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