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是世界最大糧食消費國,國內支持轉基因的陣營希望國家領導的支持能打破官僚層面的僵局,這種僵局已阻礙了中國轉基因作物的發展。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4日報道,在國家財政一次次撥款后,研究者已經開發出不少轉基因作物,只等商業化許可。但是,只要公眾輿論還堅定地反對轉基因——更重要的是,只要官僚階層也持相同態度——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就會步履艱難。
報道稱,在中國,食品安全牽動公眾情緒。在一系列食品丑聞以后,城市中產階層對國產產品的不信任情緒高漲。其中最嚴重的是2008年嬰兒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至少六名嬰兒因食用污染的配方奶粉死亡,數以萬計的嬰兒需要就醫。
本月,在進口轉基因作物新品種方面,中國向著打破僵局邁出了一步,批準進口先正達公司開發的一個轉基因玉米品種。今年年初,美國農產品貿易集團嘉吉曾起訴先正達,因為其送往中國的貨物中含有該品種玉米種子,而當時這一品種還未獲中國官方批準,迫使嘉吉將這批貨物改道。
不過,中國批準進口轉基因作物品種的步伐已大幅放緩。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的種植者和貿易商對此十分沮喪,猶豫是否要繼續種植這些無法銷售給中國的農作物品種。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谷物進口國。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朱禎說:“中國社會正在發生變化。”當他研發出新品種轉基因水稻時,所遇到的反對令他驚訝。十幾年過去了,他的轉基因水稻還在等待批準。他說:“強大的社會阻力意味著轉基因不能很快被推廣。”
官方的反對來自于一些大型農業集團,尤其是害怕競爭的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者和種子營銷公司,還有擔心西方農業技術公司影響的民族主義者,以及包括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在內的環保團體。
報道稱,農業部長韓長賦曾試圖緩解公眾的焦慮,他在3月份曾對一位記者說:“我也在吃轉基因原料加工的食品。”對于中國來說,他的表態具有轟動性。韓長賦指的是豆油,中國絕大多數豆油都是用進口轉基因大豆制造的。
農業部已采取措施向大眾推廣轉基因食物,包括禁止食品制造商宣傳產品為“非轉基因”。
報道稱,中國種植的棉花大多為抗棉鈴蟲轉基因棉花。木瓜,還有用作木材及北方平原防風林的楊樹也基本都是轉基因產品。20世紀80年代獲準的轉基因作物品種都是基于美國最早開發的技術,盡管它們被認為是中國的知識產權。
11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友華研究組完成的研究在《農業科學學報》(英文)(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JIA)2024年12期正式發表。該研......
9月30日,記者從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日前,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為組長的專家組,到長沙市瀏陽北盛展示基地,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粒兩優......
27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北京和香港同步發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新質生產力技術備選清單(2024)”。“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新質生產力技術備選清單”......
9月24日至25日,世界機器人大賽首屆太空機器人大賽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劉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人因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善......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總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多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蛋白含量近16%的低升糖指數(GI)水稻品種。研究團隊還借助遺傳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精確鎖定了賦予水稻低GI和......
2009年2月,國際期刊《自然》發表題為《中國晶體——藏匿的珍寶》的采訪調研文章,認為中國禁運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將對美國功能晶體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并斷言“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
科學家為保護水果和蔬菜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開發的新品種植物讓消費者受益匪淺。圖片來源: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023年,新西蘭T&G 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昊昊“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方面的研究目前看來還無法縮小與中國的差距。”2009年2月《自然》雜志一篇題為《中國“藏匿”的晶體珍寶》的調研文章引發國際同行廣泛關注其中認為中國禁運氟......
“看到了改善的跡象,盡管這些改善可能要到明年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同比略有增長,團隊執行很棒,可市場仍然安靜”“繼續下跌,但邊際改善,下半年可能會更好。”……伴隨外資儀器儀表巨頭們最新季度財報的陸續披......
第56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2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閉幕,中國代表隊4名參賽高中生選手全部斬獲金牌。本屆競賽自21日開始,共有來自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的327名選手參加,產生36枚金牌、67枚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