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針對近日廣州報告全球第二例H5N6人感染病例的消息,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凌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迄今為止發生的兩例H5N6感染病例均屬偶發病例,目前沒有證據表明H5N6會出現與H7N9類似的暴發。“但仍需要高度警惕,個人盡量遠離活禽,基層醫院也要開展密切觀察。”陳凌同時強調。
12月23日,廣東省衛計委通報,從1例重癥肺炎病例中檢測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患者為男性,58歲,現住廣州番禺區,曾于去年做過結腸癌手術。據記者了解,該患者家屬曾告知主治醫生,患者于12月22日前在位于漢溪長隆附近的綜合市場購買了一只活雞后,一路淋雨回家,隨后便出現病癥。患者先在基層醫院就診,病情加重后被轉入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截至記者發稿時,該患者仍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救治。
國家衛計委組織專家進行的研判確認,此次出現的病例為偶發個案。病例所有密切接觸者沒有出現異常,也未出現人傳人情況。陳凌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H5N6暴發。疾控中心、農業部門需要對病毒在禽類中的分布作進一步的監測和分析,才能評估H5N6的風險。”
12月2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H5N6禽流感預防措施,建議市民避免接觸活禽,食用禽肉蛋時要充分煮熟,出現癥狀要及時就醫。
陳凌表示:“避免接觸活禽能極大地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同時,基層醫院要提高警惕性,對可能的流感患者盡早送樣本開展檢測,抓住黃金時間進行治療,禽流感治愈的希望是比較大的。”
據悉,目前針對H5N6病毒的疫苗研發尚未啟動。“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但前提是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傳人感染。”有關專家表示。
今年4月8日至20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獲得H7N9病毒的基因信息后,通過基因合成以及利用反向遺傳病毒拯救技術,在短短的12天里就獲得了供動物實驗用的H7N9重組病毒疫苗株(AH-H7N9-PR8)。
2014年5月6日,據四川省衛計委通報,該省確診1例人感染H5N6亞型禽流感病例,這是全球首次發現該病毒感染人類。H5N6亞型禽流感病毒曾在德國、瑞典、美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鴨和野鴨中分離得到,多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自今年以來,在我國四川省南充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以及老撾和越南,在禽類間發現了H5N6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假病毒類似于冒名頂替者:雖然它們是無害的,但它們的設計方式使人很難將它們與危險的同類區分開來。這使它們成為病毒研究的寶貴工具。它們可用于精確分析危險病毒變體的感染途徑。到目前為止,該研究領域的一個主要......
噬菌體(Phage)和其他可移動遺傳元件(MGE)對細菌施加了巨大的選擇壓力,作為回應,細菌也發展出了廣泛的防御機制。其中最我們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統,這是一組在細菌中廣泛存在的RNA......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復旦大學、龍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載體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和進化。他們報告了669種病毒......
10月2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一項關于免疫系統如何發揮作用的重要成果。通過海量的實驗與計算,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解析與原核短Ago系統相關的高分辨......
蝙蝠、嚙齒動物和鼩鼱是人類傳染病最重要的動物來源。然而,病毒在它們之間的進化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2023年9月20日,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題為“Hosttraitsshape......
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RNA和蛋白只是在細胞過程中發生短暫的相互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事實并非如此:細菌病毒---也稱為噬菌體---在發育周期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鄧增欽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拓撲異構酶的結構解析和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ryo-EMstructuresofAfricanswinefever......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科學家17日報告稱,基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EBT-001可以安全有效地將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從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去除。這項臨床前研究是推動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瓜果質量安全監測與控制技術創新團隊發現西瓜抗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的基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分子植物病理》(MolecularPlantPathology)。ClAGO......
近期,很多人出現了咽喉疼痛的癥狀,擔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認為,咽喉疼痛有多種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觀對待。當前流行的XBB系變異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重組......